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历史性建筑作为我国文化遗产,我们应对其加强保护,但也并不排斥合理开发。在大规模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同时做好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开发工作是我们关心的重点。本文分析了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意义与问题,并提出了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韩森 《华中建筑》2001,19(6):21-22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一书中朦胧地指出了历史研究的不同层次和不同功能。他把历史研究分为下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白描性历史,主要回答过去“是什么”;第二层次是反思性历史,主要回答现在“为什么”;第三层次是哲学性历史,主要回答将来“干什么”。在黑格尔看来,历史研究层越高,就越有功利价值,越富有时代意义①。  相似文献   

3.
以大连东关街历史街区为例,采取实地调研取样的方法,阐述了历史街区建筑立面材质与色彩特征,指出当今在历史街区保护过程中对材质和色彩的破坏现象,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4.
傅欣 《华中建筑》2009,27(10):147-149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汉大学的校园历史建筑有其独特而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中国近代高等学府建筑的佳作和典范。在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后依然散发着昔日的光辉,记录着它所经历的历史与沧桑。武汉大学历史建筑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对中国近代建筑发展历程中解决传统与现代、民族化与国际化的结合问题上,提供了一定的启示与示范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历史建筑的再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露易 《时代建筑》2001,(4):14-17
如何使历史建筑获得新生,这需要对历史建筑作深层解读,需要富于创造性地为历史建筑确立一种新的存在方式。西方建筑师在历史建筑的改造与再利用上为我们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更新观念 拓宽设计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世界建筑的发展历史出发,指出建筑的变革源于建筑技术的进步,建筑技术的进步为建筑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介绍了索膜建筑的历史、发展和应用。概述轻钢结构在世博会的应用,从二个建筑实例中,论述了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的作用,指出新的建筑技术在现代建筑中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姜海纳 《建筑师》2013,(3):86-92
本文以"中国建筑研究室"从1953年4月正式成立到1964年研究室被迫撤销,隶属关系数度变更的历史始末为线索,结合档案文献与人物访谈,特别记述了"中国建筑研究室"初创时期的历史史实。及在刘敦桢的领导下"中国建筑研究室"的调研发现和重要学术研究成果。真实再现了"中国建筑研究室"的历史,阐释其对中国建筑历史理论研究的影响和贡献。  相似文献   

8.
意大利费拉拉大学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座没有校园的大学,系科分散在历史城市费拉拉的各个角落,独立占据着历史建筑。长期以来,学校与城市的关系相对隔阂;到了20世纪后期,在新思想的催动下,大学和城市的规划融为一体,充分利用了费拉拉特色的历史遗产——城墙,整合了大学建筑和历史城市的资源,大学建筑成为文化活动和各种事件的载体,融入城市,而且为城市保持了高水准的文化价值。同时,在修整城墙项目中积累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也充分地运用在其后的历史建筑改造中,创造了出色的教育建筑空间。  相似文献   

9.
"无障碍环境"概念建立以来,对残疾人服务逐渐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历史建筑由于建造年代久远无障碍环境未考虑,其珍贵的人文历史价值又吸引着现代人们前来参观,英国残疾人歧视法令规定所有服务提供方都应为无障碍功能做出适当的调整,英国博览类历史建筑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去完善建筑内外的无障碍功能。本文通过苏格兰博物馆的无障碍改造实例研究历史建筑在"无障碍环境"设置方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吕淑梅  刘莹  周洪军 《华中建筑》2008,26(4):174-177
该文通过分析武汉历史古建筑、历史街区、近代建筑及现代建筑的特色,提出了建设武汉未来城区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