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方解石去除水中磷酸盐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试验研究了方解石去除水中磷酸盐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Ca^2+促进了方解石对磷酸盐的去除,并且Ca^2+浓度越高,对磷酸盐去除的促进作用越强;当碳酸钙饱和度(SICaCO3)〈0时,方解石的除磷效率随HCO3^-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当SICaCO3≥0时,HCO3^-浓度的增加反而会使方解石的除磷效率提高;温度越高、反应时间越长,方解石对磷的去除率越高;重复使用可以提高方解石去除磷酸盐的效率;当Ca^2+浓度较低时,随着pH值(5~9)的增加方解石的除磷效率明显下降,而当Ca^2+浓度较高时,pH值(5~9)对方解石除磷性能的影响则较小;方解石去除磷酸盐的性能受粒径和温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赤泥吸附去除淀粉废水中高浓度磷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铝矿工业废渣--赤泥为吸附剂去除高浓度淀粉废水中的磷,比较了三种原状赤泥的除磷效果,考察了反应时间、初始pH、NaOH投加顺序和赤泥投加量对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赤泥具有很好的除磷能力,在投量为2 g/L、反应时间为2 h、反应结束前0.5 h投加2 mol/L的NaOH(25 mL/L)的条件下,除磷率可达98.2%.该研究在赤泥的资源化利用和淀粉废水中磷的去除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方解石溶蚀机理及其控制因素讨论是岩溶"碳汇"作用的基础,也是重要的理论依据,对其研究必不可少。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得出如下结论:影响方解石热力学溶蚀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离子浓度和二氧化碳分压。温度升高,离子浓度增大,二氧化碳分压增大,方解石的溶解量和溶蚀速率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4.
生物除磷机理与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亮  李亚新 《山西建筑》2006,32(1):191-192
综述了生物除磷的PAO和DPB原理,介绍了PASF、Dephanox和A3N-SBR三种新的脱氮除磷工艺,从而达到提高脱氮除磷效果,消除水环境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钙法处理高浓度含磷废水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介绍了钙法处理高浓度合磷废水的研究结果,其关键控制技术有pH值、最适表面负荷、沉淀时间及反应、混合强度等。在进水磷酸盐为60—80mg/L时,出水磷酸盐浓度<0.5mg/L,去除率为99.7%-99.9%。该技术适用于高浓度含磷废水和城市污水厂的深度处理。  相似文献   

6.
磷酸盐工业废水经磷酸铵镁沉淀法处理后,出水的TP为10.26 mg/L、TN为67.32mg/L、电导率为30 000μS/cm。探讨了采用SBR法对其进一步处理的可行性。采用常规的活性污泥,通过逐步提高废水的含盐量,驯化出了在较高含盐量下仍具有较好活性的活性污泥。考察了含盐量和运行周期对去除TN、TP、COD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沉淀出水和生活污水以1∶1混合后,TN、TP、COD分别约为50、7、320 mg/L,电导率约为15 000μS/cm;在运行周期为10 h(厌氧:1.5h、好氧:4.5 h、缺氧:2.5 h、后好氧:0.5 h、沉淀排水和闲置:1.0 h)的条件下,出水TN15 mg/L、TP1.0 mg/L、COD约为22 mg/L,对TN、TP、COD的去除率分别可达75%、86%、92%以上。  相似文献   

7.
文章叙述了化学沉淀法除磷常用药剂的种类、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目前铝盐、铁盐应用较广.金属盐除磷机理决定了其最大影响因素为pH值.钢渣用于污水除磷不仅可以改善化学絮凝剂使用量大的问题,而且可以解决废弃物钢渣的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咏梅  孙德翀 《中国给水排水》2012,28(23):104-106,110
针对进水水质、水量变化导致的出水总磷浓度不稳定的情况,在污水处理厂使用正磷酸盐连续监测设备,及时准确地监测混凝池进水中的正磷酸盐浓度,以此来调节化学除磷试剂在生物反应池和混凝池的投加量,可以达到稳定出水总磷浓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除磷试剂消耗量的目的,实际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改性粉煤灰去除抗生素废水中的磷和色度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用改性粉煤灰对抗生素废水进行除磷和脱色试验,考察了改性方法、粉煤灰投量、pH值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对改性粉煤灰作用于抗生素废水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通过改变进水硝酸盐浓度,考察了硝酸盐对缺氧和好氧两种不同氧环境下的磷酸盐还原系统除磷效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硝酸盐对两种氧环境下磷酸盐还原系统的除磷效能影响显著。当进水硝酸盐浓度为105~160 mg/L时有利于缺氧条件下的磷酸盐还原。而进水硝酸盐对好氧条件下的磷酸盐还原产生显著抑制作用,并且两者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2=0.982 7)。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两种不同氧环境下,硝酸盐对微环境构造的影响不同而造成的。同时,不同浓度的进水硝酸盐还会影响反应器内的pH值,进而影响磷酸盐还原进程。结果表明,偏碱性(pH8左右)有利于两种氧环境下的磷酸盐还原。  相似文献   

