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工程咨询》2011,(8):57-58
本刊讯国民党“一大”旧址位于广州文明路215号,占地2600平方米,是一座仿罗马古典式砖木结构建筑,原是清代广东贡院的一部分,1924年成为广东大学,同年孙中山在这里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大会标志着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相似文献   

2.
谭延阁和孙中山的结合,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曲折变化、相互了解、不断深化的过程。孙中山在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中,曾一再把谭延阁作为争取对象。谭延阁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政治上日益倾向孙中山,服膺三民主义,因而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革命时期,走上了追随孙中山的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3.
汪精卫在抗日战争时期,出卖民族利益,公开投降了日寇,成为当时最大的汉奸、卖国贼。但他以自欺欺人的手法,把他的卖国说成是救国,把他的叛国投敌说成是根据孙中山的大亚州主义的理论,奉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实现孙中山“和平救国”的遗愿,以此来混淆是非,欺骗群众,掩盖他卖国的罪行。事实上,汪精卫喧嚷的以大亚州主义为理想,以近卫的“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三原则为根本精神,以“和平救国”为招牌的三民主义,是反共、反对中国人民抗日的反动的三民主义,是降日卖国的三民主义。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三民主义是其思想的核心,它的提出对中国革命的进程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孙中山的早期思想中,重农、富民是其思想的主要内容。基于中国和世界革命形势的判断,他提出民生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民生主义的目标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民生主义的实现,一靠平均地权解决土地问题,二靠发展经济,节制资本。民生思想是三民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新研究对现今进行的民生改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先生是我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他所提出的三民主义,以及在此思想基础上派生出的以五权宪法为核心的各个部门法的法律思想,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我国法律思想史上的一座宝库。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先生是我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他所提出的三民主义,以及在此思想基础上派生出的以五权宪法为核心的各个部门法的法律思想,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我国法律思想史上的一座宝库。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共产党、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和投降日本的汪精卫集团围绕三民主义展开了一场思想政治领域针锋相对的大论战。通过论战,共产党在政治上、理论上不断成熟,不但取得了抗战胜利,而且在论战中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和策略等重大问题,批判地继承了三民主义的合理内容,从而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8.
《南昌水专学报》2017,(5):45-51
《中国之命运》一书表面上看主要是在宣扬"废除不平等条约"的重大意义,实质上是为国民党专制统治构建意识形态话语基础,论证其独裁统治的合法性。同时,该书攻击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为国民党发动第三次"反共"制造舆论。该书将一个中国与帝国主义之间的民族平等问题转换为"哪个党才能救中国"的政治选择题,并抛出了"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的口号。对这样涉及两党选择和意识形态冲突的问题,中共针锋相对地提出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响亮口号。论战的核心效果就是中共以"领路人"形象公开展示在全国人民面前,取得了意识形态的主导权。论战暴露了国民党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的劣势,展示了共产党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的优势,总结国民党的教训和共产党的经验,对于当前我们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1920年发生在四川的倒熊事件,其主要原因是孙中山、唐继尧与时任四川督军的熊克武之间的矛盾所引发的.倒熊事件的爆发反映了当时川籍国民党人内部的权力斗争以及党内缺乏必要的理解和宽容,也反映了孙中山对唐继尧护法是假、图川是真的意图的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理论(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政体,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孙中山革命理论的提出与其多年的留美生活密切相关:有感美国夏威夷的反抗斗争首倡民族主义;以美国的民主共和政体为蓝本绘制民权主义;借鉴美国亨利.乔治的单一税规划民生主义。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学识广博的学者。他在东西饮食文化领域进行过深入的比较与研究,并从政治战略的高度对人类这一最基本的物质生活给予了深刻的关注,将其纳入《三民主义》和《建国方略》之中,构成了他思想体系的独特方面-东西饮食文化观。它从一个侧面再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热情与治国战略、价值追求和崇高人格,也给今天的人们留下了诸多启迪。  相似文献   

12.
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政治文化意识形态处于不断的创新之中,创新后的意识形态话语能够及时地传递给广大国民并且形成认同,从而完成了转型期党与政府政治合法性的建构。党和政府通过对以意识形态为核心的政治社会化内容进行渐进式创新,对集体化时期政治社会化方式加以延续,并探索新的政治社会化方式,实现了转型期中国政治合法性的建构。最后,探讨了政治社会化实践对于转型期中国政治合法性建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似乎是新的起点,齐泽克从生存论、主体建构意义上对意识形态矩阵进行拉康式解读后,揭示出他认为的意识形态弥天大谎的同时,我们又一次确证,意识形态最终又沦为了一个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民族生存危机的催逼和西方制度文明的东渐是三民主义思想产生的直接动源。民族主义以反对民族压迫,争取国家独立为主要内容;民权主义追求通过军政、训政和宪政建立民主宪政政体;民生主义的要义在于用“平均地权”的办法实现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的目的。尽管三民主义思想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是一个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传统和现代的契合点,三民主义思想在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5.
从意识形态概念的缘起和含义、意识形态是否等同于"虚假的意识"、"意识形态的终结"及"意识形态终结"的意识形态等4个方面对意识形态进行了学理上的梳理和再认识,对一些错误的观点进行了理论清理并予以澄清,认为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构中,既要反对"意识形态中心论",也要批判"意识形态泛化论"的倾向.  相似文献   

16.
《德意志意识形态》以分工作为切入点研究生产力、生产关系、私有制、阶级、国家等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形成了重要的分工理论。文章通过解读文本,阐述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分工理论对于建构唯物史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意识形态概念的缘起和含义、意识形态是否等同于“虚假的意识”、“意识形态的终结”及“意识形态终结”的意识形态等4个方面对意识形态进行了学理上的梳理和再认识,对一些错误的观点进行了理论清理.认为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构中,既要反对“意识形态中心论”,也要批判“意识形态泛化论”的倾向。  相似文献   

18.
<正> 孙中山先生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也是一位学识广博的学问家。他曾从政治战略的高度对人类饮食这一最基本的物质生活给予深刻的关注,并对东西饮食文化进行深入的比较与研究,进而将其纳入《三民主义》和《建国方略》之中,构成了其思想体系的独特方面——饮食文化思想。 一、盛赞中华饮食文明,倡导西方近代科学饮食文明的饮食文化观  相似文献   

19.
框架建构论是西方社会运动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该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标志着西方社会运动理论从非理性到理性、从宏观到微观、从解释到解读等诸多的传统转向.框架建构论从微观动员的过程,对社会运动中的意识形态、文化、话语和符号性行为等"框架"进行了很好的"解读",并形成了一套具有全新视角和完整体系的社会运动理论.框架建构是观念、价值、文化和集体共同感等心理认知的重塑,使一群看似毫无关联、或相对疏散的社会群体聚集起来,形成一个具有共同观念、价值追求、集体共同感的高度组织化的群体.场域视角可以用来分析社会运动中框架建构者主观意识之外独立的结构性因素,包括社会意识形态、大众文化、政治结构和媒体等.  相似文献   

20.
现在无所不在的广告正在上演一出意识形态化的戏剧,对于大众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经济势力(各种跨国企业以及跨国广告公司)在中国的出现和迅速发展,给广告传播的意识形态研究带来新的课题。本文将扫描跨国势力于中国经济和广告业的渗透现状,并对在华跨国广告的意识形态建构及影响和中国大众的解读状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