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石化企业是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重点排放源,开展VOCs成分谱构建和溯源解析工作对石化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综述了石化企业VOCs排放特征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石化企业VOCs源成分谱和溯源解析工作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建议完善采样和分析方法,利用数学算法,构建基于生产工艺的源成分谱,优化解析模型,形成一套完善的溯源解析技术,从而为石化企业大气污染物溯源提供理论、技术支持,有效实现石化企业安全环保一体化监控。  相似文献   

2.
石化行业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大气中VOCs的主要来源之一;理清石化行业排放VOCs的特征,构建完整、详细的VOCs源成分谱,是石化行业VOCs监管、控制、溯源的基础。从石化行业排放VOCs的来源、监测技术、源成分谱现状等方面综述了我国石化行业排放VOCs源成分谱的研究进展,为石化行业VOCs的监管与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 75 种牌号聚丙烯(PP)树脂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含量的分布区间,对 PP 粉料和粒料的挥发性有机物(VOC)进行了溯源,揭示了工业化生产过程中 VOC 的形成机理,为进一步从源头开发低 VOC 的 PP 树脂提供技术支持。实验结果表明,市售主流 PP 树脂的 TVOC 含量在 13.5 ~ 500 μg/g;所有 PP 树脂中的 VOC 均含有不同分子量的烷烃和烯烃,多为 C6H14,C9H20,C12H26,C15H32等碳原子数为 3 的倍数的烷烃和少量的 C6H12和 C9H18。VOC 的形成主要来源于两部分:聚合过程中产生的低聚物以及由熔融挤出造粒过程中 PP 热机械降解产生。提出了不同阶段 VOC 分子层面的形成机理,其中,来源于低聚物的烃类 VOC 存在较多同分异构体,主要由丙烯定向聚合复杂机理导...  相似文献   

4.
石化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源及排放量估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挥发性有机物(VOC)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城市和区域大气质量的重要污染物,其排放问题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介绍了挥发性有机物(VOC)的定义与石化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的排放源,探讨了挥发性有机物(VOC)各排放源的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对超重力(Higee)实验装置的气液分配构件进行适当改进的基础上,探究了Higee技术应用于石化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溶剂吸收的强化传质过程.实验结果表明,VOCs能够被吸收的最佳操作条件为旋转填料床(RPB)转速2000 r/min、温度10℃、VOCs进气含量4%(φ);与常规填料塔吸收技术相比,RPB气体...  相似文献   

