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阿勒泰电网位于新疆北部电网,与主网仅通过单通道联络,而网内集中了风电、水电、光伏、火电4种电源。在联络通道送电极限一定的情况下,如何最大限度地接纳和利用好可再生能源成为电网运行所需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对阿勒泰地区可再生能源出力特性进行分析,找出各电源出力特性规律,分析了风电大发对电网经济性的影响,提出可再生能源利用原则。所得结论有利于地区的电力电量平衡、调度计划的制定,且可以有效提高清洁能源的消纳能力及为风光水火电力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大规模分布式新能源发电资源接入受端电网的情况下,如何能够在保证受端电网并网点处暂态电压稳定性的同时,优化受端电网新能源发电机组的出力,是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文章研究一种基于短路比约束的受端电网新能源并网出力优化方法。首先,通过构建受端电网等效模型,分析分布式新能源发电机组接入后,受端电网暂态电压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其次,结合短路比的物理含义,建立新能源电网并网短路比模型,并将其作为研究受端电网并网点暂态电压稳定性的关键指标;再次,以受端电网新能源弃电成本、火电机组运行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考虑短路比等其他约束条件,建立受端电网新能源出力优化模型,并进行求解;最后,仿真验证所建立的模型,结果表明,优化模型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受端电网中新能源的出力水平。  相似文献   

3.
上海具有较为有利的风力发电开发条件,风电装机规模逐年增加。而风电场出力的不确定性对电网运行的影响也逐步显现。为应对风电场出力的波动性,在电网运行中采取相应措施,对风电场的出力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对历史出力数据的分析,研究了上海电网并网风电场的年度发电利用小时数、出力范围和分月发电量分布,分析了风电场日出力曲线的形态和波动性,研究了各风电场之间和风电场各日之间的出力相关性,并对海上风电场和陆地风电场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在“双碳”目标下,山东省将进一步加快能源转型步伐,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然而,在山东省新能源快速发展的同时,新能源消纳问题日益凸显。以山东电网为分析对象,开展新能源消纳关键措施研究。分析了山东新能源消纳现状,总结了新能源消纳问题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归纳影响新能源消纳的关键因素。针对这些关键因素,系统性地提出了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各项措施。以山东电网2025年规划数据为基础场景,利用时序生产模拟方法对这些措施进行量化分析,为合理制定新能源消纳措施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5.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及并网给传统电网的规划及运行均带来了挑战及冲击。该文提出一种考虑新能源出力相关性及不确定性的分布式发电规划策略。该方法首先基于Cholesky分解同时获得满足风电出力分布及风电场出力相关性的新能源出力抽样方法。然后,考虑新能源出力的不确定性,提出一种基于新能源多场景出力的概率规划模型。随后,基于该模型规模庞大、约束非线性特点,提出一种基于节点有功变化的部分线损计算策略。最后,在IEEE 33节点测试系统上进行了测试,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从时间和空间分布的角度,提出风电场时空出力特性的分析框架,包括单一风电场的长期出力特性和短期出力特性分析、风电场集群长期波动相关性和短期波动互补性的分析方法。利用所提分析框架和指标,以海南文昌风电场为例,开展风电出力特性分析;以海南文昌(1座风电场)、儋州(2座风电场)、东方(2座风电场)以及海南全省风电集群为例,开展风电集群效应分析,验证分析框架和指标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杨建设 《风能》2012,(11):60-62
从风电和火电各自出力特性的一般概念入手,引申出风火打捆运用方式下联合出力的表达方式和特性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大规模新能源渗透是未来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特征,新能源高比例消纳和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高效运行之间存在一定矛盾,从系统整体经济性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新能源送出合理消纳率的计算方法。 方法  该方法以新能源接入的增量总成本最低为目标,综合考虑了电网消纳成本、新能源弃电成本和环保成本等,系统研究了合理消纳率关键影响因素。 结果  通过实际海上风电、陆上风电及光伏等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通过多算例的集中探索,总结新能源送出合理消纳率及送出方案选择的一般性规律。 结论  所提方法为未来高比例新能源接入下的电网规划提供新思路,为指导后续新能源接入系统、调度运行等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前云南省电力供需形势分析时,仅将全省单个电站或流域的出力特性简单叠加作为全省水电出力特性,未将全省水电作为一个整体深入研究,忽略了不同河流水文的差异。为此,统计了云南省六大水系上多座水电站近54年的来水情况,分析了流域内和流域间的来水补偿特性,提出了基于年均发电量的全省水电集群方法,并以实例验证了集群后全省水电出力曲线与单电站出力曲线简单叠加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杨建设 《风能》2012,(5):46-49
对于我国风电基地开发建设特征,本文对基地风电出力特征和电力送出方式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对于出力特征的分析计算,要选用具有代表性的风电基地基础测风塔测风数据,并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风电的保证容量和有效出力。对于电力送出方式,本文在对典型送出方式的曲线表达分析基础上,描述了"风火打捆"的风电容量确定和"风火打捆"情形的出力保证率曲线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海洋能分布式发电技术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分布式发电技术的优点,分析了海洋能发电的优点及利用形式,展望了海洋能分布式发电技术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温差发电技术及其在节能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郑艺华  马永志 《节能技术》2006,24(2):142-146
温差发电技术是利用热电转换材料直接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的发电技术,具有无运动部件、体积小、重量轻、移动方便和可靠性高等特点,是绿色环保的发电方式。随着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温差发电技术在节能领域的应用日新月异,它是合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海洋温差、余热和废热等热能转换为电能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3.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全球能源危机和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太阳能作为理想的可再生能源受到了许多国家的重视。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正在迅速发展,应用的规模和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已成为当今世界新能源发电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在介绍太阳能光伏发电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相关重要技术,论述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主要应用方式和应用领域,并分析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超级电容器储能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超级电容器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储能元件,具有功率密度高、寿命长、无需维护及充放电迅速等特性。叙述了超级电容器的分类、储能原理和性能特点,介绍了超级电容器目前的应用领域及应用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生物质能及其利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解决当前能源、环境问题的根本方法是开发利用新能源,而生物质能具有清洁、数量大、可再生等突出优点,是常规能源的理想替代能源.文章介绍了生物质及生物质能,对目前生物质能的利用技术现状作了系统介绍,论述了生物质能利用的远大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新一代能源动力系统的研究方向与进展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林汝谋  金红光  蔡睿贤 《动力工程》2003,23(3):2370-2376
基于有关的研究,从世界能源发展与结构变化的趋势以及能源科学开拓发展的背景,归纳分析了新一代能源动力系统发展的5个主要研究方向与进展;热力循环创新与能量转换利用新机理,多功能的能源动力系统,多能源的综合利用系统,无公害的能源动力系统以及中低温能源转换利用系统等。图12本20  相似文献   

