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娜  郭继香  王晓梅 《应用化工》2007,36(6):557-560,563
从胜利油田采出水及其它样品中筛选得到破乳效果较好的D3破乳菌,考察了该破乳菌的培养条件及代谢产物。结果表明,D3菌的适宜生长条件为:温度40℃,pH 7~9,培养时间72 h。D3菌为革兰氏阴性细菌,归为沙雷氏菌属;其代谢产物主要含有:鼠李糖酯、脂肽类、醛、胺。D3菌质量浓度10 g/L时,油水的界面张力由7.65 mN/m降至0.98 mN/m;当菌浓度在0.5~1.0 g/L时,含油污水的除油率大于50%。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大庆某油田O/W乳状液的油水分离特性,考查了自行研制的TS-24反相破乳剂对该乳状液的破乳效果.以模拟采出水为介质,采用小型装置开展了热化学除油实验.结果表明:TS-24在投加量为300 mg/L,脱水温度为50℃,停留时间为3h,模拟采出水除油率为94.5%.对实际三元复合驱采出水3h除油率为93.7%.破乳后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液进行絮凝沉淀,结果表明:处理后出水含油量低于500 mg/L,悬浮物质量浓度低于200 mg/L,符合污水排放标准.同时,考察了影响破乳剂破乳效果的因素,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渤海油田聚驱采出液污水处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室内模拟的聚合物驱采出水,考察了聚合物对其稳定性的影响,以该采出水为介质,研制出一种阳离子型反相破乳剂HEU-7,并对其破乳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HEU-7对模拟污水及渤海油田现场聚驱采出水均有较好的除油效果,当其用量为60mg/L时,30min后除油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4.
李宇 《云南化工》2019,(2):181-182
油田采出水超声破乳的影响因素由多方面控制,主要有破乳反应器形式、使用超声波功率、使用超声波声强、使用超声波频率、破乳反应时间和污水中油浓度等因素,综合作用影响超声破乳效率。其中使用超声波声强和使用超声波频率对破乳除油的影响最为明显,但其他因素也同时影响着油田采出水超声波破乳效率。  相似文献   

5.
依据大庆油田第一采油厂中一联油井采出水水样分析数据配制了模拟采出水,并以为模拟采出水实验介质测试了在不同破乳剂作用时间下破乳剂的处理效果。实验表明,药剂作用时间越长,污水中油滴粒径增大幅度越大,除油率也更高。  相似文献   

6.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采出水的稳定性及其反相破乳剂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采用室内配制的模拟三元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 )复合驱采出水研究了残留驱油剂含量对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采出水稳定性的影响规律 ,以模拟采出水为介质研制了一种针对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采出水的反相破乳剂FM - 3 ,FM - 3对北 1- 6 -P36井实际三元复合驱采出水 4h除油率 93 5 %。  相似文献   

7.
用废阳离子树脂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不同条件下各参数对含油废水破乳除油的影响,并对含油废水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经过废阳离子树脂处理后的含油废水,除油率可达80%以上。处理后出水水质稳定,而且废油可部分回收利用,对环境不产生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8.
《应用化工》2017,(6):1033-1036
采用电絮凝技术对模拟乳液进行破乳,考察初始温度、电流密度、搅拌速率对除油效果的影响,以除油率均匀性指数,评价破乳效率,并修正成本消耗公式。结果表明,电流密度增大时,除油均匀性指数先显著上升后变化缓慢,但成本消耗先增长缓慢而后显著上升。不搅拌时,初始温度25℃下,电流密度100 A/m~2,18 min的破乳效果最优;除油率均匀指数99.1%,Al的消耗量0.09 g/g,能量消耗量1.03 k Wh/kg。  相似文献   

9.
以环氧氯丙烷、二乙烯三胺和二硫化碳为原料,合成了新型阴离子型反相破乳净水剂,进行红外色谱表征、阴离子电荷含量与表面张力的测试。结果表明,用于含油污水处理,当净水剂产品的负电荷量为-8 700μeq/L、表面张力为5.0 mN/m时,在温度为60℃、加药量为30 mg/L、沉降时间为30 min条件下,除油率高达95%,且对稠油原油的破乳脱水未产生不利影响,可与破乳剂配套使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zeta电位粒度分析仪以及电子显微镜对太阳能过程处理油田含油污水的效果迚行监测。实验结果表明,负zeta电位在0.5h内急剧增大,随后基本保持不变,同时使用电子显微镜和粒度分析仪观测,随着破乳时间的增加,油滴粒径增大,油滴发生聚结;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实验温度的增加除油率不断增大,当实验温度为80℃时,处理2 h后除油率能够达到58.21%;且实验时间内破乳未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11.
以撞击流—旋转填料床(IS—RPB)作为萃取器和反萃取器,以磷酸三了酯(TBP)作为络合萃取剂,以煤油为稀释剂,以氢氧化钠溶液为反萃剂,对含苯酚废水进行了萃取与反萃取的单级试验研究。在研究IS—RPB两个主要操作参数撞击流初速ν_0和转速N,油水比R以及TBP在油相中的体积分数对级分配率D的影响基础上,找到了最适宜的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得到了高达95%以上的除酚率。  相似文献   

