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牌号硅钢冷轧机选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华国 《上海金属》2007,29(5):105-111
高牌号冷轧取向硅钢(特别是高导磁率的取向硅钢)和无取向硅钢有着硅含量高、变形抗力大、冷加工脆性大、难以焊接、冷轧轧制断带率高的特点。轧制高牌号硅钢时,六辊UCM、六辊CVC-EDC-HS、四辊CVC-HS和森吉米尔可逆轧机道次压下率相差很大。通过周密的功能设计和设备组成选型,森吉米尔轧机、四辊CVC-HS两种可逆轧机可以满足高牌号冷轧硅钢片的冷轧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3%Si CGO硅钢进行恒变形速率、不同变形温度下的单道次压缩实验,结合Thermal-Calc软件,金相分析,SEM及EBSD技术,研究了取向硅钢热变形过程中组织和微观织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实验钢是在双相区变形,变形后组织主要是铁素体和少量的珠光体。随变形温度的升高,晶粒由长条状变为等轴状,尺寸逐渐变大;CGO硅钢在热变形过程中立方{100}001取向是较为稳定存在的。随着变形温度的提高,{111}110等取向逐渐转向{110}1 10取向,且{110}1 10取向逐渐变得锋锐。  相似文献   

3.
钼塑性变形抗力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对钼板进行塑性变形抗力的研究。通过不同的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和应变对变形抗力的影响,分析了钼的高温变形特征,并对钼板进行塑性变形抗力的研究,进而采用非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钼板的变形抗力模型。通过理论计算与实测值进行对比,证明此模型有较好的线性拟合性。  相似文献   

4.
以线材SWRH82B为研究对象,采用GLEEBLI-2000热模拟试验机对金属塑性变形抗力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实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变形温度、变形速率和变形程度与变形抗力的关系,确定了金属塑性变形抗力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变形抗力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变形程度超过发生动态再结晶的临界应变量ε时,变形抗力下降趋于平稳。变形速率越快,变形抗力越低。  相似文献   

5.
为了准确计算连轧工字钢力能参数,需要建立变形抗力的计算模型。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对Q235钢的金属塑性变形抗力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实测不同变形温度、变形速率、变形程度与变形抗力的关系,建立了金属塑性变形抗力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证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曲线拟合特性,为计算其他力能参数提供理论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6.
低碳含铌钛双相钢的塑性变形抗力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对含铌低碳双相钢经单道次压缩试验的金属塑性变形抗力进行了研究。通过实测不同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和变形程度与变形抗力的关系,建立了金属塑性变形抗力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证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曲线拟合特性,模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Gleeble-3500热/力模拟实验机上的热压缩实验,本文研究了在不同热变形条件下X120管线钢的高温变形抗力,分析了变形程度、变形温度及变形速率与变形抗力之间的关系,最终建立了X120管线钢的热轧变形抗力数学模型,并通过回归分析验证了此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8.
《铸造技术》2015,(4):902-905
通过对耐候钢进行热压缩实验,分析不同热变形条件下材料的变形能力,研究变形温度、变形大小、应变速率等因素对变形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耐候钢的变形抗力影响最大的是变形温度的高低和应变速率的快慢,变形温度越高其变形抗力越小,应变速率越快其变形抗力越大。建立的耐候钢变形抗力数学模型拟合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两种不同成分的高钢级管线钢进行单道次压缩实验的塑性变形抗力进行研究。分析了变形温度、变形速率、变形程度对变形抗力的影响,建立一种适合X70、X80高钢级管线钢的变形抗力模型。通过多元非线性进行回归分析,证明模型具有良好的曲线拟合特性。模型成功的应用于轧制生产的现场,计算出的轧制力值误差控制在11%以内。  相似文献   

