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用实验方法对一台新型热管散热器进行了变工况性能测试研究.人工环境实验室的空气处理机组模拟环境温度(即冷侧进风温度),用电加热装置调节散热器热侧(热管蒸发段)空气进口温度.冷侧进风温度在5-41.5℃范围调节,热侧进风温度在20-55℃范围调节,得出散热功率与冷热侧进风温差有关而与进出风温度范围无关;对充液率分别为35%和25%热管散热器进行变工况实验研究,得出了热管散热器充液率25%时性能优于充液率35%时性能等结论.  相似文献   

2.
装载机管片式散热器流动与传热特性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CFD软件对装载机管片式散热器空气侧流场、压力场和温度场进行了CFD研究。根据不同的空气质量流速,采用k-ε湍流模型对空气流动阻力和散热器换热系数进行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相比,CFD分析的空气流动阻力和散热器换热系数的平均误差小于10%,计算精度较高,该CFD模型可直接用于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善装载机动力舱热环境,提高散热器的换热性能,保证整车工作的稳定性,以轮式装载机为研究对象,按照实际尺寸建立三维计算模型,采用虚拟风洞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预测排气系统对动力舱热环境和散热器性能的影响,并比较了在两种排气系统结构下散热器的换热效率。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吻合,证明了计算模型的有效性。计算结果表明:采用隔热排气系统能够明显降低动力舱内空气的温度,改善舱内热环境,液压油散热器换热性能提高9.0%,水散热器换热性能提高7.3%,传动油散热器换热性能提高6.8%。研究结果对装载机整车热管理技术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4.
VB在散热器性能标准试验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热器性能标准试验台的核心问题是提高控制和检测系统的精度和准确度 ,测试小室室内温度的稳定控制以及温度、流量的准确测量对于这一问题起着关键作用。结合某试验台的改造 ,重新开发了试验台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应用VB开发的软件系统拥有方便的人机交流可视化界面 ,结合硬件系统自动实现温度测量、稳态判断、流量采集和数据处理等功能 ;轻松实现数据库操作和通讯操作 ;结合模入模出接口板 ,实现自动测试的所有功能 ,提高测试的精度和准确度 ,减少因人员因素而造成的测量误差。  相似文献   

5.
短吊杆是中、下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核心承载构件,其使用期间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严重影响桥梁运营寿命。为了更好地监测拱桥短吊杆受力性能,采用光纤光栅传感方法和磁通量传感方法两种索力测量方法,对材质35CrMo、长度5.0 m、直径85 mm的钢棒型短吊杆试件进行索力测量试验。通过温度传感特性试验、短吊杆张拉性能试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传感方法测量的钢棒型短吊杆线性传感性能、重复性均较好,光纤光栅传感法索力测量误差约为±6%;而磁通量传感法索力误差最大为1.31%,测量误差稳定在±2%以内。两种测量方法均不受短吊杆长度、抗弯刚度等边界条件影响,较为适合拱桥短吊杆索力的长期监测,磁通量传感法测量短吊杆索力精度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6.
散热器性能标准试验台的核心问题是提高控制和检测系统的精度和准确度,测试小室室内温度的稳定控制以及温度、流量的准确测量对于这一问题起着关键作用.结合某试验台的改造,重新开发了试验台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应用VB开发的软件系统拥有方便的人机交流可视化界面,结合硬件系统自动实现温度测量、稳态判断、流量采集和数据处理等功能;轻松实现数据库操作和通讯操作;结合模入模出接口板,实现自动测试的所有功能,提高测试的精度和准确度,减少因人员因素而造成的测量误差.  相似文献   

7.
选取某燃料电池汽车为研究对象,搭建 GT-COOL 和 STAR-CCM+ 联合仿真平台。使用一维和 三维模型联合计算 100, 120, 150 km/h 工况下使用体积分数为 50% 的乙二醇溶液作为冷却介质时发动机舱内 的温度特性,并找到主要热害位置,且通过安装导流板的方式来提高主散热器和左右散热器的进气量。计算 结果表明,安装导流板有效提高了进气流量,降低了主散热器和左右散热器出口冷却介质的温度,达到了提 升散热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ISO标准散热器热工性能实验台上,研究了三种典型散热器供暧条件下的实感温度分布及其同空气温度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显著性分析得到了空气温度、小室内壁面温度、散热器种类及其外表面温度对实感温度影响的显著性程度,为“规范”中供暧室内计算参数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在磁芯损耗测量中量热法通常用于验证电气测量方法的精度。在比对量热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损耗预测和温度跟踪功能的量热测量法,并详细分析了测量原理、误差来源和影响因素,采用隔热容器、搅拌器、温度采集卡、功率采集卡和继电器开发了小损耗元件自动测量装置,同时通过LabVIEW对温度、电压和电流参数进行处理,构建人机互动界面,最后通过测量高精度电阻的直流功率验证了测量装置的误差在3%以内。实验表明,开发的测量装置可以根据损耗的大小自动调整跟踪过程,提高了测量效率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0.
为了测量温度控制电路的温度测量特性及其逻辑功能特性,采用研华PCI板卡硬件测试平台及Labview软件设计平台,结合高精度铂金电阻温度传感器,研制了一种高精度温度测量系统.系统采用1/3B级精度PT100铂电阻及安捷伦34410A数字万用表构成基准温度测量电路,通过基准温度与被测产品温度值比较,从而判断被测产品性能的优劣.测试系统具有测温电路供电电压/电流监测、数据文件和试验曲线生成等功能,在-60℃~150℃温度范围内,测温误差≤±0.3℃.  相似文献   

