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采用最先进的3D电磁场仿真软件对RapidIO高速串行总线进行了板级信号完整性仿真,在前仿真中对关心的设计参数进行了有效评估,形成了可信赖的指导数据;后仿真对实际设计数据进行了验证,修正了不理想的设计参数。仿真手段彻底改变了依靠经验和反复试验的设计方法,成为高速串行传输技术中不可或缺的设计手段。 相似文献
3.
日本ダイワ公司开发出新的积层法技术“AGSP”,介绍“AGSP”印制板工艺过程和性能特点,特别在可靠性方面极好。 相似文献
4.
5.
任意层互联技术是最先进的HDI技术,主要应用于高端智能手机。文章介绍几种主要的任意层互联技术,以及汕头超声印制板公司对该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7.
随着雷达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新一代雷达系统数据传输交换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中分析了几种高速串行互联技术的特点,介绍了RapidIO互联技术在雷达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基于线阵电荷耦合元件 (CCD) 成像原理的调焦调平系统强实时性、高同步性及高数据率的特点; 设计了一种基于串行RapidIO 总线协议的光纤通信测试系统。该系统以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FPGA) 为控制核心; 以光纤为传输介质; 通过串行RapidIO 总线协议完成对调焦调平系统性能验证过程中的指令控制和图像数据传输。基于双存储器 (FIFO) 缓冲的SRIO 接口设计使得该测试系统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和实用性。测试结果表明; 该系统光纤接口数据传输速率达440 MB/s; 能够满足调焦调平系统性能验证对数据传输速率及正确性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满足阵列信号处理对高数据吞吐量平台的需求,介绍了一种全双工的串行总线接口技术,阐述了该技术在阵列信号处理平台设计中的应用,解决了高数据吞吐量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速数字电路PCB中传输线间串扰的严重性,从精确分析PCB中串扰噪声的角度出发,在传统的双线耦合模型的基础上,采用了一种三线串扰耦合模型.该模型由两条攻击线和一条受害线组成,两条攻击线位于受害线的两侧,线间采取平行耦合的方式.利用信号完整性仿真软件Hyperlynx对受害线上的近端串扰噪声和远端串扰噪声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不同的传输模式和传输线类型、信号层与地平面的距离、耦合长度、传输线间距和信号上升/下降沿等因素会对受害线上的近端串扰和远端串扰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分析仿真结果的基础上,总结出了高速PCB设计中抑制串扰的有效措施,对高速数字电路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MFC平台的开发,文章设计并研发了通信规约的网络串口服务器.本服务器一般用于管理嵌入式下位机的设备,服务器设计和进展主要体现在网络服务器串行的构建,其中包括构建和通信协议的开发,网络服务器通过通信从下位计算机接收传输数据连接,对下位机的最新状态进行实时显示,对返回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串口服务器的作用是利用串口通信... 相似文献
13.
14.
我国科学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军用设备得到高速发展,军用设备中高密度电路板(PCB)得到了广泛应用,高密度电路板(PCB)虽然具备更加强悍的性能,不过复杂的组装工艺使得其在生产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焊接缺陷,导致电路板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而想要对故障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技术人员需要对故障进行准确定位,同时判断故障的原因。本文就高密度PCB故障定位以及返修方法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电路板故障的处理和应对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深亚微米VLSI电路中互连线的几何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三维 L aplace方程的 Silvaco Interconnect3D模拟程序数值解 ,对互连寄生电容进行了计算 ,其结果用于 0 .2 5μm CMOS技术互连延迟及串扰的 SPICE模拟中。模拟结果表明 ,基于W/ P=0 .3~ 0 .4的布线准则可以获得最优的互连延迟与串扰 (Crosstalk)特性 ,通过优化互连线及驱动管的几何尺寸可以显著地减小互连线的延迟及串扰噪声。 相似文献
16.
阅读器(Reader)、上位机和电子标签(Electronic Tag)组成的庞大的RFID电路系统,必然导致信号完整性(SI)和电磁兼容(EMC)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就RFID系统EMC中的串扰问题产生的机理和影响因素,运用Allgro PCB SI仿真软件分析其抑制和改善的方法并对串扰进行仿真,通过拉大线距、减小介质... 相似文献
17.
研究分析无串扰传输理想模型的条件,根据高速高密度电路板中微米级、亚毫米级互连线电磁串扰特性研究需要,首次提出微米级平行互连线的测试结构设计。经射频电路理论分析推导了测试结构对系统串扰没有影响。构建了有、无测试结构的微米级平行互连线物理模型,仿真分析后,加工制作有测试结构的微米级平行互连线电路板。研究结果表明,当数字基带信号传输频率在0~3 GHz 范围时,无测试结构仿真电路模型、有测试结构仿真电路模型、有测试结构的实验电路板,三者串扰特性吻合;微米级平行互连线的测试结构设计合理,具有工程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Kwang-Yong Lee Teck-Su Oh Jae-Ho Lee Tae-Sung Oh 《Journal of Electronic Materials》2007,36(2):123-128
A chip stack specimen of a three-dimensional (3-D) interconnection structure with Cu vias of 75-μm diameter, 90-μm height, and 150-μm pitch was successfully fabricated using via hole formation with deep reactive ion etching (RIE), Cu via filling with pulse-reverse pulse electroplating, Si thinning, Cu/Sn bump formation, and flip-chip bonding. The contact resistance of a Cu/Sn bump joint and Cu via resistance could be determined from the slope of the daisy chain resistance versus the number of bump joints of the flip-chip specimen containing Cu vias. When the flip chip was bonded at 270°C for 2 min, the contact resistance of a Cu/Sn bump joint of 100-μm diameter was 6.74 mΩ, and the resistance of a Cu via of 75-μm diameter and 90-μm height was 2.31 mΩ. As the power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 through via, the S21 parameter was measured up to 20 GHz. 相似文献
19.
20.
新的作战对象和作战环境对现代雷达系统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具备同时多功能、复杂电磁环境对抗以及宽带成像和识别等能力。雷达系统数字化技术发展需要信号处理架构能够满足海量数据高速实时传输,并且运算节点可任意交换以及可重构能力。传输交换体系是构建大带宽、高密度计算实时处理系统关键技术。文中介绍了动态最短路径枚举路由技术,可实现基于RapidIO 协议处理平台的全交换拓扑结构;提出了可提升传输带宽和平台并行处理能力的并发静态枚举路由技术,可实现处理平台的网状多链路并行全交换拓扑结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