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陈如明 《移动通信》2004,28(10):31-34
文章从NGN及3G演进概念入手,论述了Wi-Fi、WiMax(Wider-Fi)、WBMA(Mobile-Fi)与3G、4G关系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2.
下一代无线通信标准将能提供无缝、高QoS、高速率的基于IP的无线业务。IEEE802.16宽带无线接入技术WiMax的出现使得无线网络向4G过渡成为可能。WiMax技术将作为宽带无线接入应用。对比了WiMax和Wi-Fi的技术,提出一个融合Wi-Fi和WiMax的组网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黄剑 《中国新通信》2007,9(20):81-85
Wi-Fi主要指符合IEEE802.11a/b/g规范的WLAN产品,随着Wi-Fi产品的发展与普及,人们对它已经非常了解,并且它的成功也是有目共睹。不过,现在人们的目光却越来越多地转移到了WiMax上。虽然WiMax还没有大规模的部署,但基于IEEE802.16d/e标准的WiMax为业界描绘的美好应用前景,足以吸引人们盼望着WiMax的尽快大规模商用。  相似文献   

4.
Anadigics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为有线、无线通信市场提供RF产品的半导体公司。市场覆盖3G及4G移动通信、Wi-Fi+及WiMax、家庭基站及有线电视CATV。其中CATV业务占个公司总业务的近20%。在一年一度的CCBN展会召开之际,该公司北方地区销售主  相似文献   

5.
梁安 《电子技术》2006,33(9):31-36
WiMax是IEEE 802.16以太网络的接口标准,就像Wi-Fi相对于802.11以太网络的标准相同:在这几年来,WiMax已经成为无线网络界最Hito的流行用语。同时,也可能是近年来最美丽的误会之一。这个美丽误会,包括:WiMax传输范围、速度、安全性都较优于Wi-Fi。在这么一瞬间,WiMax似乎摇身一变成为无线网络中,最闪耀的明日之星,也可能会是下一代无线网络技术中的翘楚,可望取代现有的手机通信、Wi-Fi无线跟宽带网络,向网络大同的理想境界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6.
《通信世界》2006,(14B):28-28
日前,全球首款GSM/Wi-Fi双模手机“hipi”由派瑞天科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成功发布。该手机基于博动科技新一代软件平台Opnal.8,Opnal.8与上一代产品相比,在对多媒体应用、Java应用及系统稳定性上,又有了质的提升。“hipi”手机支持多种承载方式.包括2.5G,3G、Wi-Fi、蓝牙、WiMax、DVB-H、DMB等。该手机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实现了GSM与Wi-Fi两种网络模式间的无缝切换.只要在WLAN所覆盖的范围内,用户就可以享受无线宽带提供的1tMbit/s数据通讯速率,拨打IP电话或使用其他数据功能,大幅降低手机使用尤其是拨打长途的费用,而当WLAN状态下通话延时超过标准时,又可以自动切换NGSM网络,保证网络速率。  相似文献   

7.
田松 《电信科学》2011,27(12):103-110
为使3G和Wi-Fi在业务和网络方面较好地协同发展,通过Wi-Fi有效分流3G数据流量,需要开发3G和Wi-Fi融合分析系统,以支撑Wi-Fi网络的建设、优化,分析Wi-Fi和3G用户行为,提高融合数据分析效率。本文阐明系统架构、关键技术和主要功能,实现3G和Wi-Fi融合分析系统,达到有效分流3G数据流量、提高用户感知、提升网络的整体性能和价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3G和WiMax是近期媒体关注的焦点,最近关于中国WiMax频谱问题话题又起,有业内人士称“WiMax频谱问题有望在年底解决”,根据就是信产部官员在数次讲话中都提及了wiMax,2007年年底前我国真能解决WiMax频谱问题吗?  相似文献   

9.
《今日电子》2007,(12):86-86
日前,国际电信联盟(ITU)宣布,已经批准WiMax成为ITU移动无线标准,即与WCDMA、WCDMA2000和TD-SCDMA并列成为全球3G标准。WiMax成为第四个3G标准,这使中国TD-SCDMA标准遭遇新的对手,也将给TD-SCDMA的国际化之路造成一定冲击。  相似文献   

10.
庾志成 《移动通信》2004,28(10):27-30
1 引言近年来由于3G发展的不顺利,有人对3G的发展前景提出了置疑,认为3G没有存在的价值,应该抛开3G而直接上4G。关于应不应该上3G的争论几年来一直在继续。进入2004年,移动通信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首先是全球3G市场发展开始加速。在cdma2000用户继续稳步增长的同时,日本和欧洲的WCDMA用户开始快速增长,到2004年7月底已经达到了879万。与此同时,WCDMA商用网络数量也迅速增加。2004年1月1日之前全球只有11个WCDMA商用网络,而2004年上半年刚过,WCDMA商用网络就新增了24个。第二是Wi-Fi和WiMax等无线通信技术快速发展。Wi-F…  相似文献   

