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已取得明显进步,主要体现在:研究内容不断拓展,由早期的非均质分类、储集体描述向储层非均质对剩余油形成与分布、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领域由常见油藏拓展到潜山油藏、礁灰岩油藏、岩性油藏、窄薄砂岩油藏等复杂油藏;研究方法与技术不断进步,储层非均质综合表征的兴起,非均质建模技术的发展,实验测试技术的进步,使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更加符合油藏真实情况。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正在朝着应用多种不同尺度的资料,综合多个学科,基于多种先进技术的储层非均质综合表征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2.
二连蒙古林油田由普通稠油砂岩油藏和块状底水砾岩油藏组成,这两个油藏均有油层单一,厚度薄,原油粘度高,非均质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蒙古林砂岩油藏是一中高渗透普通稠油油藏是一中高渗透地下油粘度高达125mPa.S储层非均质性强,水驱波及系数小,驱油效率低。  相似文献   

4.
厚油层砂岩油藏具有单层厚度大,初期产能高,非均质性强,含水上升快,稳产难度大的特点。本文通过对非洲D油田开发中存在问题开展研究,总结制约厚油层砂岩油藏开发水平的因素,提出相应开发策略,为国内外同等类型油藏开发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各大油田开采力度的加大,开采阶段基本都进入了含水率较高的后期阶段,为了进一步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消费需求、提高采收率,CO_2驱油技术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备受各大油田的青睐,成为目前油田上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技术之一。CO_2驱油效果受众多因素影响,油藏非均质性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本文基于油藏非均质性对CO_2驱油效果的影响程度做出评价,并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非均质油藏CO_2驱油方法。重点分析了两种非均质性对CO_2驱油效果的影响,评价了两种非均质性对CO_2驱油效果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6.
多层非均质砂岩油藏是我国分布范围较广的一类油藏,进入高含水期后油藏非均质性的影响日益突出,剩余油在空间分布上呈高度零散状态,层间干扰加重,原有的开发层系已不能适应提高采收率的要求,进行高含水期层系组合优化研究具有显著必要性。以胜坨油田二区沙二4-6砂层组典型多层砂岩油藏为基础建立模型,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确定影响层系组合的原油黏度、地层流动系数级差、深度差的政策界限,并以此为基础对胜二区高含水期进行层系组合矿场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7.
致密砂岩油藏层渗透率低,非均质性强,孔喉小、物性差、渗流阻力大等特性。由于目前油田开发方向转向致密砂岩储层,因此合理分析致密砂岩生产压差因素对油田经济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曙光油田稠油油藏主力区块已进入蒸汽吞吐开采后期,后备资源接替不足成为制约油田发展的瓶颈.该油田加大对稠油块状非均质油藏储量动用状况的研究力度,完成了组合式井网开发可行性综合研究以及水平井优化设计.现场应用表明,曙1-38-32块为块状非均质油藏,组合式井网整体开发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高18块莲花油层属于块状底水砂岩稠油油藏。受油藏埋藏深、储层非均质性强及出砂出底水等因素制约,一直处于低速开采状态,采油速度0.12%左右。针对开发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以精细油藏描述为基础,以剩余油潜力评价为保障,综合运用压裂及水平井技术,有效盘活了低速难采储量,同时带动区块整体二次开发部署,现场实施后,开发效果明显改善,采油速度显著提高,预计最终采收率将提高5.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单砂层产量预测技术对多层非均质砂岩特高含水油藏女14断块层间潜力的评价确定了剩余层分布,通过调整挖潜,区块开发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砂岩油藏纵向上储层多,且各油层物性相差悬殊、流体性质各异、储量分散。油田在笼统注水或多层合采开发过程中,势必会受储层非均质影响,逐渐暴露出注入水单层突进、含水上升快、储量动用程度不均、各层采出程度不等、油藏采收率低等问题。如何提高此类纵向非均质油藏的采收率是当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以油藏数值模拟技术为手段,根据多层合采条件下层间干扰的单因素以及复合因素的敏感性分析,并针对油田实际非均质模型进行了不同开发方式下储层动用特征、开发效果评价以及开发指标对比,推荐了切实可行的开发技术方案、提出了指导油田开发的技术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八区油藏为非均质严重的砾岩油藏,目前均处于中高含水开采阶段,油藏递减严重。生物聚合物黄原胶凝胶调剖技术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抗剪切性的,近几年在八区油藏的调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已经成为八区油藏应用效果最好的调剖技术。  相似文献   

