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通过流变学实验分析了添加剂滑石、苏州土对水基氧化铝陶瓷料浆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有滑石、苏州土水基氧化铝料浆的流变性具有明显的触变性.进一步研究表明主要与滑石、苏州土的层片状结构有关;且通过对滑石和苏州土的预先细磨,破坏其片状结构,可以减少料浆的触变性.  相似文献   

2.
本项目采用疏水预处理和接枝聚合的方法对SiC微粉进行表面改性,通过研究SiC微粉颗粒表面的zeta电位,pH值对浆料的分散性和流动性的影响,制备出了固相体积分数为50%,黏度低于0.42mPa.s,在水基体系中分散流动性能较好的SiC悬浮浆料。测试结果表明:改性SiC微粉在酸性(pH=2~4)或碱性(pH=8~12)条件下,均可获得较大的zeta电位,其分散稳定性均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可以有效的改善水浇注陶瓷磨具的成型性能。  相似文献   

3.
针对SiC超细微粉在磨具制造过程中存在的易团聚、分散稳定性差、与结合剂相容性低等问题,本课题借助悬浮聚合工艺,采用聚丙烯酸对SiC微粉进行表面包覆改性,优化筛选出了羧甲基纤维素和CaCO3复合分散剂及其相关的较佳改性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30 min,搅拌速度500 r/min条件下,SiC弹性复合粒子的分散性和成球性最好;羧甲基纤维素浓度9%~11%、CaCO3用量0.5%~2%时,分散效果最好。制备出的有机物包覆的SiC微粉弹性复合粒子,显著改善了SiC超细微粉的分散流动性和其与有机结合剂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Ni-纳米SiC体系的刷镀特性,针对Ni刷镀液、纳米SiC和分散剂组成的刷镀液体系的沉降过程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当分散剂浓度大于2.5%时,可以充分分散纳米SiC颗粒,在沉降过程中,不易形成大的颗粒聚集体,颗粒的最终沉积密度增大,沉降粉体体积减小;在同样条件下,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造成连续相黏度下降及扩散速度加快,使沉降速度升高;镀液中纳米SiC含量≤3g/L时,在分散剂作用下纳米SiC分布均匀稳定,沉积速度减慢.  相似文献   

5.
在实验测试的基础上,对模料的流变性进行研究,建立描述模料流变性的本构方程。通过模拟实验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6.
对微米级SiC/Ni-Co-P复合镀层用作代铬镀层进行了研究.采用恒电流沉积的方法在钢片上成功制备了微米级SiC/Ni-Co-P复合镀层.采用单因素实验分别讨论电镀液组成对镀层宏观形貌、微观形貌、复合量、硬度等的影响,获得硬度(HV)为646.11的微米级SiC/Ni-Co-P复合镀层;研究了不同表面处理的微米级SiC...  相似文献   

7.
SiC纤维表面改性对SiCw/Al复合材料界面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朱祖铭  石南林  王中光  梁勇 《金属学报》1996,32(9):1003-1008
用SiO2,C对SiC纤维进行表面处理后制备成SiCw/Al复合材料,对其拉伸形变断裂过程的声发射行为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纤维断裂强度和纤维基体间的界面切变强度。结果表明界面切变强度,纤维断裂强度和界面性能对纤维的表面处理十分敏感,富SiO2处理的SiC纤维的界面性能得到改善,而富碳处理的界面变脆。  相似文献   

8.
刘桂林  高宏  陈美玲  师磊 《铸造》2014,(3):280-282
采用在铸造过程中添加纳米SiC的强韧化技术,研究了改性纳米SiC的添加工艺和添加量(0.05%、0.1%)对普通HT250及合金化HT250的组织及热膨胀平均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纳米SiC粉体后HT250组织的石墨得到细化,石墨片短小且分散均匀,对机体的割裂作用小。加入改性的纳米SiC的试样的热膨胀性比没有加入改性纳米SiC的试样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9.
王超  张振忠  江成军  曹娟 《铸造技术》2007,28(5):614-617
通过对直流氢电弧蒸发法制备的纳米铁粉Zeta电位的测量,选用非离子型和阴离子型2类分散剂,分别研究了油酸、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3种分散剂对纳米铁粉分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时间、分散剂加入量及pH值对分散效果影响显著,随着超声时间和表面活性剂加入浓度的提高,粉体分散效果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PVP和油酸对纳米铁粉的分散效果较好,分散剂分散效果从高到低顺序依次为:PVP>油酸>SDBS;推荐最佳分散工艺:无水乙醇作为溶剂,超声功率560 W,超声时间15 min,pH等于10,PVP加入量4%.  相似文献   

10.
偶联剂KH-550在改性环氧树脂胶粘SiC耐磨涂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获得改性环氧树脂粘接SiC颗粒钢基表面复合涂层的优异性能,试验采用偶联剂KH-550来改善材料的复合界面.结果表明:一定量的偶联剂KH-550可显著地提高改性环氧树脂胶粘SiC耐磨涂层的粘接强度(包括剪切强度、拉伸强度及弯曲强度)及耐磨性,并确定出了改性环氧树脂胶粘SiC耐磨涂层中KH-550的最佳加入量为3.3%及较好的使用方法为迁移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测量粒度变化趋势,探讨了球磨时间对分散性能的影响.测量了粉体在水溶液中的颗粒Zeta电位,研究了引入不同分散剂聚甲基丙烯酸铵(Darvan C)和柠檬酸铵(DAC)时氧化铝粉体颗粒分散状况和表面带电状况.结果表明,分散效果随着球磨时间增加而改善;在不同分散条件的水溶液中,氧化铝粉体等电点会发生明显的偏移.  相似文献   

