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热水预抽提工艺,研究了预水解过程中固相组分的变化规律。以桉木片为原料,固定液比1∶6,设定预水解温度150、160、170和180℃,分别保温0、30、60、90和120min后,考察固相得率、纤维素保留率、半纤维素抽出率、酸溶木素和酸不溶木素脱除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预水解温度和时间的延长,固相得率和纤维素保留率呈下降趋势,半纤维素抽出率和木素(酸不溶木素和酸溶木素)脱除率呈上升趋势。保温时间为90min时,纤维素保留率上升,酸不溶木素脱除率下降,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水解法提取木聚糖工艺条件的正交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芯先经酸预处理,用碱液(NaOH溶液)水解法提取木聚糖.为了提高玉米芯水解法获得木聚糖的提取率,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浸提时间、固液比、碱浓度、浸提温度对木聚糖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最佳工艺条件为:NaOH溶液质量分数6%,固液比1∶21,浸提温度91 ℃,浸提时间94 min.各因素对提取木聚糖影响程度依次为碱质量分数>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固液比.木聚糖最佳提取率为玉米芯原料的20.3%.  相似文献   

3.
用酸法、碱法、双氧水法处理玉米芯,比较了经微波处理与不经微波处理的酶解液的主要成分、提取率和还原糖的含量.结果表明:不经微波处理直接酶解其木聚糖提取率和还原糖含量最高的是双氧水法处理;经微波处理后酶解其木聚糖提取率和还原糖含量最高的是碱法处理;TLC结果显示玉米芯酶解液的主要成分为木二糖.  相似文献   

4.
造纸原料木素含量的测定,长期以来均采用72%硫酸法,测出的木素含量实际为酸不溶木素,不能代表原料中总木素含量。特别对草类原料,酸溶木素含量较高,例如麦草中的酸溶木素即占8.5%,同时,72%硫酸法,手续繁杂,一般至少三天才能得出数据。国外资料推荐草类原料用80%硫酸法测木素含量,也未摆脱重量法一系列的繁杂操作。海波值法是用容量法代替重量法的一种尝试,可测定出原料中包括酸不溶木素和酸溶木素的总木素量,不需苯醇抽提,直接用容量法测定,从而节省大量时间。试验中用了七种不同产地的麦草原料,求出克拉森木素含量和海波值之间的换算系数为1.5,克拉森木素是用80%硫酸法,由于温度低、时间短,酸水解时溶于酸的木素量较少,比较接近于原料的总木素含量。试验求出的克拉森木素和海波值(80%硫酸法)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876,高于相关系数的起码值0.754,用于大生产中测定麦草原料的木素含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对麦草制浆前的热水抽提工艺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抽提温度升高,抽提时间延长,麦草得率下降,抽提液pH值降低,固形物含量和酸溶木素含量有所升高.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A),对抽提液性能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分析表明1 041cm-1处存在半纤维素的特征吸收峰;热重分析表明抽提液主要失重温度在150~450℃之间,其中259.5℃时失重速率最大,为0.295%/℃.  相似文献   

6.
农作物秸秆超低酸水解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间歇反应釜中,以超低酸(硫酸质量分数为0.05%)水解的方法对5类15种农作物秸秆进行评价,并考察了温度与时间对不同秸秆水解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同种类不同地区秸秆水解后还原糖浓度有很大差异,这与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的含量及转化率有关.黑龙江的稻草、玉米秸秆及山东小麦秸秆的还原糖浓度较高,4种棉花秸秆的还原糖浓度都较低;还发现,木质素含量较高的秸秆,超低酸水解还原糖浓度较低,只是水解了部分半纤维素及极少量的纤维素.  相似文献   

7.
纤维素低浓度酸水解制取液体燃料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深入了解生物质中纤维素的超低酸水解机理,在水解反应系统中研究了水解糖产率和纤维素转化率的影响因素.以定量滤纸为原料,极低浓度酸为催化剂,在自行设计的以高压全混流间歇反应器为主体的生物质水解试验台上,进行了不同工况参数下纤维素水解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酸质量分数的增加,还原糖质量浓度增加;反应温度控制在稍低于240 ℃时,还原糖得率较高;反应压力小于40×105 Pa时,反应压力越大,还原糖得率越高.在硫酸质量分数为0.05%以及反应条件为215 ℃和40×105 Pa的优化条件下,得到了质量分数为46.55%的还原糖得率和55.07%的纤维素转化率.  相似文献   

8.
研究利用豆渣提取微晶纤维素及条件优化,并采用响应面试验法研究酸解时间、温度及盐酸的质量分数等因素对微晶纤维素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对微晶纤维素得率影响显著,回归方程解得其最佳工艺条件:酸解温度88℃、酸解时间61min、盐酸质量分数为6.3%,微晶纤维素得率为69.4%.  相似文献   

9.
不同产地青稞原料中的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不同产地青稞中营养成分,对西北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13种青稞原料进行成分分析,包括水分、灰分、蛋白质、氨基酸、脂肪、脂肪酸及淀粉。结果表明:青稞原料中水分的质量分数为10.27%,灰分的质量分数为1.92%,蛋白质的质量分数为9.80%,脂肪质量分数在1.70%左右,而淀粉的质量分数在60.00%~75.00%。青稞原料中脂肪酸成分含有丰富的亚油酸以及较高的棕榈酸、油酸,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同时,青稞中含有的必需氨基酸较为丰富,如Thr、Val、Met、ILe、Leu、Phe和Lys。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水、果蔬剂、10%(体积分数)乙醇、NH3-NH4Cl缓冲溶液、2%(体积分数)醋酸溶液、2.0 mol/L的KCl提取酸菜中的亚硝酸盐并与国标法进行了比较。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采用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实验结果表明,10%(体积分数)乙醇作提取剂时,所测得的亚硝酸盐含量与国标法有显著差异,而用其余的溶剂提取时,测得结果与国标法无显著差异。此外,利用10%(体积分数)乙醇提取的亚硝酸盐的回收率达到100.3%。建议用10%(体积分数)乙醇替代国标法中的硼砂溶液来提取酸菜中的亚硝酸盐。  相似文献   

