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将聚丙烯(PP)与3种不同弹性体POE、SEBS、OBC在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共混,制备得到PP/弹性体共混物,测试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比较了不同弹性体的增韧效率,研究了共混物脆断表面形貌。结果表明:3种弹性体对PP均起到了增韧作用,SEBS对PP的增韧效率最高,POE的综合性能最好,而OBC的加工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2.
用己二酸,4,4′-联苯酚和对羟基偶氮苯磺酸合成了一种含有磺酸基的液晶离聚物(LCI)。将LCI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丙烯(PP)进行熔融共混制备了PBT/PP/LCI共混物。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三维红外图像系统和拉伸试验等方法对共混物进行了热性能、微观形态及力学性能分析。测试结果表明LCI的加入,增强了PBT与PP的界面粘接力,降低了PP分散相的尺寸,改善了二者的相容性,从而提高了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相似文献   

3.
弹性体增韧聚丙烯共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弹性体对聚丙烯(PP)增韧改性,探讨了基体树脂、POE/EPDM、HDPE的用量对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冲击断面,研究共混物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用POE橡胶来增韧和用EPDM增韧相比,前者使材料有更好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两者对拉伸强度的影响不大;后者使材料的冲击强度较大。  相似文献   

4.
PP/mPE/SGF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茂金属聚乙烯弹性体(mPE)作为一种全新的弹性体品种,特别适合于PP的增韧改性。然而,和其它弹性体一样,mPE的加入不可避免地引起PP的刚性和强度降低。为了补偿因加入弹性体带来的刚性和强度的损失,采用短玻璃纤维(SGF)对PP/mPE共混物进行增强,从而制得PP/mPE/SGF三元共混复合材料。采用滞后测量法,分别对PP/mPE共混物和PP/mPE/SGF三元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复合材料具有非常高的动态弹性模量和动态负荷极限。  相似文献   

5.
通过扫描电镜、热分析、熔体流动速率和力学性能等测试方法研究了马来酸酐(MAH)和苯乙烯(St)多单体熔融接枝VERSIFY2300(V-2300-g-(MAH-co-St))对PA6/MBS/PP共混物的结晶行为、相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熔融共混过程中,V-2300-g-(MAH-co-St)中的酸酐基团与PA6的端氨基原位生成的接枝共聚物有效降低了共混物的界面张力,接枝物中苯乙烯基团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丁二烯(B)-苯乙烯(S)三元共聚物(MBS)作用,有助于提高共混物的相容性。当PA6/MBS/PP共混物加入V-2300-g-(MAH-co-St)质量分数为20%时,共混物分散相的尺寸明显减小,力学性能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改善大豆油多元醇和L-赖氨酸乙酯二异氰酸酯作为生物基单体原位聚合增韧聚乳酸(PLA)共混物的界面相容性。方法 在上述2种单体原位聚合增韧PLA的过程中,添加少量过氧化二异丙苯(DCP),诱导聚合形成的聚氨酯增韧相与PLA基体之间发生增容反应;然后再研究添加DCP后,对所制备PLA共混物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及结晶/熔融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 加入DCP后,发现聚氨酯增韧相凝胶含量增加,同时共混物界面相容性得到改善。当DCP质量分数为0.8%时,共混物缺口冲击强度达到最高(12.3 kJ/m2),约为纯PLA的4.4倍。随着DCP质量分数从0增加1.2 %,共混物中PLA组分的熔融温度和结晶度逐渐从163.8 ℃和7.3%降至155.6 ℃和3.2%。结论 在生物基单体原位聚合增韧PLA体系中添加少量DCP,可制备出一种具有良好韧性的全生物基PLA材料。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聚丙烯(PP)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及填料对改性氧化沥青共混改性的影响,分析了改性组分的含量及种类对改性后沥青的力学性能及结构形态的影响规律。当氧化沥青-g-MAH∶PP∶EVA∶碳酸钙=63∶9∶27∶1时,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最优,断裂应变达到230%左右。  相似文献   

8.
聚丙烯/-1,2-聚丁二烯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乙烯基含量不同与分子量不同的1,,2-聚丁二烯(1,2-PB)与基聚丙烯(PP)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1,2-PB 与 PP 具有一定的相容性,相容程度与乙烯含基量有关。1,2-PB 的加入,使 PP 相邻球晶产生片层相互交叉的界面结构,又使 PP 有β型结晶生产。1.2-PB 的最隹增韧效果可与乙丙橡胶相比拟。  相似文献   

9.
PP-g-(GMA-co-St)增容PC/PP共混体系的形态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分级注入方法制备了不同配比的PC/PP-g-(GMA-co-St)/PP共混物。通过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高压毛细管流变测试等方法考察了增容剂PP-g-(GMA-co-St)对PC/PP共混体系的形态与性能的影响。PP-g-(GMA-co-St)的加入提高了两相界面结合力,降低了分散相粒子尺寸,有效地改善了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同时PC/PP-g-(GMA-co-St)/PP体系的拉伸性能得到显著的提高,体系表观黏度提高,对剪切应力的敏感性降低。  相似文献   

10.
张峻岭 《包装工程》2017,38(7):74-78
目的研究不同含量的多壁碳纳米管(CNT)对聚丙烯/六钛酸钾晶须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将经表面改性处理的多壁碳纳米管与改性过的六钛酸钾晶须、聚丙烯(PP)、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采用熔融共混法,利用双辊开炼机熔融共混制得PP/PP-g-MAH/SPTW/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比较不同含量的改性多壁碳纳米管对PP/PP-g-MAH/SPTW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多壁碳纳米管表面经过混酸处理后,在复合材料中分散均匀,与聚合物基体界面间结合良好,对复合材料起到增韧增强作用,但是当碳纳米管质量分数较大时,开始出现团聚现象,反而使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降低。结论当碳纳米的质量分数为0.5%左右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