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使用乳清蛋白和麦芽糊精作为复合壁材,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功能性油脂微胶囊,来提高油脂稳定性和遮蔽其不良气味。采用粒度分布、包埋率、微观结构与形貌等对微胶囊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微胶囊包埋率达到(95.15±0.31)%,呈表面光滑的完整球体状,内部油脂结构未发生改变,在100℃以下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麦醇溶蛋白制备微胶囊化玉米胚芽粉末油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麦醇溶蛋白为微胶囊壁材、玉米胚芽油为芯材,通过响应面分析方法研究乳化剂、油/壁材(V/V)的最佳配比;然后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喷雾干燥工艺适宜的参数来制备玉米胚芽粉末油脂。结果表明,乳化剂、油/壁材的最佳配比为蔗糖酯1.39%,单甘酯0.11%,油/壁材(V/V)10.49%;喷雾干燥适宜的工艺参数为进风温度165℃、出风温度70℃、进料温度60℃。玉米胚芽粉末油脂的贮藏性得以改善,麦醇溶蛋白作为微胶囊壁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粉末亚麻油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三宝  何渊仁 《中国油脂》2006,31(11):30-32
以多孔淀粉为载体,玉米醇溶蛋白为壁材,采用旋转锅喷雾包埋法制备粉末亚麻油。结果表明,多孔淀粉吸附亚麻油颗粒与壁材10%玉米醇溶蛋白液的重量比为1.0∶1.5,增塑剂油酸用量3%(以10%玉米醇溶蛋白液为基准),并分次逐渐喷入包埋剂,在70~80℃条件下热风干燥,制得的粉末亚麻油包埋率为95%,产品具有抗氧化、无异味、耐储存、使用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以玉米醇溶蛋白与β-环糊精为复合壁材,采用分子包埋法对酸浆籽油进行喷雾干燥制备微胶囊。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响应面法优化试验,探讨制备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壁材浓度比1∶18(g/mL)、包埋温度60℃、包埋时间90 min;喷雾干燥条件为进口温度170℃、进料量10 mL/min,酸浆籽油微胶囊包埋率达到88.1%。  相似文献   

5.
采用喷雾干燥法将南瓜籽油进行微胶囊化,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的复合壁材配比、芯壁材配比及乳化剂的添加量,得到南瓜籽油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南瓜籽油微胶囊制备的最佳条件为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的质量比为1:1、芯材与壁材的质量比为1:5、乳化剂的添加量为3.5%,此时南瓜籽油微胶囊的包埋率为81.05%。  相似文献   

6.
实验以提取的芥末油为芯材,以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作为壁材,经乳化、均质和喷雾干燥将芥末油树脂制成微胶囊,研究表明包埋芥末油树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阿拉伯胶∶麦芽糊精为2∶8,芯材∶壁材为1∶3,固形物含量为35%,均质压力26MPa、进料速度15 r/min、进出口风温度235℃/90℃,包埋率可达到93.1%.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乳化剂对微胶囊化粉末油茶籽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壁材为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质量比1∶3),以大豆卵磷脂和吐温-80(6∶4)的复配乳化剂乳化油茶籽油形成的乳液具有较好的乳液稳定性,且喷雾干燥制备的微胶囊粉末油茶籽油颗粒均匀、细腻、干燥。经扫描电镜观察,微胶囊粉末油茶籽油颗粒外形较圆整,大小分布较均匀,表面光滑,其载油量及包埋率分别为35. 6%和82. 02%。  相似文献   

8.
冷榨菜籽油粉末油脂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麦芽糊精、大豆分离蛋白为复合壁材,使用复配乳化剂A,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对冷榨菜籽油进行了粉末油脂制备的研究,采用正交实验优化了最佳配方和喷雾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冷榨菜籽油粉末油脂制备的最佳配方为大豆分离蛋白与麦芽糊精质量比1∶1,复配乳化剂A添加量1.5%,总固形物质量分数20%。喷雾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进料温度45℃,压缩空气压力在0.18~0.20 MPa,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80℃。在上述优化条件下进行了中试生产,制取了3种不同芯材用量的冷榨菜籽油粉末油脂,包埋率可达89.7%以上,产品色泽及溶解性好,储藏稳定性优。  相似文献   

9.
以阿拉伯胶和β-环状糊精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葛根素微胶囊.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考察复合乳化剂配比、乳化剂添加量、β-环状糊精和阿拉伯胶质量比、壁芯比和固形物含量对乳化液稳定性的影响,同时考察进风温度、进料量、均质时间对葛根素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葛根素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复合乳化剂(单甘酯:蔗糖...  相似文献   

10.
在对乳化剂品种、用量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了耐酸型粉末油脂,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此法可以得到耐酸性很强的微胶囊粉末油脂。复合乳化剂Lc含量下降,制备的产品性能下降,乳化剂Lc对产品的性能影响很大。随着复合乳化剂TH的加入,产品的性能有所回升,复合乳化剂TH对产品性能的改善也会有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蜡质玉米淀粉为原料,经乙酸酐乙酰化和辛烯基琥珀酸酐酯化得到乙酰化取代度为0.0768,酯化取代度为0.0284的乙酰化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将合成的乙酰化辛烯基琥珀酸蜡质玉米淀粉酯作为乳化剂应用于油脂微胶囊化中,制备出包埋率达95.71%的粉末油脂产品。   相似文献   

