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虽然 NEC RXI 笔记本电脑在中国大陆地区的销售情况只有一般,但 NEC 公司葛品良先生仍旧认为将 RXI 笔记本电脑引入到中国大陆市场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这符合 NEC 公司“将日本的最新科技产品带到中国”的整体战略。目前,NEC 公司在中国大陆市场主推中高档产品,分为 Sxi、FXi、LXi、VXi以及 RXi 等5个系列。  相似文献   

2.
1999年2目27日至3目1日,NEC日本电气香港有限公司与北京和雍公司联合在海南三亚举行了NEC笔记本电脑代理商会议.NEC总部、NEC笔记本亚太区业务部及NEC香港均派出管理高层代表出席.NEC定下未来两年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发展目标:1999年巩固中国市场前5位,2000年力争进入中国市场三甲之列.和雍公司在海南代理商会议上提出“齐心协力,’99年冲前三”的口号,吹响了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的冲锋号,也把NEC笔记本电脑的发展计划提前了一年.NEC公司在产品、广告、服务上多方扶持和雍公司,已决定大规模加大投入,以确保NEC品牌地位稳步上升.和雍公司定下1999年销售计划:力争销售25000台/年,是1998年销量的两倍!海南的阳光、沙滩、海浪、空气是迷人的.在海天一色的旖旎风光中,蕴育着中国计算机市场的又一场战争!和雍公司一直拥有梦想,希望中国早日强大,希望中国人民早日富康.为此,和雍公司不遗余力,精心培养着自己的事业.  相似文献   

3.
笔记本电脑从9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已逐渐发展成为中国PC市场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随着中国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个人电脑市场迅速发展,这同时也促进了笔记本电脑市场的快速成熟。回首1995年,那时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刚刚兴起,IBM、康柏、东芝、HP、AST、DEC以及台湾的一些品牌就已先期进入了中国市场。这些厂商正是在人们接受笔记本电脑的同时,树立起了自己的品牌。而NEC笔记本电脑却没有在这时进入这个不很成熟的市场。虽然这样的市场策略对NEC来说,减小了市场风险,但同时也失去了一些机会。尽管NEC笔记本电脑在日本和全球是一个知名的品牌,且在技术和产品质量上有着一定的优势,但由于其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落后了一年,此时市场的门槛已被抬高,显然在这种情况下要树立自己的品牌对NEC来说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4.
以纯平切入     
提起 NEC,相信读者一定不会陌生,它的家电产品及 PC、笔记本电脑等IT 产品在国内市场拥有着良好的口碑和不俗的销售业绩。但如果提起 NEC 的显示器,读者了解的可能就不多了。其实显示器一直是 NEC 产品系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早在1988年,NEC 就率先在国内推出了大屏幕显示器,当时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50%以上。但此后,显示器没有成为 NEC 在中国市场的主推产品,NEC 显示器几乎退出了国内显示器市场的竞争。  相似文献   

5.
NEC笔记本目前在中国市场的产品策略是同一时间,每个产品系列只提供一至两个型号。从今年三季度起NEC将针对同一产品系列,至少同时投放2~3个不同性价比的型号,以满足中国用户对笔记本电脑应用的多样化需求。同时,从下半年起NEC还将引入经销代理分级制度,以完善其销售网的渗透能力。6月23日,NEC个人电脑产品部经理葛品良向记者介绍了NEC笔记本下半年的“改革方案”。葛品良说,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的潜力及增长速度,可列全球之冠。整体上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的增长率在96及97年度分别是60%和70%,而NEC估计,今年中国笔记本的增长率则应达70%以上。其增长因素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笔记本市场日趋成熟,笔记本移动办公概念,进一步被市场所接纳;另一方面,国内低价位品牌笔记本电脑的出现,导致了笔记本用户“平民化”的趋势。谈到市场竞争的形势,葛品良坚决表示,NEC绝不会只单纯地利用价格策略切入市场。减价行动无疑是最快速直接的促销行动,但NEC却不能忽视中国笔记本用户日趋成熟的消费意识,NEC相信,中国笔记本用户对计算机的真正功能及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用户购买笔记本时,亦会认真地考虑自己的需要而作出选择。用户再不希望用便宜的价钱,购置一台不适合自己的  相似文献   

6.
在2002年,中国国内笔记本电脑市场获得了超过30%以上的高速增长率,市场容量已经达到80万台左右。NEC2002年推出了几款有代表性的笔记本电脑产品,在市场上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特别是10月份NEC笔记本电脑的大幅度下调以及11月推出的Versa E400和Versa E600,都引起了市场的关注。NEC笔记本电脑业务的增长率达到22%,但对NEC来说,这样的成绩是远远不够的。 在日本,NEC笔记本电脑业务多年来一直以超过20%的市场占有率雄居市场首位,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却不够理相。为了改变这种局面,NEC日本总部决  相似文献   

