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兽药残留(residues of veterrinary drug)是指禽畜等动物用药(如抗生素类、激素类等)后蓄积或存留于机体或动物性产品(如乳制品、蛋类以及肉类等)中原型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包含与兽药相关的杂质残留。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对于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的常用技术,并探讨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广西不同地区禽蛋中兽药残留水平进行测定和风险分析。方法 采集广西11个地区超市、农贸市场等各流通领域的禽蛋82批次, 按照国家标准方法和《2018年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对禽蛋中14类48种兽药残留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依据2002年农业部235号公告《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等进行评价。结果 此次风险分析, 检出有兽药残留的样本22批次, 涉及8类19种兽药残留, 检出率为26.8%。结论 目前广西禽蛋中兽药残留风险现状不容乐观, 其中磺胺类及其增效剂和喹诺酮类残留情况较严重, 硝基咪唑类、氯霉素类次之, 应该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加强对禽蛋产品药物残留的监控。  相似文献   

3.
粮油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关系到粮油产品的质量安全,而前处理方法的选择决定着农药残留分析的准确性和精密度.QuEChERS由于具有快速、简单、便宜、高效、可靠及安全等特点,成为备受关注的前处理技术.就QuEChERS方法在稻谷、大米、玉米及小麦等粮油产品的农药残留检测的应用研究中取得的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现有的茶多酚分离制备工艺大多采用有机溶剂或大孔树脂,给产品带来了有机溶剂残留的安全隐患。本文概述了茶多酚的生产工艺及其残留溶剂的检测方法,主要介绍了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顶空气相色谱法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这三种方法在残留溶剂测定中的应用进展;提出有必要研究有机溶剂多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制定限量标准,提升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5.
现场快速检测在水产品药物残留监管中的应用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食品安全越来越受重视,其中水产品药物残留问题已成为广泛关注的敏感问题。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具有高效、快速、简便等特点,越来越受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的青睐。通过概述化学比色法、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等常见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及其在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方面的应用情况,从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两个层面分析现场快速检测在水产品药物残留监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快速检测产品推广应用机制,加强快速检测产品使用者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以及加强快速检测产品配套硬件条件建设等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为从事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工作的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串联质谱法测定海参中多种兽药残留量检测方法。方法 以海参可食用组织中的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等100余种兽药为目标物,结合针对性液液萃取净化、C18预柱保护、正负离子快速切换、CLIQUID软件快速筛查等技术,建立多种兽药残留检测方法。结果 实验数据表明,该方法检出限可达到5 μg/kg,100余种兽药均在9 min之内流出, 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 回收率在30-116.2 %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5 %以内。 结论 本方法可以解决兽药检测领域方法分散、多次前处理和上机消耗大量人力物力且检测流程长的问题,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食品安全越来越受重视,其中水产品药物残留问题已为群众关心、领导关注、进口国关切的敏感问题。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具有高效、快速、简便等特点,越来越受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的青睐。通过概述化学比色法、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等常见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及其在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方面的应用情况,从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两个层面分析现场快速检测在水产品药物残留监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快速检测产品推广应用机制,加强快速检测产品使用者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以及加强快速检测产品配套硬件条件建设等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为从事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工作的人员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纺织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纺织品中农药残留现状、相关检测标准、检测技术应用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样品前处理技术,着重介绍加速溶剂萃取法、固相微萃取法、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法等样品前处理方法;仪器检测技术,主要介绍气相色谱法及其联用技术、高效液相色谱及联用技术等在纺织品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总结纺织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农药残留分析检测技术的完善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海参是我国传统保健品,具有极高的保健及营养价值,也是海洋功能食品的重要研究对象。海参多糖作为海参的重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高血脂症、抗氧化、抗凝血、抗肿瘤、提升免疫力等多种生物活性。海参多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参体壁,体壁多糖包括海参硫酸软骨素和海参盐藻聚糖硫酸脂2种组分。本文主要综述海参多糖的2种常用提取方法(化学水解法和酶解法)、3种分离纯化方法(沉淀法、色谱法和膜分离法)、化学组成分析及其检测方法、结构鉴定方法和4种主要的生物活性(抗高脂血症、抗氧化、抗凝血能力、抗肿瘤活性),为海参功能食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碳纳米管在食品农药多残留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残留作为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危害因子,一直是食品安全检测的重点对象。由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技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碳纳米管是国内外广泛关注的一类纳米碳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吸附容量高、吸附性能强、易化学修饰等特点,近年来逐渐成为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碳纳米管的类型和特点及其功能化,论述了近几年碳纳米管在食品农药多残留分析领域的相关进展,以期为今后开展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海参加工工艺、营养成分及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参是著名名贵药材和滋补营养品,随着人工养殖业的发展,海参的产量和消费量也在逐年上升,而其营养价值和活性物质的生理功效也成为诸多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对海参的产品形式、加工工艺、营养价值,海参多糖提取检测方法 ,海参皂苷分离纯化方法以及海参中众多活性物质所具有的生理功效进行综述,总结了目前海参中活性物质的检测方法缺少统一的标准,所研究的活性物质种类较少,部分活性物质的活性机制尚不明确的研究现状,并对海参作为营养品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山东省市售干海参中兽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物残留水平, 为评估干海参中兽药残留和污染物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集山东省内市售100份干海参样品, 对孔雀石绿、氯霉素、呋喃唑酮代谢物、呋喃它酮代谢物、呋喃妥因代谢物、呋喃西林代谢物、恩诺沙星、氧氟沙星、培氟沙星、洛美沙星、诺氟沙星等11个禁限用农药以及铅、镉、甲基汞、无机砷等4个重金属污染物项目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100份干海参样品兽药残留仅1份检出孔雀石绿, 其余兽药项目均为未检出; 4个重金属污染物项目均未检出不合格样品。结论 市售干海参中兽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物残留水平较低, 健康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3.
