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广义分布式天线阵的MIMO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超3代(B3G)系统中广义分布式天线阵的架构,提出了适用于多个多天线阵中多输入多输出(MIMO)结构的交叉迭代检测译码算法. 该算法通过在多天线阵之间交叉传递信息的方式,将传统的贝尔实验室分层空时码(BLAST)译码算法与干扰删除操作结合起来,实现交叉迭代译码,有效地解决了广义分布式天线阵系统中相邻天线阵覆盖范围内使用相同资源用户之间的干扰问题,改善了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2.
多径CDMA系统基于新的信号波形估计的盲多用户检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天线阵CDMA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新的待检用户信号波形估计的盲多用户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接收信号的循环平稳特性求得所有用户总的信道卷积矩阵,然后根据估计出的信道卷积矩阵求解待检用户的信号波形。其解在信噪比略高是更为精确。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信噪比略高时性能要优于现有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基于阵列天线的移动通信系统,讨论不同模型下的下行波束设计方法,并对圆天线阵列和直线天线阵列进行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圆天线阵较适合开关多波束设计,直线天线阵可用于下行选择性多波束设计.如果直线阵采用Chebyshev天线阵激励作为加权值幅度,则可实现下行波束优化设计,并使系统复杂度降低.  相似文献   

4.
天线下行组阵是提高深空测控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已经在国外深空测控中开始应用。研究了天线下行组阵的几项关键技术,包括天线阵的布局和优化、天线阵的相位同步、天线阵的合成算法等,并构建了天线阵的试验验证系统,并利用嫦娥二号卫星进行了S频段的下行组阵试验验证,验证了工程的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用多波束天线阵对移动通信系统中小区用户分组,对各组用户采用最优多用户检测的新方法,以降低最优多用户检测器的计算复杂度,可以证明当小区内有M个用户,天线阵列产生J个波束时,多用户检测器的计算复杂度由原来的O(2^M)降低到O(2^M/J)。  相似文献   

6.
在对多普勒无线电测向技术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实现了一套无线电测向系统.整套系统的硬件部分包括天线阵、多普勒无线电测向仪、控制电路板和显示电路板,软件部分包括工作模式控制部分、数据处理部分和角度显示部分.无线电测向结果与GPS接收机测向结果对比可知,系统满足测向要求.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种基于时间反转的室内多散射环境射频定位方法.不同于传统的对多径效应敏感的采用接收信号强度、到达时间估计、到达角估计的射频定位方法,时间反转方法充分利用了多径传输作为有用信息.该方法首先要求RFID标签发射一个定位脉冲,该脉冲经过环境散射与多径传播后被阵元间距为3倍波长的稀疏天线阵接收.利用电磁场数值计算方法在仿真空间内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时间反转并重新在接收天线阵元位置分别发射.由于室内环境分布(如房间、门等)可视为已知信息,利用该信息可在仿真空间内建立完整而准确的电磁波多径传播模型,用于反演时间反转定位脉冲信号的传播过程.为了估计目标的位置,给出了基于时间反转的反演估计算子.通过监测估计子或时空域电磁场能量分布,即可获得RFID所在位置.仿真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且由于时间反转方法充分利用了多径传输过程,故在稀疏天线阵下同样有很好的定位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了降低微带天线阵的设计成本、缩短研制周期,研究了利用数值仿真技术设计微带天线阵的方法.采用“设计-仿真-调整-仿真-制作-测试”的设计、实现过程设计了一个四单元的矩形微带天线阵,并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满足实验要求,也证明了该设计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干涉式测向机存在着阵孔径大小和准确度之间的矛盾。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天线阵及基于该天线阵的测向方法。重点讨论了新方法测向准确度的改进和各种误差对测向结果的影响,及其解决方法。提出基于新天线阵的补偿方法,理论上可以完全消除整个测向机的系统误差。通过Matlab软件中的仿真,证明了新方法的优势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信号带宽及采样频率的降低有利于基于微系统实现天线阵面的轻薄化,提升超高速平台大口径天线的适装性,然而地面运动目标的精确跟踪和识别对地面运动目标的高分辨距离像提出了需求.针对该矛盾,提出了一种基于收发互易的低瞬时带宽阵列,通过频带合成实现高分辨率地面运动目标显示的系统架构及处理方法.阵列的收发互易实现了等效相位中心的重合...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基于广义空移键控调制的多输入单输出系统中的物理层安全传输方案。发射端利用合法接收者反馈的信道信息对发送信号进行预处理,使合法接收者接收的来自各发射天线信号的相位对齐;同时进行相位旋转来增加星座点间的距离,从而提高合法接收者的接收性能,降低误码率。而窃听者接收到的各信号的相位仍然为随机分布,接收性能明显低于合法接收者。对合法接收者和窃听者的误比特率和保密容量进行了理论和仿真分析。理论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能明显降低合法接收者的误比特率,即使在合法信道性能比窃听信道性能要差的情况下,系统仍然能实现保密传输。  相似文献   