17.
李英海  万元 《水电能源科学》2012,30(3):71-73,102
针对现行水电厂发电效益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水电厂发电效益评价模型,该模型在已知实际入库流量和电网的峰—谷、丰—枯电价基础上,综合考虑各时段水电厂可用机组台数、机组容量、水库水位、过机流量等约束条件,以年度发电效益最大为目标,优化计算水电厂理想发电收益动态线及电量动态线,并与水电厂实际发电收益及电量对比分析电量及效益差率。实例应用结果表明,电量差率和发电效益差率可直观反映水平厂年度及各月电厂发电任务实际完成情况,对水电厂年度效益评价与绩效考核均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鉴于监测数据的准确度对反映监测体的性质非常重要,但因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不可避免地存在粗差或异常值,因此必须对监测数据进行误差处理与分析。进而采用改进的未确知滤波法探测定位粗差,同时引入粒子群算法对改进的未确知滤波法中的参数进行搜索优化,建立了数据预处理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边坡的位移观测值检测中,并与传统的莱因达准则的探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数据预处理模型探测精度较传统方法有明显提高,结果更加科学可靠。  相似文献   

19.
对迄今为止有关太阳能热气流发电技术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其中包括作者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的热力学循环,HAG效应,带有蓄热层的系统以及带有透平的系统耦合数值模拟等,并对下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