11.
铁-铈复合除磷剂的合成及高效吸附机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找到一种除磷的高效吸附剂,通过铁盐与铈盐的混合溶液与碱溶液反应合成了对水溶液中磷酸盐具有高效吸附作用的吸附剂粉末。经正交试验发现,盐溶液中铁、铈离子含量是影响除磷效果的最重要因素,此外合成温度、干燥温度也对吸附性能有一定影响。通过各种测试证明,结晶破碎是复合除磷剂比表面积增大的主要原因,而比表面积增大又是高效吸附除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通过"前驱体导入-原位沉积"的工艺路线,将水合氧化铈(HCO)纳米颗粒负载入强碱阴离子交换树脂(SAE)孔道内,制得复合纳米吸附剂HCO@SAE并用于污水中磷酸盐的深度去除。试验结果表明:与其母体材料SAE、粉末活性炭(PAC)和大孔吸附树脂XAD-4相比,HCO@SAE具有最佳的磷酸盐吸附性能。溶液pH值对HCO@SAE吸附磷酸盐的性能有较大影响,且在中性条件下可获得最大的磷酸盐吸附量(30.96 mgP/g)。得益于负载HCO纳米颗粒对磷酸盐的专属内配位络合作用,HCO@SAE能够在共存高浓度竞争离子的条件下实现对磷酸盐的选择性吸附。采用NaOH-NaCl混合溶液作为脱附剂可实现对吸附饱和HCO@SAE的高效再生,再生后吸附性能保持稳定,从而实现多批次循环吸附操作。  相似文献   

13.
对贵州大方的凹凸棒土进行热重分析,经过煅烧、碱、酸、盐改性,用改性凹凸棒土处理高浓度含磷废水,试验结果表明:经碱、盐改性凹凸棒土及煅烧凹凸棒土对磷酸根的去除率明显增加;而经酸改性凹凸棒土对磷酸根的去除率增加不明显。用经过500℃煅烧的凹凸棒土对洛阳市某企业排放水(含磷11.2mg/L)处理,去除率可达92.7%,符合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4.
通过静态和动态试验,对改性滤料的除锰效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改性滤料的除锰效能显著优于石英砂和天然锰砂的,其对水中锰离子的吸附属于典型的Freundlich吸附类型;在150h的动态试验期间,改性滤料对锰的去除率〉90%,出水锰浓度〈0.1mg/L;中性或弱酸性条件及高溶解氧浓度有利于改性滤料持续高效除锰。  相似文献   

15.
通过考察稳定塘-湿地组合生态处理系统各单元对氨氮去除速率的差异,提出了去除氨氮的最佳单元类型,分析了该单元对氨氮的主导去除机制。结果表明,在该组合生态处理系统中,水深为1.0m左右、大量生长浮萍等水生植物及溶解氧浓度较高的水生植物塘是去除氨氮的最佳单元。在水生植物塘中,生物吸收(有机氮固定)作用是低温期去除氨氮的主导机制,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则是高温期去除氨氮的主导机制。  相似文献   

16.
以富含反硝化聚磷菌的污水处理厂(采用厌氧+ Carrousel氧化沟工艺)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进行静态厌氧释磷及反硝化聚磷试验研究,探讨碳源、硝酸盐及温度等因素对活性污泥反硝化聚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进水COD控制在200 mg/L左右时,能够在满足厌氧段释磷所需碳源的同时,使缺氧段有较少的碳源残留;厌氧段硝酸盐氮浓度宜控制在10 mg/L以下,而缺氧段的硝酸盐氮浓度应控制在40 mg/L左右,且水温为25℃左右时有利于反硝化聚磷的发生.此外,因厌氧释磷转变为缺氧聚磷需要一定的过渡时间(0.5~2 h),因此应适当延长缺氧段的水力停留时间,以保证反硝化聚磷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新型一体化生物反应器的同步脱氮除磷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对污水的处理效能,设计了一种新型一体化生物反应器并采用其处理生活污水,研究了DO和HRT对同步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实现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为290~510mg/L、MLSS为2500mg/L、污泥龄为15d以及好氧区和缺氧区的溶解氧分别为2mg/L和0.2mg/L时,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较好,对TN、TP的去除率分别可达80%和90%,DO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同步脱氮除磷的效果。控制DO为最优值,并保持其他操作条件相同,当HRT为12h时对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均在80%以上,随着HRT的延长,同步脱氮除磷效果反而下降。该一体化反应器集厌氧、缺氧和好氧区为一体,在一定的运行条件下能够实现同步脱氮除磷,是处理生活污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复合还原剂制备的胶态水合二氧化锰的混凝除污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烧杯混凝试验考察了以高锰酸钾与复合还原剂制备的胶态水合MnO2的除污效能;采用透射电镜观察了胶态水合MnO2凝聚粒子的形态结构,并研究了胶态水合MnO2絮凝沉淀的电荷特征及水合MnO2颗粒的红外谱图,探讨了其除污机制。结果表明:较低投量的胶态水合MnO2即表现出了优异的混凝除浊效能。该胶态水合MnO2凝聚粒子的直径约为10nm,并具有丰富的表面羟基,其絮凝沉淀物的表面呈电负性;胶态水合MnO2的混凝除浊机制主要为吸附架桥和网捕卷扫作用,去除有机物的机制主要为粒子表面的特性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镍铁渣(FS)的综合利用,降低磷酸镁水泥的生产成本,提出利用高镁含量的FS与磷酸二氢铵(ADP)反应制备镍铁渣基磷酸镁水泥(F-MPC).在50℃恒温水浴中反应8h的条件下,探讨FS与ADP质量比(mFS/mADP)、氧化镁掺量(wM)、水胶比(mW/mB)、硼酸掺量(wBA)对材料凝结时间和抗压强度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能量弥散X射线谱(SEM-EDS)分析F-MPC水化产物的物相组成及微观形貌,探讨其水化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当mFS/mADP=4、wM=4%、mW/mB=0.17、wBA=0.3%时,F-MPC的工作性能与力学性能最佳;水化产物以鸟粪石为主,同时还有磷镁铵石,F-MPC以这些水化产物为胶结料,通过胶结作用将FS颗粒进行包裹,最终形成高强的硬化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