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将夹胶飞机玻璃高压釜应用于光伏组件的制造,并对光伏组件制造过程中高压釜所能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为适应光伏组件封装的需要,高压釜需要进行改进设计并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参数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2.
深入研究了不同种类光伏组件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发电特性以及相同种类不同厂家光伏组件的发电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种类太阳电池在不同季节的发电特性存在明显差异。晶体硅和CIGS(铜铟镓硒)电池冬季发电量明显高于硅薄膜电池,最多可多发电10%左右;随时间推移,三者之间的差异先逐渐减小后增加,到夏季硅薄膜反超多晶硅和CIGS,最多可多发电20%左右。同时,结合光辐照度、温度、湿度等天气资料,测试结果表明:晶体硅和CIGS更适合辐照量高、温度低、湿度小的中国北部地区;硅薄膜在辐照度不高、温度高、湿度大的中国南部大部分地区具有更高发电量。  相似文献   

3.
吴月仪 《太阳能》2020,(2):45-49
针对影响双面光伏组件背面发电量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可为在德令哈地区或光照资源及自然条件接近的地区使用双面光伏组件的电站提供参考,以提高电站的运行效益。  相似文献   

4.
将传统建筑日照分析方法应用于建筑光伏领域,针对光伏自身特点对地面电站、BMPV建筑以及光伏景观等进行分类分析和讨论,并结合工程实例对日照分析在光伏领域的应用进行具体描述.  相似文献   

5.
光伏组件在低辐照度下的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光伏发电技术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人们更加关注光伏组件在实际使用中的性能。为了准确评估光伏组件的各项电性能参数,最新颁布的国家标准采用了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其中增加了低辐照度(200W/m~2、25℃、  相似文献   

6.
李永鑫  苑海涛 《太阳能》2020,(10):63-67
以战石沟光伏电站的运行数据为基础,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验证双玻双面光伏组件在降雪天气时和降雪后的运行情况。数据结果显示,相比于单面光伏组件,在降雪天,双玻双面光伏组件的可利用小时数的平均增幅为57.92%;降雪后第2天,双玻双面光伏组件的可利用小时数的平均增幅为12.92%,总平均增幅为27.39%。双玻双面光伏组件在冬季降雪丰富、积雪时间较长的地区有较大的运行优势。  相似文献   

7.
对无人机在光伏组件巡视检查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对采用传统方式进行光伏组件巡视检查和采用无人机进行光伏组件巡视检查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利用无人机这一方式的技术优势.在国家大力弘扬企业创新的背景下,无人机在光伏组件巡视检查中的成功应用对行业内的其他企业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双面光伏组件与光伏跟踪系统相结合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安装形式、不同安装位置、不同地面类型时,双面光伏组件的发电特性。研究结果可为日后光伏跟踪项目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光伏组件中,焊带主要起电气连接的作用,同时焊带表面结构与光伏组件的发电功率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焊带表面的结构也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应用全反射原理,通过对光路的分析和计算,得出光伏焊带表面结构对组件功率的影响机理。通过两种新型光伏焊带表面结构方案的设计,分别制备出两种类型的光伏组件。当太阳光入射到光伏焊带表面时,光线在光伏焊带表面的反射路径会发生改变,使得光线在玻璃/空气界面发生全反射,这样会增加光伏组件内太阳能电池片的受光总量,从而增加太阳能电池片产生的电子-空穴对的数量,最终提升光伏组件功率。在IEC61215测试标准条件下,两种类型光伏组件的功率分别提升了0.38%和1.00%。  相似文献   

10.
郑海兴  余荣斌  舒碧芬  沈辉 《太阳能》2013,(11):45-49,7
通过分析各种环境因素对光伏组件性能的影响及光伏组件在户外环境中出现的失效现象,回顾近几年来加速试验在光伏组件寿命预测、户外失效现象分析以及加速试验与计算机数值仿真相结合等发展方向的最新研究和技术进展,认为现有的标准加速试验程序并不能有效地预测光伏组件的寿命及失效现象,需发展更贴切现实环境的加速试验程序对组件寿命进行预测,尤其是需结合长期的户外监测数据和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对光伏组件进行寿命预测和失效分析。  相似文献   