6.
针对储油罐挥发气排放到大气中造成的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满足排放指标要求,降低能耗和污染,从影响排放的原因及损耗类型出发,采用瓦廖夫斯基-契尔尼金公式对储罐自然通风损耗、"大呼吸"损耗和"小呼吸"损耗的损耗量进行计算,并应用挥发气回收技术对储油罐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回收利用,将回收的油田伴生气进行燃烧或发电,截止目前38座储油罐的挥发气全部回收利用,总回收气量达到21 513 m^3/d,年创经济效益1 095万元,解决了环境污染的同时,提高了原油商品率。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炼焦行业发展中,主要是以常规焦炉为主,分为备煤、炼焦、化产回收等多个环节,本文重点分析炼焦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问题,目前主要是以有组织和无组织两种形式进行排放.但是由于现阶段,储罐VOCS的治理设施效果普遍比较差等诸多问题的影响,导致排放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此,要保证VOCS的治理设施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保证炼焦行...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传统尾气治理技术的原理和优缺点及VOCs处理流程,展望了新兴VOCs治理技术,提出了废弃预处理和深度处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般情况下,造成土壤出现挥发性有机物的来源是工业或生活废水的排放,这些废水在排放过程中将渗入土壤,从而对土壤环境造成一定的威胁.此外,石油和化工溶剂的意外泄露、工业企业的生产排污等,也会产生挥发性有机物,威胁生态环境.本文首先从挥发性有机物的概念入手,之后结合挥发性有机物的特征,对其进行了介绍,然后阐述了挥发性有机物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适应“十四五”期间大气污染防治形势,有效控制油田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针对某油田地面生产系统现状、原油生产工艺以及油田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点多、排放无规律且组分复杂的特点,按照GB 39728—2020 《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通过对油气生产、集输、储存各环节进行分析梳理,确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对象,并研究相应的治理措施,其中挥发性有机液体储存排放控制对象为某采油A厂4座净化油储罐和7座沉降罐(含水油),装卸控制对象为某卸油点的装载系统,甲烷排放治理对象为某站1处拉油点。对于挥发性有机液体的储存排放采用恢复站内密闭生产流程的治理措施;装卸采用法兰快速接头的半密闭装载方式;拉油点甲烷的排放治理,采用集输工艺。通过对以上油田挥发性有机物的治理,确保某油田挥发性有机液体储存和拉油点甲烷的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1.
为了建立石化行业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国内外土壤中VOCs的分析标准,综述了土壤中VOCs的前处理技术和检测方法,并对建立石化行业土壤中VOCs分析方法提出建议。我国目前已有7项土壤中VOCs的分析标准,但涵盖的VOCs种类偏少,分析对象主要为卤代烃和芳烃。土壤中VOCs的前处理技术主要有溶剂萃取、顶空、吹扫捕集和固相微萃取等,检测方法有GC-FID,GC-MS,GC-PID。由于石化行业土壤中VOCs污染物种类不仅包括卤代烃和芳烃,还可能会有酮类、醛类、烷烃、环烷烃、烯烃等,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污染物种类建立对应的分析标准,并探索适合石化行业的土壤中VOCs前处理技术和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建立了土壤中59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监测手段,考察了吹扫温度、吹扫时间和脱附时间等前处理条件的影响。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的检出限为0.1~5.0 ng/g,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12.5%,土壤空白加标回收率为68.7%~128.7%。所建立的方法可以满足土壤中VOCs的监测要求。从实际某石化企业污水处理厂土壤(简称石化土壤)样品的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大部分样品属于低浓度石化土壤样品,可以直接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测定;极少数高浓度石化土壤样品需要用甲醇提取-提取液进样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但对于含有未被识别的烷烃和C9以上芳烃污染物的土壤,除标准方法外,需要开发新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3.
通过非甲烷总烃(NMHC)和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概念和分析方法说明两者关系.并根据石油化工产业链的原材料、产品特点,简要分析各类石化项目排放有机废气污染物是以非甲烷总烃(NMHC)为主,还是以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为主,从而提出在石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合理使用非甲烷总烃(NMHC)、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气相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光催化降解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空气中除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s)的一般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何寻求一种经济有效并对环境友好的处理方法 ,是摆在研究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光催化降解气相中的VOCs是环境治理的新技术 ,日益引起人们重视。利用光催化几乎可以分解所有的VOCs ,而且反应条件温和 ,操作便利。非常适合于室内空气的净化 ,文中总结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工作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用Tenax.TA吸附管采集挥发性有机物。并以GC—FID进行测定的方法,对该方法标准曲线,精密度和回收率的试验研究,方法适合测定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石化行业有机液体储罐、废水处理系统、氧化脱硫醇尾气等无组织排放源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调查结果,提供了大量基础数据,并对十二五期间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治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胶莱盆地为-中生代陆相残留盆地,其暗色泥页岩主要发育于莱阳组水南段。运用野外露头、地震、钻井等资料,综合沉积相、古水流方向的研究,对水南段暗色泥页岩的展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多项分析测试技术,分别对胶莱盆地莱阳凹陷、平度-夏格庄凹陷、高密-诸城凹陷3个构造单元水南段暗色泥页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热演化程度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莱阳凹陷和平度-夏格庄凹陷是胶莱盆地源岩发育最好的区域,有机质丰度可达好、较好烃源岩标准,类型以Ⅰ型、Ⅱ1型为主,且处于热演化成熟阶段,因此是胶莱盆地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18.
胶莱盆地烃源岩分布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胶莱盆地为一中生代陆相残留盆地,其暗色泥页岩主要发育于莱阳组水南段。运用野外露头、地震、钻井等资料,综合沉积相、古水流方向的研究,对水南段暗色泥页岩的展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多项分析测试技术,分别对胶莱盆地莱阳凹陷、平度—夏格庄凹陷、高密—诸城凹陷3个构造单元水南段暗色泥页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热演化程度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莱阳凹陷和平度—夏格庄凹陷是胶莱盆地源岩发育最好的区域,有机质丰度可达好、较好烃源岩标准,类型以Ⅰ型、Ⅱ1型为主,且处于热演化成熟阶段,因此是胶莱盆地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