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阳涉线双侧加筋土挡土墙的试验研究,总结并分析了墙面变形、墙背土压力的分布、基底应力分布等变化特点,验证了按简化的0.3H法设计的合理性,为加筋土挡土墙的设计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动静荷载下,加筋长度及筋材类型变化对加筋土挡墙工作性能的影响,进行了7种工况下的加筋土挡墙模型试验,对比分析了加筋土挡墙的水平土压力、水平土压力系数、墙面水平位移和加载板竖向沉降及筋材应变等参数的发展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动载下加筋土挡墙筋材应变随着加载时间的增长、加筋长度的减小、位置高度的增加而增大,且顶层筋材应变远远大于其他层;加筋长度及筋材横肋的减少明显降低挡墙的承载性能,格栅横肋减少导致挡墙极限承载力降低18% ,加筋长度减少使面板水平位移最大增大了2.2倍;与静载作用下相比,动载下土工格栅的侧向约束作用及网兜效应能够得到更好地发挥。  相似文献   

3.
加筋土挡墙土压力及土压力系数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加筋土挡墙大型模型试验土压力测试分析,提出加筋土挡墙的土压力系数应区分为填土自重土压力系数和超载土压力系数。自重土压力系数在墙顶为主动土压力系数,至墙底为静止土压力系数,其间按直线规律变化;超载土压力系数随超载的大小而变化,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分别取值Ka,2Ka,2.5Ka和3Ka,它们沿墙高均近似取为常数。土压力系数与土压力数值大小的变化规律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李朝晖 《中外建筑》2005,(5):128-130
加筋土挡墙是我国80年代推广应用的施工技术,它由填土和填土中布置一定的筋带或筋网以及墙面板三部分组成,依靠填料与拉筋之间的摩擦力平衡墙面板所受的土压力,从而保证结构的稳定,加筋土挡墙与其它挡墙相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推广价值,特别是在山区公路中使用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根据加筋土挡墙土压力现场试验结果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计算,提出了加筋土挡墙内部稳定性计算中筋带拉力计算的修正公式,分析计算表明,用本文提出的修正公式的计算结果比用目前规范推荐方法的计算结果更接近于现场试验实测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埋设水平土压力盒、柔性位移计,对模块式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土墙墙后的水平土压力和格栅水平变形进行了系统监测,采用加筋组合法对加筋土挡墙的土压力进行了计算,与实测、交系数法所得数据对比分析,得出采用该方法计算的土压力更能合理地解释工作状态下加筋土挡墙的土压力分布规律;对比分析了施工阶段和竣工后格栅的应变,得出拉筋应变主要发生在施工阶段,工后应变较小,并结合试验结果,提出了关于施工控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加筋土挡墙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吕文良 《土工基础》2003,17(2):19-22
根据大量的中外文献资料,从理论研究和试验研究两个方面综述了加筋土挡墙的研究现状。指出尽管目前人们对加筋土挡墙的作用机理还不太清楚,但有关研究正在不断发展和深入,相信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软土地基加筋土挡墙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结合一软土地基反包式土工格栅加筋黏性土挡墙现场测试,对挡墙填筑过程中原地表沉降、墙趾水平和垂直位移、墙面水平位移、挡墙内部垂直土压力和墙背水平土压力,以及筋材应变分布等进行分析,探讨其工作性状及其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软土地基加筋土挡墙的破坏形式表现为外部失稳;挡墙墙面出现“鼓肚”现象,其最大水平位移位于挡墙中部墙高位置;格栅应变在距墙面0.8 H(H为挡墙的高度)处最大,设计上的0.3H法不能适用于深厚软土地基加筋土挡墙。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的研究、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两种加筋土挡墙的现场拉拔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群  何昌荣 《四川建筑》1997,17(3):40-43
1前言加筋土挡墙是使用各种型式的土工合成材料或钢筋混凝土材料对土体加筋,拉筋一方面布置于填土中,增强土体的抗剪力强度并减小其变形,另一方面与面板相连,借助面板挡护土体并约束面板的变形。由于这类复杂文档结构型式的多样化,对其产生的应力、应变及破坏型式的研究就直接关系到它的发展和推广。类似于图1所示的加筋土挡墙结构计算的主要内容是拉筋,其破坏的型式可能有:(1)由于拉筋本身强度不足而产生拉筋断裂;(2)拉筋与混凝土块握裹力不够引起钢筋与混凝土块分离;(3)拉筋所能提供的视摩阻力不够,连同面板产生相对于填…  相似文献   

10.
