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合成了双OPD缩2-羟基-1-萘甲醛配体(H2L)及其过渡金属Cu,Ni的配合物。采用MS,1 H NMR,IR,UVvis和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均为N、O原子参与的四配位化合物。研究了配合物的荧光及热稳定性能,由发射光谱及热重分析得知所合成的配合物发生了荧光猝灭且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对配体及配合物进行了抑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欧文氏草生杆菌的生物活性测定,配体及配合物都表现出一定的生物活性,其中配合物的活性普遍优于配体,说明生物活性的强弱与金属离子有关。 相似文献
2.
羧酸类大分子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先聚合再配合的方法成功制备了两种羧酸类大分子稀土铕配合物PAA-Eu和ST-AA-Eu,并将其与合成的小分子稀土配合物Eu(AA)3形成对比。经红外光谱初步表征发现稀土配合物已经配位成功且其配位数为6。分别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和等离子发射光谱(ICP)分析大分子稀土配合物的分子量与稀土铕的含量。由TG分析配合物的分解温度并了解其热稳定性能和组分,采用荧光激发发射光谱研究其荧光性能,采用SEM分析配合物与基质的相容性。结果表明,大分子稀土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稍差于小分子稀土配合物,其中ST-AA-Eu由于苯环的介入热稳定性能稍好。小分子稀土配合物Eu(AA)3的荧光强度明显要比大分子稀土配合物强,大分子稀土配合物PAA-Eu的荧光强度比ST-AA-Eu强,配合物都发红光;大分子稀土配合物与基质的相容性比小分子稀土配合物好。 相似文献
3.
金属酞菁轴向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金属酞菁轴向配合物的合成方法 ,结构表征及其物理化学性质。金属酞菁轴向配合物的合成重点在于单体的合成。轴向配合物的合成通常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通过金属酞菁的单体来直接合成 ,这种方法分别可以通过三条途径来达到 ,一是以苯腈为原料的途径 ,二是以苯酐为原料的途径 ,三是二亚氨基异吲哚啉路线 ,它们都是以单体为原料 ;第二种合成方法是通过金属酞菁聚合物在配体溶剂中的解离而得到的。金属酞菁轴向配合物的吸收光谱与简单的金属酞菁配合物相比 ,吸收峰明显红移 ,这就大大改进了它的光学性质 相似文献
4.
为了增加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对氢气的吸附势能叠加量以及得到配位不饱和的金属中心,从而提高材料对氢气的吸附焓,改善材料在常温下的储氢性能,通过SUZUKI偶联反应,设计合成了新型芳香多羧酸配体1,3,5-三(间苯二甲酸)。该新配体集中了合成NOTT-112和MOF-177的配体的特点。与合成NOTT-112的配体相比,新配体减少一个苯环的尺寸,将使聚合物材料的孔尺寸相应减小,增加对氢气的吸附势能叠加量。与合成MOF-177的配体相比,新配体的羧酸配位数增加1倍,将使聚合物中的晶体结构更加多样化。可以预测,用新配体合成的新型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可以兼顾NOTT-112及MOF-177的性能,对吸附储氢材料的研究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氢能是人类公认的未来的理想能源,而储氢材料是氢能应用的基础.金属-有机配合物作为一类新型的有发展前途的储氢材料正受到人们的重视.用P-C-T装置对金属-有机配合物[LaCu6(μ-OH)3(GlY)6Im6](ClO4)6其进行了储氢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证明,在温度为299 K,压力为0.1~3.2MPa的条件下,该配合物最大吸氢量达到0.41%,说明该配合物具有一定的储氢性能.最后结合该配合物晶体空间结构,初步分析其储氢机理为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未见报道的草酸双缩邻苯二胺双缩水杨醛Schiff碱(L1和L2)和金属离子[Co(Ⅱ),Cu(Ⅱ),Ni(Ⅱ)]与L1配合生成的三种Schiff碱金属配合物。并对合成的配体及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IR、UV和1 HNMR的表征,以及Schiff碱及其配合物热致变色性能和荧光性能的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均不具有热致变色的性能,化合物均具有较强的荧光发射光谱,发射峰值波长λem在470~524nm。 相似文献
7.
选择MIL-101(Cr)并由溶剂热法合成,通过氢吸附平衡测试、在内容积为0.5 L储罐内进行充放氢试验和数值模拟,比较储罐内吸附床在添加膨胀石墨(ENG)和布置蜂巢状传热装置(HHED)下的储放氢性能。研究发现,在77.15~87.15 K、0~6 MPa范围,Toth方程预测氢在MIL-101(Cr)及其与ENG复合试样上吸附平衡数据的平均相对误差小于3.2%,氢在试样上的平均等量吸附热均为2.88 kJ/mol。77.15 K、0~3.5 MPa时,在与船舶燃料电池电力推进系统典型载荷适配的氢流率下,建立的二维数学模型对充气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与测试值之间的平均相对偏差小于2%;与添加10 wt%的ENG相比,布置HHED的有效放气时间缩短14.3%、累计放气量增多15.5%、脱附率(DR)提高2.2%,在3.5 MPa时的可利用容积比率(UCR)提高10.6%。船用金属有机架构物(MOFs)储氢系统可选择布置HHED以缓解充放氢过程的热效应。 相似文献
8.
9.
10.
11.
固、液两相合成对苯二胺双缩对羟基苯甲醛(L1)和对苯二胺单缩对羟基苯甲醛(L2)两种配合物,以及CuL1、CoL1、NiL13种新型配合物。结构经UV-Vis、1 H-NMR、IR及元素分析对配体、配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物质与预期一致。 相似文献
12.
