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素分析法在观测数据处理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因素分析法进行大坝监测数据的整体分析,文中讨论了数学模型、因素提取的特征值法、旋转变换与因素解释等问题.计算示例表明,确能从大量观测数据中提取出含义明确的关键因素,它们与坝体变形性质吻合;由因素分析模型复制得到的数据与原数据很接近,有很高的相关系数;利用因素分析还能对观测数据进行检错、校正与补缺。  相似文献   

2.
大坝监测数据的整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应用因素分析法进行大坝监测数据整体分析时的数学模型、因素提取、旋转变换与因素解释等问题,计算示例表明,确能从大量观测数据中提取出含义明确的关键因素,它们与坝体变形性质吻合,由因素分析模型复制得到的数据与原数据很接近,有很高的相关系数;利用因素分析还能对观测数据进行检错,校正与补缺,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拱坝安全监测中大量的观测数据以及数据之间复杂的相关性,从全坝多测点的测值所形成的相关矩阵中提取整体因素信息,分析各观测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归纳出测量本质相同的变量,使分散复杂的观测数据成果简洁化、整体化,从而为观测资料的整体分析提供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土坝工程竣工后,根据布置的观测设备,可以利用沉陷观测资料对土坝裂缝进行计算分析。目的是为了监视水库运行状况的变化,发现不安垒因素,分析产生原因,提出处理措施,改善运行状况,确保水库工程安垒;同时根据水库运行情况,提出合理的运用方案,使工程发挥最大经济效益;而且利用这些沉陷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计算帮助我们判断和寻求水库运用和变化的规律.验证设计过程中的有关数据选择是否适当;一些假定是否符合实际;鉴定施工方法是否适宜以及施工质量的控制标准等等,从而为改进设计、施工,并为科研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坝原型观测数据本身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内在反映了监测项目之间的某种客观关系,基于此,应用PCA法及PPA法建立了确定大坝安全评价信息权重的正分析模型,一方面能够对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另一方面能挖掘数据内在信息,提取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并基于最优化准则,建立了信息赋权整合模型,解决了多种数学方法计算结果不一致性问题,最大限度地保持原始信息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6.
卡尔曼滤波模型在水深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分析了水深数据采集中由波浪效应、船速效应、测深仪换能器动态吃水等因素引起的测量误差,提出了适合于水深观测数据的卡尔曼滤波模型,结合野外采集的水深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实践验证了卡尔曼滤波方法能有效地控制水深粗差和假水深。  相似文献   

7.
基于小波分析的坝区GPS信号噪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坝区观测条件复杂,观测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信号含有多种噪声。提取某坝区GPS控制网观测数据中的原始载波信号,利用小波分析在多尺度、多分辨率、可伸缩、可平移等方面的优势,对GPS原始载波信号、单差观测值、双差观测值进行小波分解,研究高频信号的特点。利用小波分析工具实施GPS观测数据的小波分解和重组,研究GPS信号噪声的特性,对GPS网数据处理具有较好的指导和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8.
主坝工程竣工后,根据布置的观测设备,可以利用沉陷观测资料对主坝裂缝进行计算分析。目的是为了监视水库运行状况的变化,发现不安全因素,分析产生原因,提出处理措施,改善运行状况,确保水库工程安全;同时根据水库运行情况,提出合理的运用方案,使工程发挥最大经济效益;而且利用这些沉陷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计算帮助我们判断和寻求水库运用和变化的规律,验证设计过程中的有关数据选择是否适当;一些假定是否符合实际;鉴定施工方法是否适宜以及施工质量的控制标准等等,从而为改进设计、施工,并为科研提供重要依据。关于主坝裂缝的…  相似文献   

9.
阐述垂直变形观测的设计原则、作业方法,分析了观测精度、基准网的稳定性;对有限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在变形态热、变形量值、变形速率上对大坝和岩体的变形进行了描述,为研究大坝与岩体抬升提供了专业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小浪底水利枢纽外部变形观测中,对用不同方法采集到的数据经过检查、表格化计算处理,并采用基于Access的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分析。利用数据库对外部变形观测数据进行管理分析,简化了数据管理程序,能快速、准确地对枢纽的安全进行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11.
刘斌  加生荣  郭锐 《人民黄河》2004,26(3):20-2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野外试验区建设是“模型黄河”建设的重要部分,试验区分为3种类型:基础数据区、水土流失规律研究区和综合治理效益监测研究区。野外试验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①坡面侵蚀规律;②重力侵蚀;③坡面-沟道侵蚀耦合机制;④坝系建设关键技术;⑤单项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机理与应用等。试验区建成后应具有的功能是:①能与室内模型进行同步试验;②对坡面、沟道耦合侵蚀过程进行观测试验;③能进行侵蚀过程的试验观测。  相似文献   

