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淼 《中国新通信》2015,(2):108-110
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缓冲电路对抑制IGBT开关过程中产生的尖峰电压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无损缓冲电路的原理及特点,结合原有RCD缓冲电路,探索研究了一种新的适用于IGBT逆变桥的无损缓冲电路,并采用Saber软件对两种电路进行了仿真分析,对比比较了两种缓冲吸收电路的优缺点。仿真结果验证了新无损缓冲电路抑制IGBT关断过电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提出在三相单级整流器使用一种新型的无损吸收钳位电路,它一方面将存储在变压器漏感里的能量无损的转移到负载,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降低次级整流二极管的电压应力。文中对该电路原理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韩明武  刘杰  杨世彦   《电子器件》2005,28(4):817-819
针对大功率反激式变换器.以改善开关器件的运行条件、提高变换效率为目的,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有源无损缓冲电路拓扑结构,通过该电路拓扑结构在电流断续状态下的5种工作模态,定量分析了电路的工作原理,并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了该电路拓扑结构的实用性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开关电源的电磁干扰研究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开关电源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了其产生电磁干扰(EM)I的原因及其造成的危害,给出了几种抑制其谐波干扰的方法,如:滤波、屏蔽、接地技术等。重点研究了软开关技术,PFC主电路采用无损吸收缓冲网络,使开关管实现了零电流开通和零电压关断。通过对其开关管工作原理的分析,说明了此电路在改善电流谐波、降低开关管的开关损耗、提高转换器工作效率方面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5.
冯文江 《电讯技术》1991,31(2):59-63
本文在传统的buck/boost直流一直流变换器的基础上,通过在开关两端加入反向二极管,并引入谐振电路构成一种新型的电路形式。这种电路具有零电压开关特性,因而有效地消除了开关过程的功耗,提高了转换效率。通过对电路的稳态分析,求出了状态表达式,导出了无损工作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这种电路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6.
0225652HFC双向系统的噪声测量(刊]/陈韬//电视技术.—2002,(7).—98~99(L)0225653微波电路基片复介电常数无损测量的简单方法[刊]/ 田步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2,29(4).—543~546(K)提出了一种无损测量微波电路基片复介电常数的简单方法。该方法把被测材料及取样器等效为测量网络与误差网络的并联,得到了复介电常数无损测量的计算公式。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场”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Π源DC-DC变换器输入电流不连续、升压能力不强、电路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型Π源DC-DC变换器拓扑,在保留传统Π源DC-DC变换器所有优点的同时,新的拓扑利用由电容、电感和二极管构成的无源吸收回路来吸收漏感能量,从而抑制输出电压尖峰。该网络不仅具有更高的电压增益,而且连续的输入电流特性使其能够应用于现代能源系统。对网络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并用仿真和实验进行了验证,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了该变换器的有效性及其作为高升压DC-DC转换器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于志  王卫  徐殿国   《电子器件》2007,30(1):100-104
提出了一种用于投影光源的高性能电子镇流器.主电路采用无源无损的缓冲电路,减小了由于续流二极管反向恢复所引起的开通损耗,提高了镇流器的效率.以数字控制器为核心,结合模拟方式的PWM控制,实现了恒功率控制.分析了镇流器的工作原理并给出了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镇流器具有电路简单、可靠性高的优点,实验样机的效率达到了94%.  相似文献   

9.
本文扼要介绍了缓冲电路的产生与发展。今天无损缓冲电路已成为实现软开关的重要技术之一。本文以单管功率变换电路为例,介绍了几种典型无损缓冲电路拓扑,介绍了缓冲原理与电路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几点网络组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扼要介绍了缓冲电路的产生与发展.今天无损缓冲电路已成为实现软开关的重要技术之一.本文以单管功率变换电路为例,介绍了几种典型无损缓冲电路拓扑,介绍了缓冲原理与电路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几点网络组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采用TDLAS技术的玉米种子活力快速无损分级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快速、无损地检测种子活力是目前种子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基于种子呼吸与种子活力的关系搭建了基于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高光谱(TDLAS)技术的种子活力快速无损检测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分布反馈式激光器及其控制电路、光电转换及放大电路、数据采集电路、上位机软件以及基于多次反射池结构的种子呼吸CO_2浓度检测池构成。检测池的容积为1.5 L,光程为16 m,激光光源波段为2004 nm。基于朗伯比尔定律,采用波长调制吸收光谱技术利用二次谐波反演出种子呼吸过程中产生的CO_2浓度。根据种子呼吸CO_2浓度的大小确定种子活力的强弱,并将其与发芽出苗实验获得的活力指数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CO_2呼吸强度的变化量与种子活力等级指数的相关性在0.9以上,即基于TDLAS技术的种子活力快速无损检测系统能够精准、无损、高效地反映种子活力的强弱。这一研究为采用TDLAS技术进行种子活力无损检测分级提供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2.