11.
按照GB5888—86《苎麻化学成分定量分析方法》,对所选湖北咸宁的竹笋壳原料进行化学成分定量分析。分别确定了竹笋壳的脂腊质含量为1.33%,水溶物含量为7.73%,果胶含量为0.82%,半纤维素含量为28.12%,木质素含量为20.34%,纤维素含量为41.66%,与苎麻﹑亚麻﹑竹原纤维相比,竹笋壳中的纤维素含量偏低,而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则偏高。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玉米芯经济利用价值,采用DEAE-Cellulose52柱层析法纯化粗制玉米芯果胶多糖,并解析其糖成分. 研究表明,适宜的阴离子柱层析条件为6 mL-4%-1.5 mL/min-4∶2(VdH2O∶VNaCl),得率可提高一倍以上,且产品为高纯度玉米芯果胶多糖. 其多糖成分由D-半乳糖醛酸(D-Galacturonic acid,D-GalA)、木糖(Xylose,Xyl)和鼠李糖(Rhamnose,Rha)构成,其中D-GalA达到49.23%,为主要成分;三糖含量合计为61.66%,为杂多糖. 玉米芯果胶多糖可应用于食品工业,也可开发出新型功能食品.  相似文献   

13.
研究比较了5种化学试剂提取玉米芯果胶的效果,进行了梯度筛选和响应面工艺优化.结果表明,常温下2%NaOH降解玉米芯纤维和提取果胶效果最优,是降解玉米芯提取果胶的最适前处理试剂;经响应面优化,其最佳工艺组合是A3B2C1,即分别为2%NaOH、1∶27料液比、650 W×40 s微波功率和时间,Box-Behken模型适用(R2=0.980 7,p0.000 1**);其玉米芯果胶最高得率达到12%以上,且含量达到36%以上.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可渗透反应墙固定化硫酸盐还原菌原位治理酸性矿井水的碳源问题,以玉米芯为材料,通过模拟废水条件下单因素实验,分析温度、质量浓度、pH值、时间等参数对玉米芯水解液中还原糖含量的影响.根据玉米芯水解实验数据建立了玉米芯水解动力学模型,产糖率CG =k1·(e-k1t-e-k2t)/(k2-k1),mg/g;确定了不同温度下还原糖生成速率以及降解速率常数;玉米芯水解活化能Ea为33 342.213 kJ/mol;指前因子为3.068×105.说明玉米芯作为缓释碳源在中低温条件下易水解,为以玉米芯固定SRB方法治理酸性矿山废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引入作战仿真需求工程的重要意义和作战仿真需求的主要特点,分析了作战仿真需求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版本控制、需求跟踪、需求状态跟踪和需求评估。最后,提出了基于质量功能配置(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QFD)方法的需求管理模型,为仿真需求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定量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合理利用造纸工业酸法制浆的副产品麦草木素,结合工程实际需要,对木素与煤混烧灰的熔融特性进行了研究.将质量分数为0~95%的麦草木素与煤混烧制成混烧灰,通过测定混烧灰的熔点,观察到随着木素质量分数的增大,混烧灰的熔点出现下降、上升再下降的趋势.结合灰成分分析,利用K2O-Al2O3-SiO2和CaO-Al2O3-SiO2 2个三元系统相图,验证了混烧灰熔融特性曲线的变化趋势与相图中矿物形成温度的变化趋势相一致,从而得出灰成分变化是造成混烧灰熔融特性变化的根本原因,同时也发现了生物质与煤混烧可以改变生物质类燃料低熔点的性质,在燃烧利用上较单纯燃烧生物质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扩大粉煤灰的再利用领域,本文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沸石;同时以其作为吸附材料,用于吸附染料亚甲基蓝的研究,考察了溶液初始p H值、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进一步拟合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初步分析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粉煤灰合成的沸石对亚甲基蓝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p H值是影响吸附效果的一个重要参数;沸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在90 min达到吸附平衡;沸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和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说明该吸附过程是以化学吸附为主且典型的单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18.
天然植物体的热塑化改性是生物质技术应用的瓶颈,在受热过程中,热塑化植物体分子结构和链段的变化对其应用和性能至关重要.文章利用热裂解-气质联用分析和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研究制备烷基化竹粉在受热过程中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烷基化竹粉的热裂解产物中含有反应上去的烷基基团,烷基化反应破坏了竹粉中纤维素的结晶结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热裂解产物糠醛的含量从21.57%增加到35.07%,这样较为松散的分子结构有利于竹粉的热成型加工;经过烷基化反应的竹粉的分子链或链段的运动能力增强,从而使竹粉具有热塑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硫酸钙与煤/秸秆的反应特性及载氧体再生反应的特性,本文基于TGA—FT—IR联用技术,对煤、秸秆按不同比例掺混的3种试样与硫酸钙充分混合后在相同升温速率下进行多个循环的燃烧和载氧体还原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煤中掺人秸秆改善了煤的化学链燃烧特性,载氧体的再生反应速率也明显增加;固体燃料带入的灰分对化学链影响不大,化学链燃烧释放的气体主要为二氧化碳,但完全反应所需周期长。该项研究对煤掺入秸秆进行化学链燃烧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