10.
IF钢铁素体区轧制的变形抗力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Gleeble热模拟试验机对IF钢铁素体区轧制的变形抗力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实测铁素体区不同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变形程度和变形抗力的关系,建立了变形抗力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证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曲线拟合特性,可为IF钢铁素体区轧制力能参数计算提供准确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50W800无取向硅钢的板形,需要对再结晶退火后的硅钢进行平整轧制,在平整后会出现硅钢片磁性能下降现象。对平整轧制后的50W800无取向硅钢进行400~800 ℃的去应力退火,利用单片测量法测量其铁损和磁感应强度,并用EBSD技术对组织织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平整轧制后,50W800无取向硅钢小角度晶界增加,但晶粒不均匀性会导致磁性能下降;采用700 ℃×2 min去应力退火后,50W800无取向硅钢磁性能得到较好的改善。EBSD技术分析发现,去应力退火能消耗大量小角度晶界,使晶界含量降低,晶粒均匀性增加,不利形变织构{111}<112>强度降低,这是50W800无取向硅钢磁性能改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45钢低温轧制的变形抗力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Gleeble - 1 50 0热模拟试验机对 4 5钢低温轧制的金属塑性变形抗力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实测不同变形温度、变形速率、变形程度和变形抗力的关系 ,建立了金属塑性变形抗力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证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曲线拟合特性 ,可为实施低温轧制工艺、计算力能参数提供理论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13.
安恺  王雷  崔珊  刘常升 《表面技术》2017,46(5):196-201
目的为探究不同固化工艺对无取向环保硅钢绝缘涂层性能的影响,研究无取向环保硅钢绝缘涂层的固化成膜机理。方法配制了一种新型环保硅钢绝缘涂层液,分别使用不同固化工艺对涂层进行固化,通过中性盐雾试验、电化学测试、涂层绝缘电阻测量仪及扫描电镜来评价涂层的耐腐蚀性能、电化学性能、绝缘性能及表面形貌,进而探究工艺对无取向硅钢绝缘涂层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热重差热分析和涂层的红外谱图研究了涂层的固化成膜机理。结果当固化温度为400℃、固化时间为20 s时,无取向环保硅钢绝缘涂层表面均匀致密,5 h中性盐雾试验锈蚀百分比小于10%,电化学参数最佳,绝缘电阻值达到300?·mm~2。结论 400℃固化20 s的涂层表面形貌、电化学性能、耐腐蚀性能和绝缘性能最优异,能够满足用户使用要求且绿色环保,对硅钢涂层的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线材SWRH82B为研究对象,采用GLEEBLI-2000热模拟试验机对奥氏体动态再结晶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实测数据,分析了变形温度、变形速率对动态再结晶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参数Z和动态再结晶的关系。结果表明:升高变形温度、降低变形速率,Z值越小,容易促进动态再结晶发生。  相似文献   

15.
在小型双轴拉伸实验机上,结合原位观察,获得了含有预裂纹的硅钢板在双轴载荷下的动态变形行为,特别是在裂纹尖端的开口变形,提出了考虑K_Ⅰ和K_Ⅱ耦合作用的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方法,修正了经典的Dugdale模型.  相似文献   

16.
刘玉金  陈伟  范正军  曹静  王宇鹏  刘磊 《轧钢》2020,37(4):103-105
针对0.35 mm规格无取向中低牌号硅钢薄带套筒卷取无法保证连续批量生产及卷取质量的问题,对其卷取工艺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卷取张力、张力锥系数、张力锥作用卷径系数以及皮带助卷器压力是其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卷取参数的优化试验,确定了0.35 mm规格无取向中低牌号硅钢薄带的无套筒卷取最优工艺参数,下线钢卷质量良好。薄带无套筒卷取工艺在酸轧机组的应用,不仅提高了钢卷内圈质量,还降低了套筒的周转与消耗,从而降低了无取向硅钢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7.
刘玉金  陈伟  范正军  曹静  王宇鹏  刘磊 《轧钢》2007,37(4):103-105
针对0.35 mm规格无取向中低牌号硅钢薄带套筒卷取无法保证连续批量生产及卷取质量的问题,对其卷取工艺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卷取张力、张力锥系数、张力锥作用卷径系数以及皮带助卷器压力是其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卷取参数的优化试验,确定了0.35 mm规格无取向中低牌号硅钢薄带的无套筒卷取最优工艺参数,下线钢卷质量良好。薄带无套筒卷取工艺在酸轧机组的应用,不仅提高了钢卷内圈质量,还降低了套筒的周转与消耗,从而降低了无取向硅钢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8.
热轧组织对冷轧无取向硅钢退火织构及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不同加热温度处理的热轧低硅钢带进行了冷轧及退火实验,分析了热轧钢带的组织对冷轧无取向硅钢再结晶退火过程中的组织及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轧组织对冷轧无取向电工钢冷轧板再结晶组织及织构演变有重要影响;等轴晶粒组织的热轧钢带比混晶组织的热轧钢带冷轧后再结晶退火快,且退火后晶粒尺寸均匀;随着等轴晶粒尺寸增加,冷轧退火后形成的冷轧硅钢{110}类型的织构增强,{100}类型的织构减弱;表明热轧组织为等轴晶粒时,不利于冷轧无取向硅钢磁性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