在硬开关条件下,功率器件的开关频率越高,其开关损耗越大,致使变流电路的效率降低,并且功率器件的发热量增大,温升提高,这极大限制了变换电路在大功率场合的应用。据此,文章研究了无整流桥Boost软开关PFC电路。该电路省去了传统PFC电路中的整流桥,导通元件减少,导通损耗降低。同时,该电路引入了谐振网络,仅用一个有源辅助开关管实现了主功率开关管的软开关状态,辅助开关管也工作在软开关状态,提高了电路的效率。文中分析了主拓扑的工作原理及其特性,并进行了仿真试验验证,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无损吸收网络在电源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力介绍和分析了几种典型抚损吸收网络的原理,给出了设计方法以及无损吸收网络在典型的开关变换器中应用的例子。最后提出了在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基于DSP的大功率数字控制感应加热电磁炉,该系统采用DSP作为控制核心,主电路采用半桥谐振逆变电路,外围电路包括过流、过压、欠压、过功率和故障报警等保护电路。详细分析了半桥谐振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给出了其负载工作在感性、容性和电阻状态下的电路工作条件,并选择电路工作在感性状态才能确保主电路安全可靠的工作。最后制作了样机并给出了实验结果,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高强  孙浩  王卫   《电子器件》2007,30(1):105-108
本文提出了一种带有无源无损缓冲结构的级联式buck-boost校正电路,并成功地应用在高压式电子镇流器中.缓冲电路通过抑制反向恢复电流所引起的di/dt和漏源极电压的dv/dt,有效地减少了开关损耗和EMI噪音.Buck电路中的IGBT实现零电流开通和零电压关断,同时续流二极管也工作在零电压状态.研制的380 V交流输入,400 V直流输出,额定功率600W的实验样机,其功率因数达0.98,THD小于11%.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对RLC串联电路中总电阻R的变化对应的五种工作状态进行理论分析,针对具有负内阻电压源的RLC串联电路在实验过程中示波器很难采集无阻尼振荡波形的现象,指出因电容电压初始值不同而得到不同振幅的无阻尼震荡波形是示波器显示波形不稳定的原因,提出改进电路,并通过仿真及实验验证了改进电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新型无损箝位电路在单端正激电源中的应用,详细分析了工作原理,并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一种新型ZVT—PWM软开关BOOST变换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一种带缓冲电路的新型零电压过渡PWM(ZVT-PWM)软件开关BOOST变换器,缓冲电路的加入,使主,辅助开关都能实现软化,减小了开关管的电压和电流应力,提高了整机效率,对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分析,推导出了工作过程中各阶段的状态具体表达式,最后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验证,给出实验结果,实验证明,该电路结构简单,效率较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无损缓冲电路与软件开关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扼要介绍了缓冲电路的产生与发展,今天无损缓冲电路已成为实现软件开关的重要技术之一。本文以单管功率变换电路为例,介绍了几种典型无损缓冲电路拓扑,介绍了缓冲原理与电路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几点网络组成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无源无损缓冲电路拓扑结构的基础上,为了降低开关损耗,进一步提高效率,提出了在改进型无桥Boost PFC(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的基础上增加非最小电压应力电路网络。在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的基础上,研制了一台300W的实验样机。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无桥PFC电路拓扑具有通态损耗低、电流采样简单,不仅能实现开关管的零电压关断和零电流导通,同时续流二极管实现零电压导通和零电流软关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