12.
水库流域年均径流模型的灰色神经网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万星  丁晶  廖杰 《水力发电》2005,31(4):18-21
水库流域年均径流量受诸多因素影响,而年均径流量对水库流域水资源经济开发利用作用显著。利用改进后的灰色模型对某水库流域实测数据的年均径流模型进行了相关影响因子的建模分析,将预测值与实测值作为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对网络进行训练并分别进行识别,同时进行误差分析对比。结果表明,灰色神经网络能对水库流域年均径流模型进行预测分析,精度较高,所得结果与实际观测数据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3.
钱塘江涌潮水动力强劲,水文测验条件恶劣。受测量技术和设备的限制,涌潮现场观测资料稀少。基于调频连续波雷达测波技术,采用高精度的回波反演算法,实现强潮河口涌潮的定点测量。根据长历时的现场观测数据,对钱塘江河口典型河段涌潮的传播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涌潮局部水动力过程受岸线和江道地形控制;交叉潮具有复杂的水位响应特征,呈现典型的二次抬升过程,水位的变化与两股涌潮的强度、传播方向和间隔时间相关。雷达测波技术实现涌潮过程捕捉的自动化,有利于涌潮要素的准确提取,显著地提高观测精度。  相似文献   

14.
自动站所采集到的数据与人工观测数据存在一定差异,对于其中一些差异必须引起观测人员的重视,要与人工观测记录进行比较,如果超过了自动站与人工站记录差值的标准则必须进行差异分析与处理。本文针对气温、降水量等气象因素自动站和人工站观测结果差异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设备差别、时间差、特殊气象现象等原因都会导致自动站与人工站观测结果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过去水库渗透观测有两大难题:一是观测难。不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观测人员都要对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测压管逐个测量,十分繁琐和艰苦;二是资料整理难。观测得到的数据,必须按规范进行整理分析,点线各种过程线和相关线。不懂技术的不会做,懂技术的做起来也是十分费时、费力。有许多单位虽然进行了观测,但未能及时进行资料整理分析,使观测数据不能及时指导水库运行。近年,黑龙江省水利厅和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研制成功的J型电容式水位传感器及微机处理系统,使管理人员多年来的愿望成为现实。1994年国家水利部组织专家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6.
自动和人工观测降雨量结果差异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燕华 《陕西水利》2016,(1):158-159
通过实时对比山西省阳泉市阳泉水文站自动与人工两年观测数据资料,对自动观测雨量计与人工观测雨量计的各自特点进行分析,最终得出,自动观测雨量计测量数据稳定,受外界影响因素较少,精确度高。  相似文献   

17.
阐述垂直变形观测的设计原则、作业方法,分析了观测精度、基准网的稳定性;对有限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在变形态势、变形量值、变形速率上对大坝和岩体的变形进行了描述,为研究大坝与岩体抬升提供了专业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湾塘水电站泄流雾化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底流消能泄流雾化的机理,应用量纲分析方法,得到水雾雾源量的计算关系式;在雾源为连续线源和任意风向的条件下,利用高斯扩散方程,研究了水雾在峡谷内扩散规律;结合雾雨自动转换过程、碰并过程、雾滴的凝结和蒸发过程,得到雾源下游流场水雾浓度、温度、相对湿度和降水强度的分布;对湾塘水电站底流消能雾化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与原型观测数据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鲁布革水电站地下厂房观测资料反演分析与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扬辉 《水力发电》1997,(10):17-19
鲁布革水电站地下工程和高岩坡观测资料反馈分析课题组,根据最新位移观测资料对鲁布革水电站地下厂房进行了计算分析,提出按弹模值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估计未来地下厂房的稳定性的方法;研究成果表明进行分析判断时,不能忽略温度、地下水等重要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考虑地理地形和下垫面等因素的影响,选用高空间分辨率TerraClimate数据集分析中国干湿气候变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以该数据集1960—2019年的降水和蒸散月度数据为基础,基于降水量和湿润指数对中国各干湿区范围、干湿气候界线以气候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前后30 a相比,基于两种指标划分的干旱区和湿润区面积负增长,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面积正增长;各区分界线主要在黑龙江、内蒙古中部和东北部、淮河以及黑龙江等地按年代波动;近60 a来,我国的降水量和湿润指数变化趋势不显著,均在西部和东南部趋于增大,气候变湿,在中部和东北部趋于减小,气候变干。与利用气象站点观测资料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评价,TerraClimate数据集能够很好反映中国区域的干湿状况及其变化特征,且降水数据的适用性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