12.
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非常容易氧化,油脂氧化危害消费者健康,甚至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微胶囊技术可以减缓或防止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氧化。综述了油脂的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并介绍了国内外油脂微胶囊的不同制备方法,为油脂微胶囊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用β-环糊精对柞蚕雄蛾油进行包结.以柞蚕雄蛾油的包结率作为研究方法的评价指标,采用固-液法制备柞蚕雄蛾油β-环糊精的包结物.采用正交法考察不同工艺条件对该制备工艺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山核桃油微囊,以包油率为指标,以阿拉伯胶用量、明胶用量、山核桃油添加量、固化剂用量、p H为考察因素,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山核桃油微囊的最优处方为:阿拉伯胶用量10%,明胶用量15 m L,山核桃油添加量0.6 m L,固化剂添加量6 m L,p H为4.0。制备的微囊平均包油率为83.9%±0.24%,经倒置显微镜法观察其形态规则,分布均匀,采用Malvern激光粒度仪测定平均粒径为1.423μm,Zeta电位值为-38.2 m V。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微囊在高温、强光照下包油率稳定,有利于进一步加工贮藏。   相似文献   

15.
微胶囊化不仅可以很好地保持红花籽油的风味、增强其氧化稳定性,还可以起到缓释的作用,更充分合理地体现物质的营养价值。以同种壁材配方制备微胶囊乳液,分别进行喷雾干燥和冷冻干燥,测定微胶囊的包埋率并观察其形态,从而选择较优的干燥方法,即喷雾干燥法。设计4种壁材配方以喷雾干燥法制备红花籽油微胶囊,测定包埋率及微胶囊总油含量。经60 d后测定包埋率、氧化程度及微胶囊总油含量,并以扫描电镜观察形态,确定包埋效果,选取最佳包埋壁材配方。以超声法进行均质,离心分离法测其乳化稳定性,用正交试验法确定最佳均质条件。结果表明:鲜蛋清、麦芽糊精1∶1为壁材配方制备的微胶囊形态最好,60 d后红花籽油包埋率、过氧化值分别为96.07%、4.48 mmol/kg;适宜工艺参数为芯壁比1∶4、超声功率200 W、超声时间10 min、超声温度40℃、进风温度190℃、出风温度60℃、载量300 m L/h。  相似文献   

16.
以明胶和海藻酸钠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对丁香油进行包覆,通过喷雾干燥法得到干燥的微胶囊产物,研究pH、明胶和海藻酸钠质量比、芯壁质量比、壁材用量、搅拌转速对微胶囊形成的影响,并对微胶囊的缓释性进行研究,采用红外、TG、SEM对优选实验条件下制备得到的微胶囊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过微胶囊化的丁香油挥发性明显降低,热稳定性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薄荷油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并研究包合物的制备及其结构表征,开发新型微胶囊载香技术。方法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短葡聚糖链(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 short chain dextran chain, OSA-SGC)包埋薄荷油的包埋率进行测定,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热重分析(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红外光谱分析(infrared spectroscopy,IR)及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对OSA-SGC及其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由酶解蜡质玉米淀粉制备的OSA-SGC聚合物的包埋率为35.7%。结论酶解蜡质玉米淀粉制备的OSA-SGC聚合物能够有效包埋薄荷油,为新型微胶囊载香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找到新出路。  相似文献   

18.
《粮食与油脂》2017,(11):79-82
以当地油脂厂工业副产物葵花籽粕为原料,分离含有少量多酚类物质的可溶性蛋白粉。经测定,提取后的葵花籽蛋白含量为67.1%、白度为78%、脂肪为1‰、绿原酸为1.12%。由于蛋白质没有经过纯化含有部分多酚类物质,所得的产品具有抗氧化活性。分离出来的蛋白质具有很好的理化性质及功能性质,可作为活性物质应用于功能性食品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19.
锐孔-凝固浴法制备大蒜油微胶囊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研究了锐孔-凝固浴法制备大蒜油微胶囊的工艺过程和方法。试验以大蒜油为芯材,以海藻酸钠为壁材,氯化钙为固化液,探讨了海藻酸钠浓度、芯材与壁材比例、乳化剂浓度、氯化钙浓度及乳化温度等影响成型的主要因素。通过三元二次回归正交实验确定了制备大蒜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进行包埋率的测定。结果表明:锐孔法制作大蒜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材海藻酸钠的浓度为1.4%,芯材大蒜油与壁材的配比为3.8:1,乳化剂的浓度为0.3%,乳化温度为65℃,凝固浴氯化钙的浓度为2%;包埋率可以达到77.21%。  相似文献   

20.
以大豆分离蛋白(SPI)、乳清分离蛋白(WPI)和麦芽糊精(MD)为壁材,紫苏油为芯材,并添加少量阿拉伯胶作为乳化剂和稳定剂,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紫苏油微胶囊。以包埋率为指标,确定紫苏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配方。研究结果表明,紫苏油微胶囊制备的最佳配方:SPI、WPI和MD质量比为2∶1∶2,芯壁材质量比为2∶3,阿拉伯胶的添加量为总固形物含量的3%,固形物浓度为20%。在此工艺配方下,紫苏油微胶囊的包埋率可达到91.23%,表面含油率为3.13%。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微胶囊表面结构完整致密无裂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