11.
鉴于太阳能资源的测量和评价是太阳能开发利用的重要基础,按照光伏电池两种主要安装方式(倾斜固定和太阳跟踪),利用单晶、多晶和非晶三种典型的光伏组件设计进行了太阳能光伏资源观测试验,获得了各季节典型晴天条件下各类型光伏组件辐照度的日变化特征和倾斜面光伏组件一年中月均每日可发电量的极大值、极小值及其月份。通过对比各类型光伏组件在太阳跟踪器上和纬度倾斜面上光伏辐照度变化,得出跟踪光伏组件日均光伏曝辐量与倾斜光伏组件日均光伏曝辐量的相比较优势。根据光伏组件的观测结果推算出各类型光伏组件的光伏反演辐照度,与气象辐射观测用总辐射表的总辐射辐照度趋势非常一致,在太阳能光伏主要利用时段相对误差基本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12.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仪对某型号光伏背板的结构和成分进行表征,研究了其耐湿热老化性能。结果表明,该背板为三层结构,上下层分子结构分别为PVF和EVA,经过2500h的湿热老化试验后产生了明显的分层现象。PVF膜在老化过程中颜色变化,先增大后减小,而EVA膜在老化过程中颜色变化一直平稳增加。  相似文献   

13.
《电力与能源》2019,(5):581-584
光伏组件按照一定的倾角安装能够提高接收到的太阳辐照量,但目前在光伏组件倾角的选择上和调节时间的划分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结合各向异性天空辐射模型,提出了倾斜面上太阳辐射量的计算方法。基于最优化理论,以倾斜面接收辐照量最大为目标,在MATLAB中编程实现对不同时间区间内的倾角最优化算法。最后,以上海地区为实例,通过数据对比不同安装倾角下全年光伏组件倾斜面接收辐照量,结果表明最优化角度调节可以提高光伏组件接收的年太阳辐照量,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光伏组件按照一定的倾角安装能够提高接收到的太阳辐照量,但目前在光伏组件倾角的选择上和调节时间的划分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结合各向异性天空辐射模型,提出了倾斜面上太阳辐射量的计算方法。基于最优化理论,以倾斜面接收辐照量最大为目标,在MATLAB中编程实现对不同时间区间内的倾角最优化算法。最后,以上海地区为实例,通过数据对比不同安装倾角下全年光伏组件倾斜面接收辐照量,结果表明最优化角度调节可以提高光伏组件接收的年太阳辐照量,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忆麟 《太阳能》2023,(8):58-65
采用双面光伏组件是一种能够有效提升光伏电站发电量的手段。基于双面光伏组件的特点,通过列举行业内常用的双面光伏组件辐照度数学模型,对影响双面光伏组件发电量的地面反射率、前后排光伏阵列间距、光伏组件最佳安装倾角和光伏组件离地高度这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并通过PVsyst软件对这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逐一仿真验证,从实际应用角度提出了采用双面光伏组件的光伏电站在系统集成设计中应考虑的几个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双面光伏组件的最佳安装倾角比单面光伏组件的最佳安装倾角大,根据地区、地面反射率的不同,二者的差值大致在2°~10°之间;2)提高光伏组件离地高度可以增加双面光伏组件的发电量,而发电量增益大小会因光伏组件所在地纬度的不同有所不同,实际光伏电站的系统集成设计中,可选择最具经济性的光伏组件离地高度;3)在光伏组件最佳安装倾角过低的地区,光伏组件的自遮挡效应严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采用双面光伏组件。  相似文献   

16.
于培诺 《太阳能》2007,(9):38-40
给出了组件日发电量和太阳日辐射量的测量方法,采用具有最大功率点跟踪的发电量测试仪测试被测组件和参考组件,通过比较它们日发电量之比与日期的关系,判断被测组件的稳定性,并评估组件的寿命。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全年接收太阳辐射能最大化,将光伏组件倾角设置成当地纬度的原则并不完全适用于太阳能路灯用光伏组件倾角设计。通过对太阳能路灯实际工况的分析和简单计算表明:适当提高光伏组件倾角,可提高冬季对太阳辐射的接收水平,改善太阳能路灯全年工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评估积灰对光伏组件发电性能影响的有效方法及其数学模型。该方法通过监测光伏发电效率和光伏组件连续积灰的灰尘密度值,建立了输出功率退化数学模型,从理论上说明光伏组件表面积灰对发电效率的影响,为定量研究灰尘影响发电效率提供了理论支撑。搭建了试验平台进行试验研究,验证了输出功率退化数学模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9.
根据简化的太阳能电池模型,结合IEC60891关于任意条件下光伏组件的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的校正公式,提出了一种光伏组件输出功率估算模型。利用该模型估算了光伏组件在晴天、阴天、多云天气的输出功率,并与户外测试平台上实测组件的输出功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估算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度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江华 《太阳能》2021,(3):9-13
对废弃光伏组件进行回收处理有助于减轻环境负担、缓解资源短缺的压力,且可以保障光伏产业的绿色发展.从全球范围来看,产业化应用废弃光伏组件回收处理技术尚不成熟,目前仅有欧盟建立了针对废弃光伏组件回收处理的完整管理制度.我国对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已有完善的政策体系,但还未将废弃光伏组件纳入其中.对欧盟关于废弃光伏组件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