7.
和雍代八款     
作为1998年度 NEC 笔记本电脑最佳总代理的和雍公司,日前宣布在今年引进八款全新的 NEC笔记本电脑。这八款 NEC 笔记本电脑分属 Note、Lx、Sx 三个系列,八款新产品将全部采用主频从266MHz 到366MHz 的 Intel CPU、硬盘至少4GB~8GB。在引进的这些新产品中,NEC Versa Note 系列笔记本电脑销售价格与同档次的其它品牌相比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该系列也是1999年度 NEC笔记本的主流产品。低廉的价格并不意味着产品  相似文献   

8.
年初,某家国际知名的市场调查公司第二次公布2001年中国市场笔记本电脑销量预测的时候,记者曾经采访过NEC香港有限公司的高级经理葛品良先生。记得当时那家市场调查公司预测的数据超过70万台,而葛先生只是“保守”地给出了55万台的预测数字——几乎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现在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周刊》2000,(10):37-37
在竞争激烈的笔记本电脑市场,IBM、康柏、惠普、NEC、宏基、伦飞等厂商都在IT行业内同一品牌下拥有庞大的产品群,都是实力很强的专业厂商。但自96年以来连续四年占据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份额第一位置的却是另外一个品牌——联想东芝,并且一度达到29%的市场份额。东芝在中国虽然也有很大品牌影响力,但它的影响是在家用电器范围内,在IT行业基本上一直是东芝笔记本电脑在“单兵作战”。这种情况下获得巨大的市场成功,可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碰到了最现实的商标被注册的尴尬。在欧洲有6家分公司的联想,其笔记本电脑今年将有计划地打入欧洲市场。但据记者了解,联想的笔记本电脑等产品在海外将使用一个新的品牌。因为Legend商标此前在很多国家已经被注册。20%的收入来自于国外市场是一家国际化企业必须达到的硬性指标。今年联想将有步骤地将产品由主板领域延伸至PC领域,高端笔记本电脑最先进入。但欧洲的联想笔记本电脑使用Legend品牌却存在困难,因为这个品牌在当地不止被一家公司注册。在全球至少被十几家公司注册,在美国,联想商标被注册的时间甚…  相似文献   

11.
都说中国PC市场的竞争是一场马拉松式的长跑,这点从NEC身上大概表现得最为明显,进入中国市场后,没有突飞猛进的销售增长记录,每年的销售产品从PC、打印机、POS机都是一个稳扎稳打的全面推进过程。与HP、联想这些厂商相比,给人的感觉它似乎缺乏冲劲,实际上,以投资量来计算,在国内计算机领域内的外商排名中,NEC名列榜首。上海华虹NEC的投产,就表明了它独到的经营策略,用NEC公司副总经理吉川千治先生的话来讲,NEC在中国生产PC,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生产笔记本电脑,在中国生产芯片和其他通讯产品(NEC在中国通讯业的投资仅次于摩托罗拉),计划2010年把中国变成NEC的芯片出口基地。 这一切都表明,NEC在中国是在进行着一场超长距离的慢跑,在这个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PC市场,NEC仰仗着它的生产规模(其PC产量排名世界第4)、品牌  相似文献   

12.
NEC公司于1997年1月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大陆)同时推出带MMX处理器的多媒体笔记本电脑,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一股NEC97风暴.在中国大陆,因其投放量少,产品仅在少数熟悉电脑产品的高级管理人员中流行.进入4月,MMX产品在大陆已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NEC在大陆正式成立了MMX笔记本电脑销售联盟,此联盟旨在让NEC MMX笔记本的用户都能享受到真正的国际保用服务.NEC笔记本电脑有悦目的色彩显示、高速的CD-ROM、先进的通信性能,而MMX带给NEC轻便快捷的处理器,此次的合作真可谓珠联壁合.  相似文献   

13.
“今年,NEC投影机的销售策略是除了要巩固在行业上的优势外,还要把销售重点转向零售。”神州数码通用信息本部投影机事业部NEC产品经理史长春说,“我们力争在05年实现行业和零售销售各占一半,并将利用笔记本的渠道把产品卖给中小企业用户。”在签下代理NEC投影机产品时,神州数码就承诺要在3年之内,争取使NEC品牌成为中国投影机市场上的第一品牌,即2004年进入前5名,2005年闯进前3,2006年力争第一。史长春说:“去年,中国投影机市场的销售总量为23万台,增长率超过30%。NEC投影机以总销量2.1万台排到了市场份额的第四位,超额完成04年的任…  相似文献   

14.
12月5日,NEC笔记本中国总代理北京恒昌公司董事长吴晓丹告诉记者,该公司所销售NEC笔记本10月份已突破1000台,今年全年NEC笔记本在中国市场销售总量可望达到6000台,与去年全年400台销量相比,NEC笔记本市场已打开局面。吴晓丹女士表示,明年切实可行的目标是1.5万台,争取2万台。 NEC笔记本中国总代理有三家,恒昌公司是三家中销售量最  相似文献   

