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油田开发中 ,研究水驱能量大小对油井产量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定义水驱强度为水侵量与油井产量之比 ,建立了考虑水驱强度影响下 ,油井定井底压力生产时 ,水驱油藏中水驱油瞬时渗流的数学模型 ;在获得数学模型的解后 ,作出了水驱油藏中油井产量变化关系曲线 ;研究了水驱强度及油水流度比对产量变化关系曲线的影响 ,分析了渗流特征。此研究为分析水驱油藏中油井的产量变化规律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张洪军 《钻采工艺》2003,26(3):26-27,31
将水驱油藏考虑为复合油藏,建立了复合水驱油藏中油井试井分析的数学模型,利用拉普拉斯变换方法获得了数学模型的解,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值反演方法计算了复合水驱油藏油井的试井分析典型曲线,对典型曲线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渗流特征,文中的研究为水驱油藏中油井的试井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多井系统复合油藏平均地层压力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加密井网注采不平衡、复合油藏地层压力评价难的问题,进行了多井系统复合油藏平均地层压力计算方法的理论研究。根据物质平衡原理,建立了考虑注采强度影响的多井系统复合油藏拟稳定渗流数学模型,给出了平均地层压力的计算方法,验证了该平均地层压力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分析了平均地层压力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注采比与平均地层压力呈正相关,多井系统复合油藏平均地层压力的计算,需要考虑注采比影响,以便准确评价地层压力。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喇嘛甸油田地层压力水平解释,注采比大于1,地层存在多余能量补充,该方法得到的平均地层压力介于关井末点压力和水驱平均地层压力之间更符合实际,为油田制定合理开发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室内水驱油模拟试验,分别研究了盘二块稠油油藏注水过程中注水强度、注水方式对中、高渗储层水驱油效率的影响以及水驱油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常规稠油油藏注水开发高含水期可采出总可采储量的70%~75%以上;②提高注水强度、注水压力可有效地提高水驱油效率,且对中低渗稠油油藏更敏感;③水驱油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储层物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低渗透油藏毛细管压力动态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实验测定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低渗透油藏油水两相渗流毛细管压力动态效应,以明确其对水驱油特征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动态毛细管压力测量实验装置,对动态毛细管压力和含水饱和度变化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测定,并求得低渗透岩心的毛细管动态系数。基于测定结果建立了一维水驱油渗流数学模型,并用其研究了注水过程中动态毛细管压力对低渗透油藏水驱油渗流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渗透油藏毛细管压力的动态效应非常显著,不能忽略;动态毛细管压力和湿相饱和度变化率之间近似为线性关系,且不同渗透率岩心的毛细管动态系数大小不尽相同,岩心渗透率越低,毛细管动态系数值越大,毛细管动态效应越明显,启动压力梯度越大。认为毛细管压力动态效应是造成低渗透油藏油水两相流动符合非达西渗流规律的原因之一,会对水驱油前缘的推进速度、沿程压力分布、见水时间、产油量、采出程度等开发指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驱油机理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由于储集空间特殊,结构复杂,其内部流体流动形态、流动机理不够明确。根据TH油田地质资料显示的缝洞联接方式,设计了2种缝洞物理模型,采用人工造缝造洞技术制备实验模型岩心,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注水驱油时油水遵循的流动规律、水驱油效率的影响因素、合理的缝洞数学模型以及水驱油机理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相关的研究成果,为此类油藏的开发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7.
动态缝是特低渗透油藏主要的储层非均质特征,对水驱波及效率和最终采收率有重要影响。根据动态监测资料和生产数据分析了动态缝对水驱开发的影响,探讨了动态缝的作用机理和控制因素,针对动态缝的开采动态反映特征,提出了根据开采动态规律优化注水技术政策的思路和方法,建立了长庆特低渗透油藏的吸水程度与注水压力、注水强度及油井产量、含水与压力的关系图版.研究认为,制定并采取合理的注水技术政策,可以有效控制和利用动态缝,提高特低渗透油藏水驱波及体积和开发效果,长庆DZ区合理注水技术政策为最大注水压力、注水强度界限分别为17 MPa和3.0 m~3/d.m,合理油井压力保持水平为原始地层压力的110%~130%。  相似文献   

8.
