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根据某矿厚松散层、大采深、长工作面、机械化采煤条件下2个初采和1个重复开采工作面观测站实测资料,通过移动变形计算和规律分析,获取了基于概率积分法的地表移动变形预计参数,从地表移动持续时间、下沉状态、地表移动盆地特征、概率积分法参数等方面总结了重复开采与初采时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的差异,为类似地质采矿条件下的重复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浅埋隧道开挖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应用随机介质理论,分析了桐油山连拱隧道浅埋段开挖引起的沿隧道纵横向的地表移动与变形,推导了复杂隧道开挖横断面的简化计算公式。根据中导洞开挖后的地表量测数据反分析获得地表基本移动参数,采用比例法获取隧道正洞计算所需的地表移动参数,然后对隧道正洞开挖后的地表移动和变形分布进行了预测,并据此判断隧道开挖对地表住宅楼的影响。计算结果对指导隧道的施工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淮南某矿区为例,用有限元分析了厚表土层下煤矿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地表倾斜、水平移动及孔隙水压的变化规律,总结了地表移动的基本特征和相关参数;同时分析了位于该矿首采区的铁路桥因地表变形产生的附加内力的变化,为采动区的建筑物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怀良 《山西建筑》2003,29(11):30-31
介绍了地表移动观测站的设计,阐述了地表移动和变形参数的确定,指出地表移动观测站的观测可采用常规方法和使用光电测距仪替代普通水准测量进行。  相似文献   

5.
针对开采沉陷地表移动变形监测中获取的不同时间、位置的离散数据,采用移动最小二乘法拟合,获取了在时间和空间上连续的变形量,更加精确的分析地表移动变形的过程,经过实例检验,移动最小二乘法能在不依赖于既定模型的情况下有效利用离散的地表变形数据,达到分析及模拟地表移动变形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采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测度理论导出了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周围地表移动变形问题分析的数学模型,并用该模型对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周围地表移动变形工程实例进行了具体的计算分析。将理论分析结果与现场实测资料比较。二者吻合得较好。这一结果表明。导出的模糊测度理论模型适用于预测分析城区深基坑开挖引起周围地表移动变形问题。  相似文献   

7.
翔宇磷矿山体下开采安全预测与技术决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翔宇化工公司磷矿具体情况,根据山区采矿岩体移动变形的特点,通过采用Fuzzy测度理论,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将该模型用于地下采矿岩体移动变形分析及山体稳定性预测。该模型既可以分析水平地表下采矿岩体移动变形:又可用于分析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采矿岩体移动变形;并可用于地下采矿引起地表变形及其影响范围的预测分析,适用范围较为广泛。使用本文所建模型对磷矿开采后岩体移动变形及其对该矿5-2块段所对应的上部地表山体稳定性进行了具体计算和预测分析,并提出了可行的安全开采技术方案。可供地下矿山开采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2)
对煤矿地下开采导致的地面沉陷进行观测站设计并进行地表移动观测与分析,对于保障煤矿安全生产、预测地表沉陷范围、降低开采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建新煤矿4210工作面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地表移动站设计,采用实地观测法对该工作面进行地表移动观测,以获取本地区特有条件下,因地下煤层开采后,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及破坏规律,并计算获得各种移动角、边界角、最大下沉角、充分采动角等数据,为矿区规划、环境评价、矿井设计、以及安全合理的留设保安煤柱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背斜构造矿层开采地面沉陷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曲面分布矿层进行地表移动预计时,通常是把曲面分布近似地当作平面分布来处理,例如把背斜构造形式的矿层简单地分为几个斜平面,然后利用多工作面开采地表移动预计方法进行预计,这样则会降低地表移动预计精度。本文介绍一种根据概率积分基本原理、利用曲线积分建立起来的地表移动预计新方法,并讨论了积分区间划分及计算坐标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李涛 《山西建筑》2010,36(10):358-359
指出新建矿井的地表移动参数对矿井的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在某矿首采工作面地表设立观测站,并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了该矿地表移动的基本参数,为今后的开采预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软岩地层深部地下大面积开采岩体移动变形预测问题,利用弹塑性力学理论建立了相应的预测分析理论模型。用所建立的弹性理论模型对某铁矿地表移动变形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将理论预测结果和实测资料进行了对比。文中用弹塑性有限元法分析了不同弹性模量、泊松比、内聚力、内摩擦角等物理力学参数对地表下沉的影响;对软岩地层深部开采地表移动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弹性模量对地表下沉影响较大,而其他参数影响较小。结果表明,弹塑性力学方法适用于分析软岩地层大面积开挖岩体移动预测问题。  相似文献   