13.
杨頔  赵颖  杨胜芝 《云南化工》2018,(2):167-168
裂缝是影响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的重要地质因素,它不但加剧了地层的非均质性,而且随着油藏的开发,不断地对油藏产生影响。通过对L27区块油水井生产动态及各类测试结论进行分析,总结区块裂缝类型及分布规律,以达到提高区块开发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我国油田砂岩油藏剩余油挖潜的一些常用技术,认为应主要从改善储层非均质性的地质角度和调整注采状况的开发角度入手,采用动态、静态结合和多学科结合的方法挖潜剩余油。  相似文献   

15.
薛刚  郭梦炎  何强 《辽宁化工》2020,49(8):988-991
油藏数值模拟的主要内容是从产量方面预测经济效益,目标是用最小的投资获得最便捷的开采方式进而从油藏中得到最合适的油气资源配置,油藏实际开采中的非均质性导致水淹越来越严重。因此在再现油田的实际开采过程时数据更加复杂,所以神经网络在油藏数值模拟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解释渗透率、饱和度、孔隙度等参数和分析油层水淹情况、岩性油藏的含油边界等方面的应用更为普遍。与常规方法相比,不需要建立计算公式和具体模型,有很强的预测精度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三塘湖油田牛圈湖区块西山窑油藏属于低压、低渗、超低流度的低温砂岩油藏,油藏非均质性严重,原始地层压力系数低,原油粘度高,在开采过程中,原油乳化严重,乳化后粘度大幅上升。本文介绍了热化学复合解堵机理、酸化工作液配方、解堵工艺技术和矿场应用效果。矿场试验应用结果表明,热化学复合解堵工艺技术对解除油层有机和无机堵塞、降低原油粘度具有良好效果,可大幅提高油井的供液能力,成为超低流度油藏增产的一项新工艺。2011年牛圈湖西山窑油藏应用热化学复合解堵14口井,平均单井日增油量3.1t,动液面平均上升406m,平均单井有效生产期达到80天以上,平均单井累计增油量超过250t。  相似文献   

17.
神泉侏罗系油藏为复杂断块多层砂岩油藏,平面上断裂系统发育,剖面上含油井段长,以薄差层砂体为主,连通率较低。层间非均质性强,矛盾突出,剖面及储量动用程度不高。针对其储层特点,制定剩余油挖潜策略,从而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18.
随着油田探测工作的深入发展,我国的油田探测技术和采油方式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我国当前油田开采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怎样选择油田开采的最佳方式,在油田开采场地进行指导生产促进油田的开发。尚店油田滨79块油藏类型为岩性-构造油藏,沉积相主要为砂坝和泥坪,储层以粉砂岩为主,泥质粉砂岩次之,其次为粉细砂岩及细砂岩,储层岩性为长石质石英砂岩。目前,该类型油藏主要采取有杆泵举升方式。  相似文献   

19.
文13北块属于非均质油藏,本文应用劳伦兹曲线对文13北块层间、层内宏观非均质性进行研究,并利用毛管压力曲线对油藏微观非均质性进行研究,结合油田注水开发实际,利用产液和吸水剖面对油藏非均质性进一步研究。通过对其非均质性的研究,对文13北今后的开发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储层非均质性主要包括宏观非均质性和微观非均质性。储层的非均质性是影响油气藏油、气、水渗流及油气采收率的主要内因。通过油藏开发研究,分析了储层宏观,层内和微观非均质的特征,总结了油藏的非均质性研究的方法及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