高文君  程龙  张棚  袁泉  王万里 《石油学报》2022,43(7):1007-1015+1034
根据已有含水变化规律在半对数坐标系中呈直线关系的基础上,归纳出一种新的含水变化规律广义数学模型,并推导了该数学模型的油水渗流特征方程和对应的水驱特征曲线。新的数学模型在特征参数n、m取不同值时,不仅能转化为经典的凸形、S-凸形、S形、S-凹形、凹形含水变化曲线,而且也能描述近S形或近直线形含水变化曲线,克服了以往依靠原油黏度去选择某个特定含水变化规律的经验性方法的不足。利用新型含水变化规律广义数学模型,对国内外14个不同油藏稳定水驱阶段数据进行拟合的结果显示,特征参数n、m与原油的流度存在一定的关系,据此可以为不同油藏横向之间含水上升因素的对比分析提供新的研究方向。雁木西油田古近系—新近系油藏和Kumkol North油田Ⅲ油藏的应用结果表明,无论是采用新型广义数学模型进行直接拟合,还是采用其对应的水驱特征曲线进行间接拟合,其拟合效果均较好,表明新型广义数学模型具有较强的自适应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低渗透油藏产量递减规律及水驱特征曲线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常规产量递减规律和水驱特征曲线不能很好地反映低渗透油藏的生产特征。针对低渗透油藏的基本特性,利用低渗透的渗流理论,推导出低渗透油藏产量递减方程和水驱特征曲线方程。由分析得出:进行低渗透油藏的产量递减、低渗透油藏的含水率和水驱曲线分析时,必须考虑启动压力的影响。启动压力越大,初始产量越小,但有启动压力的递减速率比没有启动压力的递减速率要小;且累计产量随启动压力的增大而减小。在其它相同情况下,当启动压力梯度越大时,含水率就越大。启动压力梯度影响低渗透水驱油藏水驱曲线。表1参5(杨正明摘)  相似文献   

10.
复杂断块油藏是华北油田的主力开发油藏,为改善当前水驱效果不佳的局面,从水驱采收率的影响因素出发,开展了水驱技术改进方法研究,提出了复杂断块油藏开发技术优化政策,以期为华北油田复杂断块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非均质注水开发油藏提高水驱油效率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范  侯平舒  张士建  高玉香  谢权 《钻采工艺》2003,26(6):48-49,65
以过渡带隔相注水工艺、实行微破裂压力注水及调剖、调驱等多种工艺结合进行合理注水,可以达到对非均质油藏系统开发,使低渗层水驱动用程度及驱油效率得以提高,对应油井地层压力上升、产能增加;这一水驱油工艺在桥口油田应用,实现了油田连续6年控水稳油,证实可以有效减缓油田自然递减,保持油田持续稳产高产,为同类油藏的控水稳油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利用华北油田水驱开发晚期裂缝性碳酸盐岩块状底水油藏改建大型地下储气库,对保障京、津、冀等地区安全、平稳供气,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前期对华北任11井裂缝性碳酸盐岩块状底水油藏改建地下储气库的可行性已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但没有解决工作气量、气垫气量优化评价的关键技术问题。文章通过借鉴国外含水层储气库注采运行的经验,在物质平衡原理基础上,提出了描述裂缝性碳酸盐岩块状底水油藏改建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预测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随油气界面下移,气库能达到的最大工作气量和相应气垫气量。通过实例求解得出注气增压系数对工作气量及其在库容量中所占的比例影响较大。随着注气增压系数的增大,工作气量及所占的比例迅速增加,气库效率随之提高,因此,提高注气增压系数是提高裂缝性碳酸盐岩块状底水油藏储气库效益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Reservoir pressure of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 is an indispensable parameter for calculation of gas reserves, gas well productivity evaluation, dynamic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anticondensate. The water-drive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 is ranked among the most complex types during development.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reservoir pressure declines, condensate oil dropouts, and content of water vapor in condensate gas increases, while edge water invades continuously, thus accurate calculation and prediction of reservoir pressure is particularly difficult and important. Calculation of retrograde gas condensate influenced by porous media adsorption and capillary pressure, and water vapor content in condensate gas tested under different pressure, according to material balance principle, material balance equation of water-drive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 is established by consideration of absorption in porous media, capillary pressure and water vapor as well, and finally reservoir pressure at any time during production could be computed by iteration. Case study shows that the reservoir pressure calculated by this method gets much closer to actual reservoir pressure and it finally shrinks the workload in field testing and brings more convenience to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4.