12.
陈芳等 《工程勘察》2014,(4):76-79,83
为监测地下煤炭开采对某矿工业广场主井井筒造成的影响,建立了井筒地面监测系统,布设了由52个监测点和2个基准点组成的变形监测网。本文在介绍井筒监测网的布设方案、观测方法和各期观测成果质量评价结果的基础上,通过移动变形分析,以主井附近地表监测点的移动变形量为例,采用3DMS系统绘制井筒附近地表监测点移动变形过程图,结合地质采矿条件和监测时间,分析了主井附近地表受开采影响的移动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13.
裴世红 《山西建筑》2010,36(36):73-74
通过对矿区地质条件及地形地貌的综述,研究了矿区地表移动观测站布置、地表移动与变形动态分布特征以及地表移动规律,结果表明:该区地表沉陷规律基本符合山区地表移动规律。  相似文献   

14.
鲁中矿区地下开采对竖井井塔楼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针对鲁中矿区软岩地层地下开采引起岩体移动变形及竖井井塔楼倾斜变形的工程实际情况,将该矿区深埋金属矿体开采引起的岩体移动变形这一客观现象视为一随机事件,建立了开采岩体移动分析数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开采引起采区岩体移动变形及竖井井塔楼所处地表移动变形进行了具体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理论预测值和工程实际观测结果吻合很好;在软岩地层条件下,矿体开采地表移动变形的影响范围有随着采深的增加而逐渐增大的趋势。这些结果可用于矿山竖井及井塔楼的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15.
康鹏远 《山西建筑》2014,(25):113-115
以山西省某煤矿采空区及其影响的村庄为例,通过任意形状、多工作面地表沉陷预计程序(ryxyj.exe)进行预计分析,得出了采空区地表变形值及曲线图,通过地表稳定性活化分析,得出该采空区采深小于65 m区域内,采空区上方修建地表建筑可能引起已稳定区域地表的重新移动与变形;而采深大于65 m区域内,采空区上方修建地表建筑物,已稳定区域地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地表不会产生不均匀的移动与变形。  相似文献   

16.
官庄铁矿深埋破碎矿体开采岩体变形测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量实测资料为基础,分析官庄铁矿北区深埋破碎厚矿体开采引起的围岩变形和地表移动规律。实测结果表明,官庄铁矿北区地表下沉属于连续下沉,岩层破坏主要是缓慢型破坏。分析过程中,把几种实测分析方法和数值分析法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岩体移动变形综合研究方法,对地下开采引起的岩体移动机制进行具体分析。分析中所采用的实测分析类方法包括蠕变试验分析、地表移动观测分析、围岩变形监测分析、原岩应力量测分析;数值分析类方法包括ANSYS和FLAC。结合官庄铁矿工程实例,通过具体测试分析,探讨深部开采岩体移动变形规律及特点,即深部开采覆岩移动变形具有均匀、整体压缩变形等特点,地表移动连续且周期较长。实践证明,所采用的综合研究方法是分析岩体移动和地表下沉机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山区地表移动的相似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9,他引:11  
 将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应用于山区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问题的研究。以山西阳泉矿区某矿为地质原型, 制作了两个模型, 分别模拟相同地层条件下山地与平地受采动影响的移动变形情况。通过对模型的观测资料的分析与处理, 揭示了山区地表移动与变形的特点和基本规律。为解决山区采矿工程中建筑物保护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对进一步研究适应于山区的地表移动预计方法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陡倾结构金属矿山地下采矿引起的地压显现、地表塌陷和建构筑物损坏等问题,以金山店东区下盘为研究背景,首先根据地下、地表现场破坏调查与监测数据得出岩层移动基本规律,然后结合地质条件,通过理论分析研究岩层移动机制。地下采空区附近靠近F1断层处巷道出现地压现象,原因是采矿引起的F1断层滑移。地表变形从开采至今经历了3次加速阶段,加速变形点与采矿进度、陡倾结构引起的地表塌陷与地下巷道破坏的时间吻合。陡倾结构岩体的变形破坏是由深部逐渐传递到地表,导致地表移动和建构筑物开裂。下盘采空区附近围岩分析模型简化为悬臂梁模型,得到围岩破坏的机制为开采诱发F1断层滑移引起陡倾结构岩柱弯曲倾倒破坏,各柱体破坏贯通并沿着破坏面滑移。陡倾结构面是引起下盘岩层大规模移动的主要原因,这种特殊的岩层移动机制导致监测所得的移动角明显小于设计的移动角。  相似文献   

19.
岩层移动的组合岩梁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6  
提出了采场上覆岩层移动的组合岩梁模型,将岩层移动的关键层、岩层组合以及层间离层统一在组合岩梁模型的体系中,建立了关键层、岩层组合以及层间离层的统一判别准则,并进行了实例分析。对组合岩梁模型在岩层移动规律研究、地表沉陷控制以及在矿井瓦斯防治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组合岩梁模型的建立,为采场矿压和岩层移动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李晶晶  索效荣 《山西建筑》2009,35(35):91-93
采用概率积分法对温家沟煤矿采煤引起的地表变形进行了预计,得出采后地表移动变形最大值。根据变形值分析了开采对地表建筑物和附属物的影响,为制定地表塌陷防治措施和生态恢复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