三峡工程库区巫山县加筋土挡墙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将离心模拟技术应用于三峡工程库区巫山县高度为57m超高加筋土挡墙研究中,对加筋土挡墙墙背土压力分布规律和拉筋的拉力分布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特别是精心设计出离心模型试验中三级挡墙的面板与拉筋的联结,较真实地反映了实际工程中加筋土挡墙整体复合结构的力学特性,较详细地介绍了实验模型的制作和实施过程。试验表明,加筋土挡墙墙背土压力随墙高呈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规律,即土压力先随加筋填土深度的增大而增加,达到最大值后便开始减小,并非沿着墙高从顶到底线性增大。拉筋的拉力随着加荷量的增大而增加;拉筋拉力随加荷时间的增长呈动态变化,且出现了两个峰值点。研究成果对探讨加筋土挡墙受力机制、指导移民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路堤加筋土档土墙的变形和受力研究   总被引:9,自引:8,他引:9  
一座总墙高为31m的多级台阶式高路堤加筋土档土墙首次应用于我国铁路正线上,为了研究各级墙的倾向位移。基底应力及墙背土压力的分布规律,对该挡土墙的变形和受力进行了现场原型观测,观测结果表明,各级墙的侧向位移均较小,且下部测点的侧向位移较墙顶测点要大,各级墙基底应力均小于100kPa,墙背土压力呈曲线形分布,4m宽台阶的存在使墙后填土顶面的外荷载对该的侧向土压力影响不大。该结论可供今后加筋土挡土墙的研究和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2.
台阶式加筋土挡土墙设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大量的现场试验表明,按照弹性理论计算台阶式加筋土挡土墙下级墙墙背的土压力值与实测数据相差甚大。在FHWA经验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计算台阶式加筋土挡土墙下级墙墙体附加垂直应力和墙背附加水平土压力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将面板后填土分成3个不同性质的应力区域,即主动区、过渡区和稳定区,分别讨论了:(1) 台阶宽度D≤D1 = H2tan(45°-f /2);(2) D1D2 3种不同状况下的上级墙荷载引起的下级墙体中附加垂直应力,并以此计算下级墙墙背水平土压力。通过与现场试验数据的分析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该设计方法可为设计类似支挡结构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离心模型试验在超高加筋土挡墙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离心模拟技术是一种评定工程设计、检验数值计算方法、研究新理论等的重要手段。本文将其应用于超高三级加筋土挡墙的研究中。在离心模型试验的基础上 ,分析研究了各级加筋土挡墙墙背土压力与墙高、时间的关系 ,CAT复合拉筋拉力在长度上的分布规律等等 ,得出与实际情况较相符的结论 ,旨在为其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加筋土挡土墙水平位移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视加筋土挡土墙为一粘结重力式挡土墙来考虑,受到墙后土压力作用时会产生水平位移,其大小是加筋土挡土墙墙面水平位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加筋土挡土墙墙体等效成各向异性的弹性体,视为L宽度的悬臂梁,当受到墙背水平土压力三角形荷载作用时,分别计算纯弯曲和纯剪切两种情况下的水平位移。通过理论计算与工程实例测试结果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插钢筋水泥土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钢筋水泥土进行各项力学试验 ,分析了水泥掺入比、配筋率、以及跨度对加筋水泥土梁承载力的影响 ,还对钢筋与水泥土的粘结性能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 ,以评价两者之间的握裹力 ,在整理和分析试验数据的基础上 ,初步得出其基本的力学性能 ,为钢筋水泥土用于支护工程提供试验依据 ,也为钢筋水泥土桩用于实际提供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钢板加固砌体短肢剪力墙体的受剪破坏特征,以及承载力、变形等抗震性能的改善情况,本文分别进行了一片未加固的和一片单面钢板加固的砌体短肢剪力墙低周往复水平加载拟静力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未加固的情况,单面加固的钢板砌体短肢组合剪力墙承载力没有提高,但变形性能得到大幅改善,耗能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新型空心带缝耗能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是一种新型抗震、节能的承重结构。通过对3个剪力墙构件的试验研究,分析了这种新型结构的破坏形态、破坏机理和变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空心带缝耗能剪力墙呈现出延性的弯剪型破坏形态,抗震能力与普通空心剪力墙相比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握裹力对加筋水泥土墙承载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颖君  黄新  邹东峰 《工业建筑》2004,34(2):37-40,32
根据对加筋水泥土梁承载特性的试验研究 ,得出加筋水泥土梁随型钢锚固程度不同可能存在两种破坏模式 :在锚固充分的情况下表现为水泥土体的剪切破坏和在锚固不足的情况下表现为型钢与水泥土间的握裹失效破坏 ;型钢与水泥土间的握裹应力随着载荷的增大而增大 ,达到握裹强度后便保持不变 ,且越靠近梁端 ,越迟达到握裹强度。当梁端握裹应力最终达到握裹强度后各点握裹应力全部达到握裹强度 ,荷载的进一步增加将使型钢与水泥土界面发生滑移甚至脱离 ,导致梁体承载能力丧失。握裹强度随着水泥土抗压强度的提高而提高 ,握裹力随型钢与水泥土间握裹面积及锚固长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9.
带翼缘钢筋混凝土空心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带翼缘钢筋混凝土空心剪力墙1/2比例模型在低周反复水平荷载下的试验,探讨了这种剪力墙的破坏机理、变形特征、延性及截面钢筋的应变情况,并提出了该类剪力墙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