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11月铝价触底回升。截至11月30日,LME三月期铝收于2088美元/吨,较10月底上涨9.7%。11月份LME三个月期货均价为1961美元/吨,较10月份下跌2.10%。截至11月底,LME铝库存量为520.7万吨,较上个月增加13万吨。11月份沪铝呈触底反弹走势,但反弹幅度远小于伦铝,国内铝锭库存高企、供应过剩是压制铝价反弹幅度的主要原因。截至11月30日,上海期货交易所三月合约收于15570元/吨,较10月底上涨1.5%。11月份沪铝三个月期货均价为15343美元/吨,较10月份下跌0.73%。上海期货交易所库存47万吨,较上月增加2万吨。国内外铝生产情况美国世纪铝业11月1日公布的收益 相似文献
2.
3.
4.
5.
十一月份,锌价先扬后抑,跌幅大于涨幅,较10月下跌12.93%,完全回吐了10月份的涨幅,最低跌至2019.5美元/吨。美元贬值趋势难变美元近期的大幅反弹主要是受爱尔兰债务危机重燃市场对欧元区的担忧情绪和朝韩军事交火事件的影响。虽然爱尔兰已经对外公布了预算“瘦身”计划, 相似文献
6.
7.
8.
2月份,国际铝价呈现出触底反弹走势。月初,价格延续之前的弱势而继续下滑;在触及1990美元/吨后,铝价获得明显支撑。2月26日,LME 3月期铝报收于2135美元/吨,较上月上涨了50美元/吨,涨幅为2.4%。 相似文献
9.
2012年,房地产业仍将经历一段艰难时期;汽车销售增速回升将是大概率事件;扩建电解铝产能令铝价上升空间有限;消费旺季到来才可能出现去库存化;铝锭大量进口将弥补国内产量下降所带来的空白;判断市场需同时关注政策走向。 相似文献
10.
受欧债问题可能进一步恶化的影响,投资者避险情绪大幅增加,这带动股市和大宗商品价格连续下跌,国际市场铝价表现亦不例外。9月30日,LME铝03报收于2160美元/吨,较8月底的2472美元下跌了312美元/吨,月度跌幅为12.6%,创下2009年1月份以来最大单月跌幅。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价格的连续下跌在未来或难以持续。 相似文献
11.
进入9月份以来,国际铝价两度出现冲高回落行情。价格在1900美元/吨和1950美元/吨两度遭遇阻力。9月17日,LME3月期铝在触及1977美元/吨后持续下滑。9月28日,LME3月期铝报收于1830美元/吨,较前一月下跌了65美元/吨,跌幅达到3.4%。 相似文献
12.
从目前影响铝价的因素来看,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库存持续下降、现货市场上货源稀缺的事实了,因此近期沪铝价格走势不再紧贴伦铝价格,更多的是看现货市场的“脸色”。纵观近期我国铝锭现货库存,自3月中下旬以来,处在持续下降的趋势中。据KTIC统计的数据显示, 相似文献
13.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 《中国金属通报》2009,(27):7-7
商务部商务预报显示:在原油价格持续下调压力下,国内铝价随外盘振荡走低。7月6日至12日的一周,铝价较前一周下降0.3%。上海期货交易所铝现货库存为17.3万吨,比前一周增加2.1%。目前市场消费低迷,预计后期国内铝价仍将弱势调整。
中国流通产业网分析认为,伦铝振荡回落、铝进口强劲以及库存增加成为限制铝价上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LME三月期铝11月份价格走出冲高回落行情。月初,LME三月/期铝延续之前的涨势,11月11日盘中一度上冲至2500美元/吨高点,之后在中国调控政策及爱尔兰债务危机的打击下,价格大幅下挫,价格一度下探至2200美元/吨下方;月末随着危机的缓解,价格逐步企稳反弹。11月30日,报收于2280美元/吨,较前月下跌3.14%。 相似文献
15.
8月初,伦铝与沪铝双双创2个月以来新高。中国基本金属需求增长开始下降至过去十年经济周期中的底部,而这一位置通常会有强烈反弹,这也是近期铝价跟随基本金属价格强劲反弹的部分原因。资金面宽松有助于铝价反弹行情。 相似文献
16.
2010年,国内外铝价重心显著上移。2011年,结构性过剩依然是铝市的主题。铝价运行更加贴近基本面,整体趋势震荡向上。铝价面临的主要风险是流动性收紧以及高库存集中出库。预计铝价将继续在成本曲线寻得稳定底部支撑。 相似文献
17.
9月份,沪伦铝价维持震荡。供过于求忧虑重新浮现并盖过经济数据利好:沪伦两地库存高企压制铝价上行空间;闲置产能重启加大过剩程度;经济数据好转及美元指数下滑对铝市提供支撑;铝市短期继续维持盘整,长期涨势不变。 相似文献
18.
19.
近期国内铝价走出了历史新低,使整个产业链都受到了巨大的;中击。国内的铝产业出口以产成品出口为主,铝锭即使调整了出口关税也难以改变以铝板带出口为主的出口结构,而国际市场的铝锭过剩也限制着国内的出口。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经济前景不容乐观且锌供需过剩情况仍十分严重的情况下,国际投行通过对锌注销仓单的把持给市场造成需求回升的假象并使得锌价连续五周出现回升,但这种价格回升之势并未获得有效支撑,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与回落风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