11.
孙志坚,王立新,王岩,吴存真,岑可法选择水作为工质,通过确定蒸发段和冷凝段的结构尺寸,设计研制了电子器件重力型热管散热器,建立了其传热性能测试实验平台,测试了在不同散热功率、进口风温和进口风速下热源表面的温度,比较并分析了测试结果.研究表明,重力型热管散热器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可满足较高热流密度电子器件的冷却要求.性能测试台是改进散热器设计的重要手段,测试系统风速、风温及散热功率稳定,能达到设计时所要求的精度,为进一步研究重力型热管散热器的传热性能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地铁站冷却塔设置难题,提出了一种采用低速电机驱动旋转布水装置的间接蒸发冷却器,在两种布置方式下,对其换热性能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并运用正交实验法对较优布置方式下影响换热器换热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布置方式下,喷嘴与蒸发冷却器的间距、两组换热管束间距均存在最佳值,喷嘴双侧旋转布水优于单侧旋转布水;换热器平行气流布置且喷嘴双侧旋转布水为较优布置方式,此时,换热器换热量随喷水量、转速、空气速度、冷却水进口温度的增加以及喷水温度、空气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其中,冷却水进口温度对换热器换热影响最为显著,其他因素对其换热的影响从主到次顺序为:喷水量、空气温度、空气速度、喷水温度、转速、冷却水流量。  相似文献   

13.
锯齿型翅片单元的流动与传热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2种板翅式散热器的锯齿型翅片通道的三维模型,仿真分析了散热器内部不同位置和区域的微观流动机制.通过风洞实验测量了散热器在3种工况下的工作效率.分析结果表明,翅片厚度、热侧通道的数量及高度对散热器的换热和阻力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并且雷诺数越大,则影响越显著.当雷诺数增大时,翅片表面换热系数和摩擦系数均增大.在同一雷诺数下,单个翅片的表面换热系数和摩擦系数均沿流向降低.计算与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分析方法,通过建立合适的模型及网格,不仅有助于了解散热器内部工作状况,而且能够获得有效的性能数据.  相似文献   

14.
影响蒸发冷却复合高温冷水机组出水温度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得供给显热末端的高温冷水水温恒定,根据蒸发冷却理论与传热传质机理,从风侧、水侧、气水流量比、填料性能、风冷冷水机组性能等因素对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复合高温冷水机组出水温度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进而得出蒸发冷却段与机械制冷段混合配水的比例关系,以及进风干湿球温度、气水流量比、填料性能、风冷冷水机组性能对出水的影响关系.并对该冷水机组的改进提出了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城市污水具有温度相对恒定,冬暖夏凉的特点,是一种优良的低温热源,与热泵结合具有很好的节能前景.搭建了热泵实验平台,并以上海市某污水厂的二级出水为热源,研究了污水源侧流量、用户侧流量、进口温度对制冷工况下系统性能系数的影响;基于实验数据,对系统的性能系数进行拟合,并与实际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系统性能系数随用户侧进口温度的增加而缓慢增加;随污水源侧流量、用户侧流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系统性能系数的拟合结果可以较好地反映系统的实际运行工况,平均误差仅为3.35%.  相似文献   

16.
为得到散热效果比较好的等截面矩形微散热器, 设计了不同的进出口布置方式和不同的进出口槽道形状, 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微散热器内流量分配和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进出口布置方式对微散热器内通道流量分配有很大影响:进出口槽道形状为矩形的微散热器流体流动分布较好;三角形槽道微散热器流体流动分布相对较差, 其流动机理可归结为分流与摩擦阻力的相互作用;I型矩形槽道微散热器无论是传热性能还是流阻特性均优于C型及Z型微散热器, 具有优越的强化传热特性, 能满足高热流密度的微电子器件的冷却需求.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研究某型燃气轮高温旋转动叶片内部先进的复合冷却结构,采用三维气热耦合数值计算方法,模拟该叶片外部高温流场、内部前后冷却腔内蛇形折流通道复合冷却结构的流动性能与换热特性,研究前腔蛇形折流冷却通道在采用局部通气孔改进设计的条件下对整个旋转叶片外表面冷却效果与内部冷却通道流阻系数的改善程度.计算结果表明:在给定的冷气流...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进行了热管除湿系统的除湿性能实验研究,控制入口空气状态即空气干球温度、相对湿度和空气流量3个关键因素下进行除湿量测试,得到了热管除湿机单位功率除湿量随进口空气干球温度、相对湿度增加而增加,随着空气流量的增加,单位功率除湿量有最大值的试验结果.实验研究了热管充液率为0%、15%和30%工况下的热管除湿性能,发现热管充液率为0%、15%时的除湿量比充液率为30%时高36%~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