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井下导线测角基本误差的确定及其讨论井下测量水平角的误差主要由测角方法(或测角仪器)所引起的误差m;和仪器、觇标对中偏心误差m_β_e组成。式中:a和b——分别为被测角的短边和长边;β——被测的水平角;e_ε和e_0——分别为觇标和仪器对中偏心。觇标对中仅包含垂球线与测点的偏心,而仪器对中除了包含垂球尖与望远镜镜上中  相似文献   

2.
王华锋 《采矿技术》2010,10(4):142-143
观测水平角时,经纬仪的垂球对中误差是测角误差的最主要来源。对井下导线测量时,经纬仪垂球对中误差对水平角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减小对中误差,提高测角精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J6和J15级光学经纬仪大多数为单面读数复测经纬仪,可用测回法测角,也可用复测法测角。《煤矿测量试行规程》[1]规定:井下导线测量和矿井定向测量可用复测法测角。一般矿山都采用如下的复测方法[2]:安置整平仪器,仪器于正镜位置大致对准稍大于零度的读数,扣紧复测卡,照准目标A(见图1),松开复测卡,取读数为α_1,转动照准部照准B点,取读数α_2,扣紧复测卡1再照准A点,松开复测卡,照准B点,当n次复测时,如此重复观测角度n次,当第n次照准B  相似文献   

4.
在井下导线水平角观测中,角度观测的方法有:复测法和测回法两种。由于坑道的形状限制了导线的边长,特别是在曲线部分距离受到限制更大,必然出现短边。当边长短于10—20米时,按复测法和测回法观测时,如不加任何措施也难于消除仪器对中的残差的。规范要求井下7″级导线边长小于15米时,采用测回法三次对中观测。15″级导线采用测回法或复测法二次对中观测。特殊短边中要求采用三架法进行测角,但是一般矿山尚无这方面的设备和条件,因此生产单位多采用多次对中或增加测回数的方法来代替,但仍不能完全消除仪器的残差和满足精度要求。我们在生产实践中总结了“三基座位置法”,改变基座方向进行测回法观测,可以消除仪器对中残差,提高导线的测角精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井下导线测量需要对导线的水平角、竖直角和边长三要素进行综合测量,且水平角测量是引起误差的主要原因。水平角测量精度可以通过测角中误差这一数值指标来反馈,针对山西马道头矿重要大巷采用导线测量和陀螺定向测量,并分别对两者的测角中误差进行计算,可知导线测量的测角中误差为5.2″,而采用陀螺定向测量的测角中误差为2.74″,说明陀螺定向测量能够大幅度降低测角中误差值,进而提高测量结果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6.
《测量学》教材对附合导线坐标方位角闭合差计算公式fβ=αAM+∑β左-n×180°-αBN中n的取值都未明确数量化,很多测量人士一般误以为n值只等于观测角个数。文中以观测左水平角的附合导线为例,对此进行作图、计算分析,得出一般附合导线中n的取值还等于观测角个数±2,n的取值只与已知边方位角所在象限有关等结论和n取值的计算公式等。  相似文献   

7.
一、简介经纬仪导线测量是确定矿山巷道各控制点的主要方法。所谓导线测量就是用连续的折线把各控制点联接起来,测量边长及相邻边的水平角,以便确定各控制点的坐标。常用的测角方法有复测法、测回法和全圆测回法。外业所测的是两相邻边构成的水平角。为了计算点的坐标和坐标增量,必须先计算出边的方位角和象限角。  相似文献   

8.
在使用J_6级以下精度的仪器测量经纬仪导线角时,为了提高测角精度,缩短观测时间,普遍应用复测法进行。我们知道,用一个复测测量导线的左角,其测角顺序如下(以J_6级光学经纬仪为例): 1、使度盘的零刻划线大致对准仪器测微鼓零分多点的位置,固定度盘制动  相似文献   

9.
霍玉柱 《煤炭技术》2004,23(5):80-81
分析了等边直伸形导线终边和终点的误差影响,提高导线精度的技术措施,采用原边新角复测法的理论依 据及应用时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磁波测距仪的广泛使用,导线测量作为矿区平面控制测量的一种形式正在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已经建成的矿区、村镇稠密的平原地区,用导线测量方法加密平面控制和建立贯通等工程测量控制,往往比三角测量更为有利。 通常认为,导线的理想形状是等边直伸形。因为直伸导线的最弱点位置中误差、比闭合边(即导线起点和终点的连线)长度相等的任意形状的导线都要小。另外,直伸形导线能使两端点间测程最短,有利于减少边角数目,使工作量达到最少。但是,什么叫直伸形导线,或者说直伸程度的标准是什么?弄清楚这个概念,对为井下贯通而合理地布设地面联结导线(大多用支导线形式布设),是十分有意义的。为此我们先推导出支导线终点位置误差公式,进而对这些公式进行分析,确定出支导线直伸程度的标准。 一、支导线终点位置误差 如图1所示,T_0为起始方位角,点1为起始点,n 1为支导线终点,观测角和观测边分别为β_1和D_(io)为方便公式推导,取1至n 1方向为纵坐标抽x方向,过1点与其垂直的方向是横坐标轴y方向。此时终点坐标计算公式为:  相似文献   