12.
分散剂用量对纳米四方多晶氧化锆悬浮体流变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低温强碱法制备了粒径为40nm左右的高纯纳米四方多晶氧化锆粉体。对于纳米四方多晶氧化锆粉体在不同条件下的Zeta电位的测试表明,聚电解质分散剂聚丙烯酸铵(NH4PAA)使粉体等电点降低,对聚电解质分散剂聚丙烯酸铵在纳米四方多晶氧化锆粉体上的等温吸附研究发现,由于聚电解质分散剂的作用,悬浮体中纳米氧化锆粉体颗粒表面的电动特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等电点向pH值降低的方向移动了3.5。分散剂用量为1.0%(对于粉体,按质量)时,悬浮体稳定性较好,该纳米粉体浆料的流变特性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溶胶法引入纳米SiO_2对水泥浆流变性能的影响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掺纳米SiO2微粉和硅溶胶对低水灰比(w/c=0.3)水泥浆体流变性能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掺量不超过0.6%(质量分数,下同)时,掺纳米微粉和硅溶胶均导致水泥浆粘度随掺量增大而略有下降;掺量超过0.6%,掺纳米微粉的水泥浆粘度随掺量增大而缓慢增加,掺硅溶胶的水泥浆粘度随掺量增加则急剧增大,水泥浆流动性急剧下降,但浆体呈明显的剪切变稀行为,硅溶胶掺量分别为0.8%和1.0%,剪切速率为2.509s-1时,表观粘度分别达10和18Pa·s以上,随剪切速率增大,浆体粘度急剧下降,剪切速率为163.1s-1时,其表观粘度与硅溶胶掺量较低时相近,仅约为1.2和1.8Pa·s。沉降分析和显微观察均发现,掺加硅溶胶的水泥浆体中存在明显的团聚现象,这是由于水泥水化引起水泥浆体中离子强度迅速增大而导致硅溶胶絮凝或凝胶化所致。  相似文献   

14.
在应变速率分别为0.1、1.0和10.0 s-1,应变温度分别为373、573和773 K条件下,对30Cr Mo钢进行压缩试验。通过获得的流变应力数据发现,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应力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软化现象,说明材料内部存在着变形热效应。在考虑变形热效应的情况下,对流变应力数据进行了修正。通过微观组织观察发现,试样内部存在着因变形热效应引起的动态再结晶,验证了数据修正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三聚磷酸钠、聚乙二醇和分散氧化铝3种分散剂对刚玉细粉-铝酸钙水泥-硅微粉和刚玉细粉-α-Al_2O_3微粉-Al_2O_3/SiO_2凝胶粉组成的2种刚玉质浇注料基质浆体流变特性的影响.采用NXS-11A型旋转粘度计测定了2种浆体在不同剪切速率(D_s)下的剪切应力(τ),计算了相对应的粘度(η),根据料浆的τ-D_s和η-D_s曲线,确定了料浆的流变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刚玉细粉-铝酸钙水泥-硅微粉混合浆体中,三聚磷酸钠和聚乙二醇的分散效果较好,且合适的加入量分别为0.1%和0.05%~0.1%;在刚玉细粉-α-Al_2O_3微粉-Al_2O_3/SiO_2凝胶粉混合浆体中,ADW1的分散效果较好,且最佳加入量为0.25%左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碳化钛粉体在去离子水介质中的Zeta电位和浓悬浮体的粘度等测试,详细研究了碳化钛浓悬浮体的分散特性以及流变行为。实验结果表明,碳化钛粉体的等电点在pH=2,添加分散剂可以使碳化钛的Zeta电位绝对值增大。调整分散剂用量可制备出固相体积含量高达52%的碳化钛浓悬浮体,该悬浮体能够达到均一稳定的分散,其流变行为在低剪切速率下符合Power-law模型、高剪切速率下符合Quemada模型。  相似文献   

17.
微量硅在925银铸造过程中可促进合金脱氧,提高合金熔体的洁净度和流动性,但过量硅会劣化合金性能。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研究添加微量硅(0.09%~0.15%)对925银微观组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硅含量升高,925银合金中一次枝晶组织粗大,二次枝晶臂间距增大,当二次枝晶臂间距大于10μm,合金断裂趋势显著增加。硅元素在925银合金中形成黑色低熔铜基共晶相,并由1~10μm的点状相转变为8~20μm的断续条状相,显微硬度变化与共晶二次析出相比例呈对应关系。在925银中梯度添加微量硅使合金硫化腐蚀后色差缩小,提高合金的抗硫化腐蚀变色能力。  相似文献   

18.
PAN-based carbon fibers were oxidized both in dry air and wet air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400–600 °C. Kinetic laws are established that follow an Arrhenius-typ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xidised fiber surfaces were investigated by SEM and AFM. Oxidation leads to the modification of surface morphology with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axial striations initially present. Then, residual properties were evaluated by failure tests in tension on single-filaments. Oxidation has a dramatic effect even for a low level of weight loss. The tensile failure stresses are reduced by 25–40 % for a mass loss of 2.5–5 %. This excessive embrittlement is more related to the creation of new defects by oxidation than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fiber cross-section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