15.
笔记本电脑从诞生之日就把人们带进了扑朔迷离的移动世界。而今,“OEM”、“All-In-One”、“模块化”、“超轻超薄”等层出不穷的新概念更是让人看得时时眼热。据IDC统计,1998年中国笔记本电脑的销量为214000台,比1997年增长了30.8%。这一涨幅已超过了微机市场中的老大台式机的增长速度。随着笔记本电脑热的兴起,对笔记本电脑的设计、生产、技术更新、发展趋势更加关注。台湾作为全球笔记本电脑的重要生产、研发基地,为业界熟知的许多知名品牌如IBM、COMPAO、HP、DELL、NEC、SHARP等提供笔记本OEM产品,同时许多台湾厂商自1998年开始进入大陆市场,其影响力和用户群与日俱增。伦飞作为厂商在台湾市场中始终保持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同时伦飞也是最早进入大陆市场的台湾品牌,至今已有6年之久,  相似文献   

16.
《电脑》1997,(9)
日前,从Acer宏碁电脑中国总部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的笔记本代理商会上爆出一大新闻,97年上半年Acer笔记本销量增长幅度猛进,比去年同期增长1800%,即18倍有余,并跃居大陆笔记本市场前四名。这一重大喜讯给与会的宏碁公司员工及Acer笔记本代理经销商们以极大的鼓舞,它充分说明了品质卓越的产品最终将会赢得用户和市场。 众所周知,今年年初,宏碁兼并了美国德州仪器(TI)笔记本电脑事业部,意在争取更多的大型企业客户和提高笔记本电脑市场的占有率,这一并购行动果然奏效,四月份,在欧洲宏碁笔记本销量首次超过IBM,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 然而大陆情况与欧洲市场毕竟不同,对此中国宏碁总部采取了积极稳妥的行销策略,即先以台式机和服务器产品问路,然后全力冲击笔记本电脑市场。由于IBM、Toshiba、Compaq等品牌的笔记本电脑产品进入大陆早,而一向是“老二主义”的宏碁电脑,此时尚属小兄弟,94年以后才姗姗来迟,知名度远不如其它品牌。因此,宏碁在取得台式机和服务器行销成功之后,对市场进行慎密的调研,根据笔记本电脑的特点,于去年改变了原有的行销策略,从而创出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1997年是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品牌激增,竞争激烈的一年。尽管产品降价幅度惊人、但市场并没有出现预期的发展,全年出货量在16-17万台之间。|997年东芝、IBM、COMPAQ、恒升、伦飞以其完整的市场策略,出色的市场适应能力和雄厚的企业实力,继续在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上尽领风骚,NEC、ACER 等品牌虽然初涉市场,也有不俗表现。对于用户而言,1997年新技术不断出现,笔记本电脑价格正逐步逼近台式机,所以过去的一年是欢欣鼓舞的一年;对供货商和经销商而言,1997年是不解、迷惘和困惑的一年。由于市场惯性,1998年祖国大陆笔记本电脑市场还不能说将走出困惑,但这种困惑将是黎明前的困惑,1998年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的曙光将真正出现。  相似文献   

18.
8月4日,NEC 公司在北京推出了 NEC VERSA VXi、FXi、LXi 以及 RXi 四个系列八款笔记本电脑新品,它们都采用了支持 SpeedStep 技术的移动版英特尔奔腾Ⅲ处理器,这可以在通常条件下提高30%以上的电池使用时间。根据 NEC 公司最近提出的“让用户用好笔记本电脑”的市场推广策略,VXi、FXi 和 LXi 系列产品在功能上进行了全面升级并将替代原有的 VX、FX 和 LX 产品系列;首次在中国市场上推出的 RXi 系列具有强大的多媒体处理功能,进一步拓宽了 NEC 的产品线。此  相似文献   

19.
NEC争夺第三     
今年2月,记者曾经对NEC笔记本电脑的高层主管做过一次访问,谈到未来NEC笔记本的市场目标时,对方以异常稳重的语气说:“2001年,预计NEC会达到3到4个百分点的市场份额。”如果按照66万台的IDC预测数据计算,NEC笔记本的销量最多会达到25000台左右。但是当记者询问市场排名的问题时,却没有得到一个非常明确的回答。谁想到,虽然2001年的排名没有说法,一个阶段性的排名目标却在4月末的另一次专访中被NEC香港有限公司电脑产品部、商业通讯系统部及香港维修中心的总经理室冈光浩先生主动说出来:“我们将争取拿到进口品牌中的第三名。”  相似文献   

20.
联想昭阳继1999年第四季度夺得国内笔记本电脑市场第一之后,2000年更以节节攀高的销量继续巩固着在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这其中固然有诸如高效的产品运作、独特的产品理念与准确的品牌定位、优秀的广告与市场宣传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等因素,但在众多笔记本电脑用户心目中,最重要的还是联想昭阳笔记本电脑出色的综台性能,2000年,联想昭阳笔记本产品在各评测媒体和机构中屡获佳绩的事实便是这一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