11.
现行《煤矿测量试行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中规定:陀螺定向的观测顺序应为:3(测前地面测定仪器常数次数)——2(井下测定陀螺方位次数)——3(测后地面测定仪器常数次数)。其定向精度用下式评定 m_α=√((m_Δ~2)/(n_Δ))+((m_t~2)/(n_t)))式中 m_Δ=±√([VV]/(n_Δ-1)——陀螺定向时一次测定中误差;  相似文献   

12.
采用导线方式测设控制点,严密平差需解决边角观测值权确定的问题.测角中误差预期值取技术“规范“中导线测量精度规定的测角中误差.对测后任意形状的单一附合导线,按角度闭合差经过调整,先评估测角误差引起的导线终点误差,再通过变换测边误差和测角误差,对导线终点误差影响的比例,评估测边中误差预期值,以此确定边角现测值权,通过平差试验,获得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南京钟山煤矿,在东三采区轨道上山贯通施测中,形成一个有三个内角一个外角图形,有三个交叉点的空间交叉闭合多边形。导线前进方向如图1所示,观测右角,测角37个。关于空间交叉闭合多边形角度闭合差的计算问题,在中国矿院编著的《矿山测量学》一书中已做了较详细的论述。原文中的计算公式为:∑β=180°[n-2(P-K)]。其中,P为内角图形个数,K为外角图形个数,n为闭合导线角数。原文的图形如图2。当交叉点的个数为奇数或偶数时,计算公式∑β=180°[n-2(P-K)]变为以下两种公式,当交又点为奇数时∑β=180°n,当交叉点为偶数时∑β=180°(n±2)。应用式∑β=180°[n-2(P-K)]来计算图1闭合交叉导线角度闭合值;  相似文献   

14.
经纬仪导线中加测陀螺定向边可以减少导线终点的位置误差这已成为定论。但当欲测导线总长已知,且终点允许误差一定时,加测几条陀螺定向边为宜?加在什么位置最佳并取得最优的成果是实际工作中应当考虑的问题。导线的精度取决于测角量边的精度,导线的形状和测站的数目,及边的长  相似文献   

15.
在井下和城市测量中,规范一般规定:测角中误差m_β≤±15″或20″;量边中误差按下式计算: m_1~2=a~2l b~2l~2式中a和b分别为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影响系数。对水平量边,a=0.0005m~(1/2);b=0.00005。但测量的实际精度往往与规范规定的精度不相符。因此,有必要根据所用的仪器、测量方法以及作业条件来确定角度测量与长度测量的精度。鉴于过去对求系数a、b的方法不够合理,本文拟用环形导线闭合差来求测角误差与量边误差系数。  相似文献   

16.
在矿山测量工作中常会遇到井巷贯通问题,为作到优质、快速完成贯通工程,本文就测量起算资料的引用、导线形式的选择以及如何减少测量工作量等问题,结合理论谈谈自己的认识。1理论要求支导线在最远点位置误差公式为:改写成相对误差形式为:m。——测角误差a、b——量边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系数R.——导线终点与各点联线在纵横坐标轴上的投影长I-——边长ti)——导线总长由上式可看出,测角误差的影响与导线形状有关,直伸形导线影响最大,曲折形导线次之,闭合导线最小;量边偶然误差的影响与导线的总长度成反比,与导线形状无关;量…  相似文献   

17.
本文指出导线网的结构在通常情况下没有传统的三角网及边角网坚强,特别是远离已知点的导线点的点位中误差和相邻路线的中间点间相对点位中误差一般都较大,有时甚至很难达到点位精度要求。由此提出了在导线网中加设长边测边测角三角形的优化设计方案,导出了已知导线网起算数据的相对点位误差时,对本网精度进行精确估算的实用公式,并对导线网的边角权匹配进行了讨论。进而总结得出:导线网中加设长边测边测角三角形,能有效地改善已知点分布不良的情况下导线网的网形结构和提高导线点的点位精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在“巷道贯通误差预计计算方法之探讨”(以下简称“方法之探讨”)一文中,讨论了巷道贯通最佳相遇点的位置问题和整个巷道上各贯通相遇点误差预计的通用公式,解决了一般误差预计方法存在的两个问题:1、在贯通相遇点K的平面重要方向上(x的方向上)的偏差中,不能确定出具有最小误差的贯通点的位置;2、当改变贯通相遇点时,必须重新进行计算。并使公式简单明了化。然而用在实际中还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当采用“方法之探讨”一文中的公式预计巷道贯通误差大干限差要求时,得改变贯通误差参数—m_(β上)、m_(β下)、m_(α_0)等使之满足限差要求。由于改变了误差参数就会引起贯通最佳相遇点的位置变化。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套确定贯通误差参数的计算公式,来进一步补充“方法之探讨”一文中的公式。  相似文献   

19.
贯通测量误差预计的目的,是正确合理的进行贯通测量方法设计。当贯通测量进入直线方向标定时,可按贯通测量两端导线多次测量的实际精度(即点位误差和方位角误差),进行即将贯通的误差预计,若误差偏大,可采取措施进行补救,以达到确保巷道贯通,满足生产的要求。 现从理论计算并结合平局某矿实例,讨论这种误差预计的方法。1 求贯通巷道两端导线最末点的点位误差与最末边方位角误差 如图:若A端为主斜井及石门导线末点,求A点点位中误差m_A和方位角中误差m_(α12-A)。A端导线共测量n次,若各次测量的不符值为  相似文献   

20.
针对闭合导线施测中忽视连接角和连接边观测误差的情况,提出减少闭合导线连测误差的两种处理方法:内业平差法和外业平差法。在施工中均具有良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