利用点源函数建立低渗油藏直井试井解释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均质油藏模型不能真实反映出低渗透油藏的井下状况的问题,必须建立低渗油藏启用压力梯度影响的数学模型进行试井解释。本文从渗流理论出发建立了低渗透直井渗流数学模型,并采用LordKelvin点源解、贝塞尔函数积分和泊松叠加公式等方法通过对渗流方程沿井筒方向进行积分求解。并通过计算得到无因次压力和压力导数双对数理论图版,并在其基础上分析考虑顶底边界影响的低渗透直井渗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提高岩心实验参数利用率、丰富油藏采收率的预测方法、提高预测精度,综合运用各类岩心水驱油实验法、数值模拟方法和油藏工程方法的优点,以一维室内油层物理实验参数为基础,考虑水驱油过程中启动压力梯度对驱油效果的影响,建立了一维水驱油数学模型;同时以各小层产液速度为权系数,将一维数学模型转化为二维剖面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不同井网下的水驱油波及系数,将二维剖面模型再次转化为三维油藏采收率预测模型,建立了基于一维岩心实验参数的三维油藏采收率预测方法。莫005井区三工河组应用实践表明,该方法预测采收率25.6%与实际标定采收率25%相吻合。由此可见该方法能够通过综合运用各类岩心实验结果,并考虑层间非均质性和井网形式对采收率的影响,避免了实验方法预测和油藏工程方法预测的单一性和不确定性,为油藏采收率预测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水驱油物模试验及原油在水驱过程中组分变化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长岩心水驱油实验是在最新研制的可动胶驱替流程上进行的,该实验模拟江河区注水开发条件,通过321h18min的连续水驱试验,取样32个,对样品进行原油组分、轻烃分析。证实了注水开发油层中原油的一切物理性质变化都是由原油组成变化即质的变化引起的;轻烃组分对水洗敏感,在水洗作用下减小最快,使用苯、甲苯及其同碳数烷烃之间的比值,可以用来判别油层水淹程度;沥青A、族组分分析和轻烃分析是评价油层水淹、水洗程度的有效分析方法。该文提供了油藏地球化学方法研究油层水淹程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井眼周围可变形储层流-固耦合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路保平  徐曾和 《石油学报》2006,27(5):131-134
基于该储层模型假设,运用岩石力学和渗流力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建立了流-固耦合变形的本构方程、几何方程、平衡方程和渗流方程,导出了可变形储层的流-固耦合渗流与变形基本模型.该模型不仅考虑了介质变形对流体质量守恒和孔隙流动压力对介质变形平衡的影响,也考虑了变形对流体流动的影响以及岩石力学性质的动态变化特征.该模型可用于研究井眼周围储层的变形及渗流规律.  相似文献   

18.
稠油热采过程中普遍存在蒸汽超覆和蒸汽前缘倾斜现象,这对稠油油藏试井分析结果产生很大影响,使原来假设蒸汽前缘具有相同半径的热采两区模型不再适用。为了研究超覆作用对稠油油藏试井分析典型曲线的影响,引入了多层油藏模型,建立了考虑超覆的稠油热采两区模型,把稠油油藏理解成具有不同前缘半径的多层油藏,建立两区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得到井底压力的拉氏空间解,经过数值反演得到考虑超覆的稠油热采两区模型试井典型曲线,并分析各参数对试井典型曲线的影响。此方法的好处在于避免了繁琐的数学推导过程,可以模拟蒸汽前缘为非直线时的情况,并可解决稠油油藏纵向上非均质性的问题。为解决稠油热采试井分析中超覆问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