金属表面配合物保护膜述评(Ⅱ)——铜及铜合金的防变色配合物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铜和铜合金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可焊性,是目前应用最广的金属材料之一.但它在潮湿工业大气中很容易发生腐蚀变色,变色膜会降低铜的各种性能,严重影响它们的使用效果和寿命.评述了铜与铜合金的腐蚀变色,无铬防铜变色工艺以及防铜变色配合物膜的组成与结构. 相似文献
13.
由查耳酮和4-氯苯甲酰肼反应得到查耳酮-4-氯苯甲酰腙(H2L),以该酰腙为配体,水热合成制得一个新的配合物查耳酮-4-氯苯甲酰腙吡啶铜(Ⅱ)(CuL2Py)(CCDC∶844451),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晶胞参数a=0.8637(2)nm,b=1.5790(4)nm,c=1.6186(4)nm,β=102.227(4)°,V=2.1573(9)nm3,Z=2,μ=0.675mm-1,Dc=1.327mg/m3,F(000)=890。热重分析表明配合物在130.11℃以下时很稳定。抑菌实验结果显示配体及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配合物比配体的抑菌活性强。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含芘基的新型钌(Ⅱ)配合物Ru-1,用1H-NMR和MS表征了这种配合物的分子结构。TG-DSC测试结果表明,Ru-1在一个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HOPG、石墨烯基电极表面组装了钌配合物分子膜,并对其进行了AFM、电化学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光电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自组装膜的生长是均匀的,膜材料具有可逆的氧化还原过程,在0.47 V出现可逆的氧化还原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这种膜材料在较宽的紫外可见区表现出强且宽的吸收峰。钌配合物对石墨烯、HOPG炭素电极的修饰,使这类炭素电极具有良好的光电性能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介绍稀土铕有机配合物的原理、分类、应用及其最新研究进展,为高性能稀土铕配合物的研发提供一定的思路和依据。方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对稀土铕有机配合物的各种研究文献,对稀土铕有机配合物的主配体种类及应用进行整理总结。结果 稀土铕有机配合物的主配体有四大类,即β-二酮类、羧酸及羧酸盐类、有机高分子类与超分子大环类,该配合物主要应用于荧光材料、发光材料、磁性材料和生物等四大领域。结论 铕有机配合物的荧光性能良好,且高分子类配合物易加工成型;有机高分子类铕配合物可以结合Eu3+和高分子的优点,在提高其与聚合物材料相容性的前提下,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元素Y(钇)对La_(1-x)Y_xNi_(4.8)Mn_(0.2)(x=0.6,0.7,0.8)合金储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a_(1-x)Y_xNi_(4.8)Mn_(0.2)合金为CaCu_5型六方结构;随着Y含量的增加,晶格参数a和晶胞体积V减小,而c几乎不变,c/a线性增大;随着Y含量的增加,合金的吸放氢平台压显著升高,吸氢量减少,吸放氢平台斜率S和滞后系数_f略有增加,滞后系数H_f与XRD(111)峰的半高宽(FWHM)值的变化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抗粉化性能提高。当Y含量x=0.8时,合金的吸放氢动力学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7.
以氯桥二聚体(ppy)2Ir(μ-Cl2)Ir(ppy)2、4,4′-二溴-2,2′-联吡啶和六氟磷酸钠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离子型铱配合物[Ir(ppy)2(Br2bpy)]+PF6-,产率90%。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谱以及质谱表征确认了目标产物的结构,并考察了其光物理性能。结果发现,配合物[Ir(ppy)2(Br2bpy)]+PF6-在630 nm处具有很强的红光发射光谱。并采用溶剂缓慢挥发法培养出[Ir(ppy)2(Br2bpy)]+PF6-的单晶,X射线单晶衍射仪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获得了晶体结构参数,结果表明配合物为正交晶系,P212121空间群。 相似文献
18.
纳米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储氢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纳米金属有机框架材料,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PXRD)、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压力-组成-温度测试仪(PCI)等分析和表征手段,获得了该材料结构、形貌、热稳定性和吸附性能等信息.该材料对不同吸附质(如水0.19 g/g和苯0.41 g/g),表现出不同的吸附能力,并具有双亲功能.在77 K,1.5 MPa条件,其储氢量为3.2%(质量分数,下同),包含微孔内填充的高压氢气时为3.4%,包含中孔、微孔内填充的高压氢气时为3.9%. 相似文献
19.
新型荧光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水合-[N,N,-双(2-苯胺基)乙二酰胺]合镍和邻菲咯啉(phen)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荧光材料,并用元素分析、红外、紫外、核磁共振等进行了表征,通过对其荧光性能的研究,证明该化合物是一种较好的新型荧光材料.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对溴苯甲醛和三甲基硅烷基乙炔(TMSA)为原料合成了5,10,15,20-四(4-乙炔基苯基)卟啉(TEPP)和5,10,15,20-四(4-溴基苯基)卟啉(TBPP),TEPP和TBPP通过Sonogashira偶联反应合成了卟啉基多孔有机聚合物(P-POP)。分别采用1 H NMR、XRD、SEM、FT-IR、吸脱附对P-POP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P-POP呈现无规块状形貌且部分结晶,在950℃以内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孔结构分析表明P-POP具有较高孔隙率,BET比表面积达659.9m2/g,总孔容为0.7cm3/g,孔径分布范围为5~20nm,且P-POP在273K下对CO2表现出良好的吸附能力,最大吸附值达25.2cm3/g。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