12.
针对市郊移动通信环境,在三维空间域信道模型中分析和研究线阵列和环阵列多入多出多天线系统. 采用荷叶状空间信道模型,在计算波达信号概率密度函数的基础上,着重从天线阵列导向矢量和信道自相关函数两方面导出线阵列和环阵列天线阵元间的信号衰落相关性的表达式,阐明天线阵元间距和角度参数对信号衰落相关性的影响机理. 分析结果与实际信道测量结果相比较,信道容量与实际信道测量结果较为吻合. 天线阵元间距和波达信号角度扩展对多入多出多天线系统性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首先对天线阵列获得最大功率增益时的最优激励问题进行了理论推导;然后给出了天线阵列的增益与方向函数;最后以对数周期天线为例,利用Mat lab语言编程计算了不同波束指向上最大功率增益所需的激励,得到了最优激励时阵列的各种电参数。所得结果表明:最优激励下的阵列具有更好的电性能,据此建立的最优激励与最大功率增益的数据库,可方便地用于对对数周期天线阵的深入研究中。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分布式多天线系统(MIMO-DAS)的信道容量,提出多小区MIMO-DAS信道模型,推导MIMO-DAS 下行传输的各态历经信道容量的表达式.利用该表达式,可以比较分布式天线系统和集中式天线系统的信道容量.仿真结果表明,分布式系统在小区80%的范围内要比集中式系统有较大的容量增益,而且,选择较少最优的天线会大大提高信道容量,当选择1根最佳天线时信道容量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5.
天线旁瓣电平的要求与脉冲重复频率的选择在机载预警(Airborne EarlyWarning-AEW)雷达系统设计中十分重要,这方面已有不少工作,然而对于平面相控阵,采用可分离加权时,存在主平面旁瓣和非主平面旁瓣,前者一般比后者大40dB以上(收发双程),使得远程杂波仍很强,研究表明,与传统观点相反,采用多重中重复频率体制,并不能降低传统空时级联AEW雷达天线旁瓣电平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针对智能天线要求结构尺寸小和测向算法收敛快的问题,在深入论述分形天线阵列技术和降秩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基于Cantor线性阵列天线的快速DOA估计算法。不仅使得智能天线的结构尺寸减小了30%,通过多级嵌套维纳滤波器前向递推的方法,子空间的分解和维数确定可同时进行,不需要估计接收信号的协方差矩阵和对其作特征值分解,运算量可以明显降低,收敛速度快。该方案具有很好的理论价值以及应用前景,蒙特卡罗仿真结果表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分析了非理想信道估计条件下,多播与信号合并方式对直扩码分多址接入(DSCDMA)分布天线系统前向链路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多径环境下分布天线系统多址接入的信号模型,推导得出了存在信道估计误差时前向链路中断概率的理论结果. 研究表明,信道估计误差对前向链路性能的影响与系统的负荷有关,同时多播技术可有效对抗信道估计误差,降低前向链路中断概率.  相似文献   

18.
Aimed at that only one form of channel statistic information is utilized in traditional robust precoder schemes: either the channel mean or the transmit antenna correlation in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wireless system, this paper proposes robust precoder designs which exploit both of statistic information to minimize the equalization mean-square error (MSE) with power constraint. Two different power constraints are studied. Besides the usual sum power constraint over all antennas, the per-antenna power constraint is imposed at transmitter in this paper. Since each antenna has its own amplifier, individual power constraint on each antenna is more realistic. Especially in MIMO-OFDM systems, the Peak-to-Average Ratio (PAR) is one of main practical problems.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chemes have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traditional normalized zero forcing schemes for imperfectly known correlated channel. Moreover, per-antenna power constraint can efficiently decrease the demand of dynamic range of power amplifier on each transmit antenna, especially in MIMO-OFDM systems.  相似文献   

19.
针对在瑞利衰落信道下正交幅度调制(QAM)信号识别难的问题,利用多天线空间分集可以提高接收信号信噪比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天线接收分集技术的识别方法.首先给出等增益分集用于调制分类的模型,然后使用非线性最小二乘估计器联合估计正交幅度调制信号的载波频偏和衰落相位,并推导合并器输出信号的四阶累积量和六阶累积量的理论值,最后使用四阶累积量和六阶累积量两个特征联合进行分类识别.仿真结果表明所述算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且与已有的混合似似然比检测(qHLRT)方法相比,有较小的计算复杂度和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