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泉青瓷是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烧造时间之长,影响之深,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南宋是龙泉青瓷的鼎盛时期,在工艺器形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从中国龙泉的地理位置、当地名窑的瓷业基础、北方制瓷技艺、外贸、艺术风格等方面分析其原因,突出龙泉青瓷对后来中国瓷器发展的决定性影响以及对世界文化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宝库中的瑰宝,南宋时期的龙泉青瓷以其“如玉如冰”的艺术效果和其碧绿梅子青的色泽.历来受到关注,本文从龙泉青瓷的艺术特色方面介绍其工艺特点,让世人对龙泉青瓷的工艺有个基本了解。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现存南宋龙泉青瓷大量的实物和图形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总结出南宋龙泉青瓷简洁明快、精致生动、端巧圆润、稳重秀挺的独特形态美,归纳出南宋龙泉青瓷的一些重要造型手法和特征,并试图探寻其与当时审美、工艺条件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4.
《中国陶瓷》2019,(6)
随着考古发掘出的实物资料不断增多,南宋时期官窑青瓷与龙泉青瓷因其在外观特征上十分相似而难以区分,从而备受古陶瓷界的关注。为此,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设备对杭州郊坛下南宋官窑和龙泉大窑、溪口瓦窑特征瓷片进行测试表征,对比分析两地瓷片在化学组成、制瓷工艺与外观特征、显微结构、物理性能之间的异同点。结果表明,南宋时期官窑青瓷与龙泉青瓷色度相近,但与龙泉青瓷相比,南宋官窑瓷釉玉质感较强,主要归因于烧成温度较低使得釉中气泡多而小,且Al_2O_3与SiO_2含量分别处于0.4~0.55 mol及3.4~4.1 mol的较小范围内导致釉面多处于半无光的范畴,均增强了釉面的乳浊度。 相似文献
5.
7.
8.
龙泉青瓷传统器物是形体化的民族实践记忆,是历史文化记忆传承下来的审美形象。造型艺术是人类情感表达符号的创造,现代意义上的造型创作、造型方式不同,意蕴不同。青瓷往往以造型直感和器物的整体感觉来完成其象征性的意义表达。直筒造型、平底类造型、复杂造型等等各有各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审美神韵。现代青瓷人应跨越“工艺学”“美术学”“设计学”等的学科藩篱,消解“艺术与实用”的二元对立观念,造型形式上应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有效融合。文章结合青瓷造型艺术研究和实践,理性分析造型创作的意义,对造型研究和青瓷创作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龙泉青瓷的最大特点是品质如玉胜于玉.本文主要从龙泉青瓷质如美玉象征美德、南宋龙泉瓷匠创新探索烧制高品质玉质瓷这两个角度探索龙泉青瓷的成就,从而表现出龙泉青瓷涵养品德,青瓷创作要传承、接力、创新,要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用血汗筑就成功,以期在实践中能够获得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0.
叶宏明 《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1983,(1)
龙泉青瓷颂诗二首翟翕武一、咏龙泉青瓷 1959年5月于龙泉瓷厂雨过天青云破处,梅子流酸泛绿时, 温润纯朴色形备,古光今彩话龙瓷。二、龙泉青瓷颂 1982年9月6日于龙泉瓷厂龙游苍海,泉涌剑池, 瓷成天青,窑开山碧; 晴空云鹤,玉润金紫, 哥弟争辉,彩霞无际; 宋明逊色,誉驰遐迩, 物华天宝,激励来兹。 相似文献
11.
12.
龙泉青瓷初创于五代式微于明清,是我国历史名瓷.龙泉青瓷执壶造型优美,功能多样,是龙泉青瓷中最具代表性的器具之一.为探究历代龙泉青瓷执壶的造型与功能之间的联系及其演变过程,对搜集到的龙泉青瓷执壶资料根据其造型特征分类整理.运用个案研究、文献分析法、图表数据可视化等方法,总结出龙泉窑盛酒执壶与盛水执壶的造型特征,及两类执壶... 相似文献
13.
龙泉青瓷的制瓷工艺在我国陶瓷发展史具有重要的地位,为进一步对龙泉青瓷的传承与发展,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研究龙泉青瓷,从而提升青瓷工艺.本文概述了龙泉青瓷坯釉料的化学组成特点,分析了传统龙泉青瓷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14.
15.
书法是一种文字艺术,有几千年的历史,为中华民族所特有,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书法艺术与陶瓷艺术均曾辉煌至极。龙泉青瓷是中国陶瓷的灿烂明珠,具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朝延宫室的贡品,而且又是对外经济文化艺术交流的世界性商品,在世界著名的博物馆中,都陈列着宋、元、明以来的大量龙泉青瓷珍品,它们以无比高贵的姿态,闪耀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光辉。 相似文献
16.
17.
编者按 此篇文稿系周党民先生为<龙泉青瓷造型与装饰>图册所写的序言.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当时在轻工部硅酸所工作的、现分别在上海博物馆退休的研究员周觉民;轻工总会陶瓷协会退休的高级工艺美术师孙守业以及在景德镇陶瓷馆退休的高级工艺美术师陈孟龙三人,历尽三年时间先后在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浙江博物馆收藏的龙泉窑历代珍品以及浙江省原文物管理委员会于五十年代在龙泉窑发掘出土的珍贵瓷片中选择测绘出近500多个造型纹样描绘成册.后因众所周知原因图稿散失.九十年代为了把这份难得的资料整理出来,根据原始底稿重新描绘成册,终因经费不足始终未能与读者见面.现只能将其文稿发表,以餮读者. 相似文献
18.
原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翟翕武同志,在看到《中国陶瓷工业》2009年第6期刊登的"论龙泉青瓷的传承与创新"一文后,认为文中所叙述的"1959年由国家原轻工业部牵头组织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中央美院等单位组成龙泉青瓷恢复小组"和"专家组在李国桢先生的带领下,在当地政府的配合下,寻找龙泉青瓷的技工和传人"这两点与当时龙泉青瓷的恢复历史不符,特向本刊寄送专稿要求发表。作者1958年曾任浙江省轻工业厅厅长,党组书记,亲自组织和领导了龙泉青瓷恢复与生产工作,文章就当时整个龙泉青瓷的恢复历史作了如实回忆,现将该文刊出,希望有助于读者全面认识龙泉青瓷的恢复历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