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过氧化氢异丙苯分解绿色工艺 ?I.催化剂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不同类型磺酸树脂催化剂进行比较,筛选出活性较高的磺酸树脂CT–175,用于过氧化氢异丙苯(CHP)分解工艺. 湿基树脂催化剂可采用丙酮脱水, 液固比为40 ml/g时, 经80 min, 脱水率接近100%. 研究表明,机械搅拌对树脂催化剂破碎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反应器中不宜有机械搅拌装置. 另外,树脂催化活性与其在反应过程中吸附的Na+含量有重要关系,当树脂中Na+含量达到0.03%(w)时,需要再生. 适宜的再生条件是常温、3.5%(w)硫酸水溶液,可使Na+脱除95%. 相似文献
2.
原料过氧化氢异丙苯(CHP)中的Na^ 存在于油相中的微量水中,水洗30min后油水分层达到平衡。当CHP和水体积比为5时,Na^ 离子脱除率接近100%。催化剂固含率小于0.8%时,反应速率与固含率近似呈线性关系,固含率大于0.8%时,传质扩散过程是反应的控制步骤,固含率的增加对反应速度没有显著影响。同样,在60-90℃范围内,反应温度对总反应速率的影响并不显著,这也是因为传质扩散是控制步骤。另外,反应速率随原料中水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因此,必须控制原料中的水含量。采用气液固三相流化床反应器,CHP进料空速可达50h^-1,产物中CHP含量小于0.1%。 相似文献
3.
4.
金哲成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10):18+25
目前国内异丙苯法生产苯酚丙酮装置,苯酚单元氧化工段的过氧化氢异丙苯含量的测定多数工厂采用碘量法进行检测,该方法操作危险性高且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危害人体健康。少数工厂对过氧化氢异丙苯含量在13%~87%时,采用测定过氧化氢异丙苯的比重,再通过数据表查得过氧化氢异丙苯的含量,对于测定含量低于13%的过氧化氢异丙苯该方法不准确。为了克服以上几种缺点,简便分析,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过氧化氢异丙苯含量的分析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适合于苯酚单元氧化工段生产过程中对过氧化氢异丙苯含量的控制分析。 相似文献
5.
金哲成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33(9)
目前国内异丙苯法生产苯酚丙酮装置,苯酚单元氧化工段的过氧化氢异丙苯含量的测定多数工厂采用碘量法进行检测,该方法操作危险性高且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危害人体健康.少数工厂对过氧化氢异丙苯含量在13%~87%时,采用测定过氧化氢异丙苯的比重,再通过数据表查得过氧化氢异丙苯的含量,对于测定含量低于13%的过氧化氢异丙苯该方法不准确.为了克服以上几种缺点,简便分析,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过氧化氢异丙苯含量的分析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适合于苯酚单元氧化工段生产过程中对过氧化氢异丙苯含量的控制分析. 相似文献
6.
7.
原料过氧化氢异丙苯(CHP)中的Na+存在于油相中的微量水中,水洗30 min后油水分层达到平衡. 当CHP和水体积比为5时,Na+离子脱除率接近100%. 催化剂固含率小于0.8%时,反应速率与固含率近似呈线性关系,固含率大于0.8%时,传质扩散过程是反应的控制步骤,固含率的增加对反应速率没有显著影响. 同样,在60~90℃范围内,反应温度对总反应速率的影响并不显著,这也是因为传质扩散是控制步骤. 另外,反应速率随原料中水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因此,必须控制原料中的水含量. 采用气液固三相流化床反应器,CHP进料空速可达50 h–1,产物中CHP含量小于0.1%. 相似文献
8.
9.
针对可预涂厌氧胶贮存稳定性差的问题,从过氧化物微胶囊颗粒控制和热稳定性出发,以异丙苯过氧化氢(CHP)为芯材,脲醛树脂(PUF)为壁材,制备脲醛树脂包覆CHP微胶囊。研究了稳定剂用量、反应时间、搅拌速率和升温速率等工艺条件对微胶囊颗粒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稳定剂用量和反应时间需要大于一临界值后才能得到形貌规整的微胶囊;升温速率越快,颗粒越早稳定;只要反应速率合适,搅拌速率对颗粒大小的影响较小。在相同温度下,脲醛树脂包覆CHP微胶囊的热失重远低于CHP;制备的脲醛树脂包覆CHP微胶囊稳定性优于市售国外包覆CHP型微胶囊,大大提高了可预涂厌氧胶的贮存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环氧丙烷的用途及国内外合成技术和经济概况。详细介绍了住友化学公司的以异丙苯过氧化氢作氧化剂合成环氧丙烷的工艺,该工艺包括异丙苯氧化、丙烯环氧化、丙烯和环氧丙烷回收与精制、二甲基苄醇脱水与氢化以及有害杂质去除等步骤,整个工艺无联产品生成,装置建设费用比传统的Halcon法工艺约低1/3。 相似文献
11.
异丙苯氧化制过氧化异丙苯是工业制苯酚和丙酮的重要反应过程,本研究考察了填料塔式反应器中异丙苯氧化制过氧化异丙苯的反应工艺。本工艺采用高效填料,强化了反应器中气液传质,能够大幅度提高氧化反应效率;通过对引发剂、空速以及温度等反应参数的优化,完全消除了反应诱导期,大幅提高氧化反应速率和氧气转化率,氧化产物中各项杂质指标达到工业指标。在反应温度85~100℃,反应压力0.20~0.30 MPa,空气体积空速12~18 h~(-1)的优化反应条件下,最终氧化产物中过氧化异丙苯质量含量大于24%,尾氧的质量分率小于6%。 相似文献
12.
<正>(上接2007年第5期)3.4脱水-氢化工艺使回收PO后的反应液中的CMA先在催化剂存在下脱水转化成α-甲基苯乙烯,然后在氢化催化剂存在下,使α-甲基苯乙烯氢化为CM。 相似文献
13.
异丙苯氧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丙苯氧化反应在石油化学工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主要对国内外异丙苯氧化所用的催化剂体系及反应机理进行了总结和综合性评述,并展望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氢过氧化异丙苯催化合成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 (TBAB) / [双 (水杨醛 5 磺酸钠 ) 1,2 丙二胺 ]合钴 (Ⅱ )(Co5SO3 NaSALPN) (A)对异丙苯空气氧化的催化作用 ,考察了反应温度、搅拌速度、水的初始浓度及n(TBAB)∶n(A)对氢过氧化异丙苯产率的影响。常压、反应温度 80℃、搅拌速度 12 0 0r/min、水的初始浓度 2 0mol/L、n(TBAB)∶n(A) =15 0∶1等条件下 ,w (氢过氧化异丙苯 ) =2 6 % ,符合工业生产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目前生产苯酚的异丙苯法,并针对异丙苯法制苯酚氧化工艺中存在的缺陷,概述了反应机理及动力学模型,对各种氧化工艺措施改进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开发绿色高效的催化剂体系以及通过改进或改变反应器形式来提高异丙苯氧化效率,是异丙苯制苯酚氧化工艺主要发展方向,对优化异丙苯氧化工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18.
异丙苯催化氧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传统的异丙苯氧化工艺及反应流程进行了简单评述,指出了该工艺存在的缺陷,并对近年来异丙苯氧化的反应工艺、催化体系等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归纳和综合评述,在此基础上对这一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