11.
刘凡 《电子工程师》2011,37(5):9-11
综述WiMax和3rd-generation(3G)技术的发展,首先从市场定位、频率分配方面论述WiMax技术与TD—SCDMA直接融合的可行性,继而从业务融合、网络融合和技术融合3个层次论述融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TD-LTE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董伟杰  王超 《通信技术》2010,43(5):168-169,175
中国移动已经开始大规模商用TD-SCDMA网络,但是与最高速率可以达到54Mb/s和75Mb/s的WLAN和WiMax网络相比,TD-SCDMA的标准384Kb/s和最高只有2Mb/s的速率在数据需求高速增长的今天,显然并不具有吸引力。目前中国移动正在致力于把TD-SCDMA网络向LTE网络演进,而在演进过程中将会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根据当前运营的Wifi、GSM以及TD-SCDMA等网络的特点,以及TD-LTE网络可能会面临的挑战,就演进过程中需要解决的网络融合、如何降低运营成本、终端需求、网络以及服务管理等多种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给出了采用全IP网络、用基于SOAP协议加XML语言的方案来对网络和服务进行管理、多网共享基础资源结构等多个可能的解决方案,对于未来实际工作中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无线接入技术的争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首先介绍在二三百米之内的近距离无线接入技术,特别是Wi-Fi(IEEEE802.11,WLAN)的发展极为迅速,成为与2.5G(GPRS)、3G、4G、WAP、Bluetooth、红外等接入技术的强大竞争对手;在最后一英里的争战中,宽带无线接入WiMax(IEEE802.16,WWAN)成为有线宽带副载波(DSL)接入和光纤接入的强大竞争对手;而无线超宽带(UWB)技术已成为目前无线接入技术发展的热点,它将为用户高速多媒体接入提供新的更方便途径。文章结合有关标准介绍这三方面的发展,并且讨论有关信息安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无线宽带城域网正在成为无线接入领域新的热点,基于此重点阐述了WiMax的组网方案,根据尽量对目前正使用网络兼容和补充的原则,提出了WiMax组网分3个阶段进行的策略,并且给出了每阶段的详细组网方案。  相似文献   

15.
智能电网要求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与高度共享,为达到此目的,研究了3G技术新标准——WiMax下的无线接入方法。首先,根据智能电网特性提出了智能电网基本通信体系架构;然后结合WiMax技术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WiMax电网通信方案,该方案通过无线接入方式以及分级分层管理模式可实现系统中信息的共享与即时传输,极大地提高了电网的信息化、互动化水平。最后对此项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进行了例证分析及前景展望,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基于WiMax的LDPC码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WiMax(全球微波互联接入)是一种基于IEEE 802.16标准的无线宽带接入城域网技术,它能提供面向互联网的高速连接,数据传输距离达50 km,具有QoS保障、传输速率高、业务丰富多样等优点。WiMax在信道编码方式中增加了LDPC(低密度奇偶校验)码。文中对WiMax中LDPC编码算法和译码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用C语言实现了多种码长和码率的LDPC编译码仿真,其中编码采用IEEE 802.16e-2005提供的方法,译码采用BP(置信传播)译码算法。仿真结果显示WiMax的LDPC码具有优异的编译码性能。  相似文献   

17.
光纤技术的普遍应用使骨干网的承载能力大大提高,造成接入网成为业务的。瓶颈”。宽带无线接入系统WiMax具有带宽利用率高、覆盖范围大以及支持移动性等优点,是采用无线方式打破接入网。瓶颈。的重要一步。WiMax系统虽然给接入网增加了许多新的特性,但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比如无线环境中的安全保证、动态资源管理、移动性管理等,特别是QoS机制,是复杂通信环境中提供可靠的端到端业务的重要保证。这些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为了避免如WiMax, WLAN和X频段卫星系统等窄带通信系统对超宽带通信系统的影响,该文提出一种具有可控三陷波特性的超宽带天线。该天线通过在辐射贴片和接地板上开槽,并在基板背面增加环形寄生单元的方法实现三陷波特性。天线在3.1~10.6 GHz的超宽带频段内能够有效地工作并抑制3种不同的窄带通信系统的干扰。同时在环形寄生单元处增加开关设置,使天线能够实现双/三陷波的功能切换,并增强陷波性能。实测和仿真结果吻合,该天线实现了良好的陷波功能,在工作频段内有良好的辐射方向特性。  相似文献   

19.
宋汉文 《电视技术》2014,38(7):90-95,84
随着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无线通信领域,无论是GSM,TD-SCDMA,WCDMA,CDMA2000,WLAN,LTE,还是LTEA、WiMax2等都有各自独立的优缺点,任何一种无线通信技术都不能独立支持所有业务的发展,多种技术的共存与融合将会成为未来移动通信网络发展的趋势。基于LTE-A(TDD)和WiMax2网络融合的可行性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异构网络下基于相对信号强度,滞后差值和触发时长作为判断准则的垂直切换算法。最后,采用MATLAB仿真工具,建立LTE-A(TDD)与WiMax2混合组网的仿真模型,来验证该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