12.
Rhodococcus sp. strain IGTS8 (ATCC 53968) is capable of removing organic sulphur from various organosulphur compounds such as dibenzothiophene (DBT). Since substrates for this process are invariably hydrophobic, parameters of the biodesulphurisation of DBT in hydrophobic systems were examined. Freeze-dried bacteria, stored for 3 months at -80°C with negligible loss of activity were used primarily as biocatalysts. The most efficacious order of ingredient addition was with oil and water (plus surfactant if used) mixed first and then freeze-dried bacteria added. Various oil/water ratios were examined. The minimum water requirement for desulphurisation was 1·25 cm3 g−1 dry weight. If the minimum water requirement was met, biodesulphurisation at an 90% oil/water (w/w) ratio was still 82% of the maximum at an 80% oil/water ratio. The surfactants, oleic diethanolamine and Triton N101, both stimulated biodesulphurisation in oil/water systems but not in 100% water. The desulphurisation of DBT in oil/water emulsions persisted for 8–16 h, but the rate rapidly declined after 3 h; biodesulphurisation in aqueous media stopped after 3–4 h. © 1997 SCI.  相似文献   

13.
采用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A/O-MBR)工艺处理油页岩干馏废水,考察了启动期反应器中COD和NH4+-N的去除情况,探讨稳定期污泥混合液回流比、碳氮比和进水方式对COD、NH4+-N、TN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液回流比为300%~700%,TN去除率由87.67%提高至95.99%,但混合液回流比提高至900%时,其对废水处理效果影响不大。废水COD和TN的去除率随进水碳氮比的升高而提高,碳氮比由3提高至8,COD和TN的去除率分别由91.39%、82.81%提高至96.33%、92.21%。进水碳氮比为3,采用分段进水,废水TN去除率为90.05%,可提高废水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针对番禺油轮舱底水难处理的问题,在室内自制了复合聚硅絮凝剂,并将复合聚硅絮凝剂用来处理舱底水,实验结果发现,复合聚硅絮凝剂单独处理舱底水时,由于絮体上浮慢,处理效果并不显著,但当舱底水加入原油(油水体积比15∶80),再配合复合聚硅絮凝剂处理时,絮体上浮快,除油效果显著,且最佳加药浓度为200 mg/L,油分去除率达到91.12%。另外,考察了静置时间对水中含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静置1 min时,水中含油去除率达到88.15%,而随着静置时间的延长,含油去除率增加并不大。  相似文献   

15.
聚砜-Al2O3复合膜处理油田含油污水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张裕卿  丁健  常俊石 《工业水处理》2000,20(2):24-25,34
报导了用Al2O3微粒填充到聚砜中制备的复合膜对含油水体进行处理。通过对水通量随操作压力,时间和水样的分析可知,该复合膜对含油污水有很好的处理效果。在相同的操作压力下,PSF与Al2O3质量比为10:5的复合膜的水渗透通量最大,并且随着时间的进行该复合膜的水渗透通量下降的最慢;  相似文献   

16.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_3O_4纳米颗粒,并对其组成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Fe_3O_4颗粒近似球形,粒径20 nm,呈立方晶型。在磁场作用下,200 mg/L的Fe_3O_4与150 mg/L的阳离子破乳剂LY复配使用,使模拟含油污水中的油由413.4 mg/L降至27.4 mg/L,除油率达到93.3%。Zeta电位测试表明,Fe_3O_4与LY复配可中和油滴表面电荷。Fe_3O_4用乙醇、去离子水超声水洗再生,重复使用3次,其除油率仍在60%以上。  相似文献   

17.
针对电脱盐污水含油特征,提出了分步分级模块化聚结除油的方法 ,并进行了中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入口含油质量浓度为150~3 550 mg/L的电脱盐污水的除油率达90%以上,净化水出口含油质量浓度稳定50mg/L,表现出操作弹性大、快速高效及低压降的特点。该技术在电脱盐污水除油领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为电脱盐污水除油处理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注入水对地层油高压物性的影响规律,采用从油田获取的油、气、水样品,开展了不同含水百分比条件下地层流体高压物性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水或聚合物溶液的注入,模拟地层油的饱和压力和溶解气油比都降低,且降低的幅度随含水百分比的增大而增大。当含水百分比为80%时,注水使模拟地层油的饱和压力降低10.33%、溶解气油比减小16.00%,注聚合物溶液使模拟地层油的饱和压力降低8.75%、溶解气油比减小12.93%。不同含水百分比条件下,注水时气水比平均值为2.09 cm3/g,注聚时气水比平均值为2.01 cm3/g。注入水进入油藏与地层油充分接触后会从油相夺取部分气体成为含气水。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出Fe_3O_4/氧化石墨烯(GO)纳米复合材料,然后通过静电作用将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修饰在Fe_3O_4/GO表面,制备出一种新型除油剂PDDA/Fe3O4/GO,并考察了Fe3O4与GO配比、p H、温度、反应时间和除油剂投加量等因素对除油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DDA/Fe_3O_4/GO不仅除油性能良好,而且除油速度快;在室温20℃、反应时间10 min、投加质量浓度为300 mg/L的条件下,可将油田污水中的油降至50 mg/L以下。该除油剂具有制备方法简单、除油速度快、易于操作、可重复利用等特点,为油田污水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