旨在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海参中磺胺类药物(SAS)的残留量。样品前处理经过二氯甲烷提取和正己烷净化两步,净化后的样品以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选用十种磺胺类药物作为标准品,色谱柱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乙腈∶水∶冰醋酸=18∶81∶1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柱温45℃,紫外285nm处检测,线性范围0.064~0.832μg/mL(r=0.9801~0.9967),十种SAS都能得以有效分离,海参样品中检出磺胺嘧啶、磺胺噻唑、磺胺甲氧哒嗪三种磺胺类药物,此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4.
随着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可食用海参的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海参自身的沉积食性,肠道微生物承担起海参内外环境营养要素的交换者。因此对海参肠道菌群的细致研究是很有价值的,但目前国内外针对海洋环境中海参肠道菌群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还很少,对学者展开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该文总结现有的海参文献报道,对其肠道菌群的构成、影响因素及相关功能性进行提炼,旨在为后续海参肠道菌群的开发与利用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海参营养价值高且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目前市场上海参种类繁多,不同品种间的海参品质和价格存在差异。受经济利益驱动,高值海参产品近年来在贸易过程中存在标签错误、掺杂掺假等现象,极大地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本文基于海参的掺假现状,综述了海参鉴别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形态学鉴定、理化技术和分子生物学鉴别技术,并对海参的鉴别技术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海参作为中国的传统补品,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抗病毒、养颜美容等作用。海参的主要食用部位为海参体壁,因此对海参的研究也多聚焦在海参体壁活性物质上。海参加工中的副产物海参内脏则多被废弃,利用率低,国内外对其研究也较少,已开发的相关产品更是微乎其微。然而海参内脏除含有与体壁相似的化学成分外,还富含牛磺酸、精氨酸、磷脂、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各种高活性微量元素、色素、活性酶和功能菌,海参内脏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在一定范围内高于海参体壁。目前对海参内脏活性物质认识的缺乏和忽视,已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和流失。基于希望对天然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对海参内脏具有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以及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进行介绍,为海参内脏相关食品、保健品和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干海参主要分为淡干海参和盐干海参,近几年一些不法商贩在制作干海参的过程中为了达到塑形、增重等目的,添加成分不明的糖类物质制成一种掺糖干海参(糖干海参),这些糖干海参经食用后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为有效打击干海参的掺糖行为,保障产品质量,国家颁布干海参相关标准,其中SC/T3206-2009《干海参》设立了水溶性还原糖的限量和检验依据,GB31602-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干海参》设立了水溶性总糖的检验依据。本研究总结了涉及到糖类的相关标准,在介绍食品中糖类检测方法的基础上,阐述了干海参外源性糖类检测方法,为企业和检测部门正确选择和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The nutrient content, texture and holothurin content of two sea cucumber species were determined for fresh, dried and canned products. Fresh sea cucumber contained 89–91% moisture, 5–6% protein, 0.3% fat, 3% ash and 0.3% carbohydrate; dried sea cucumber contained 2–6% moisture, 61–70% protein, 2–3% fat, 16–24% ash, and 2–3% carbohydrate. Fresh sea cucumber contained 90 mg of holothurin per 100g of tissue. Canned sea cucumber contained moisture and protein levels similar to those generally found in marine finfish. Processing methods for canned sea cucumber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P<0.01) decrease in potassium and increase in sodium.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1) were found in the texture of canned products made from fresh-cooked, salted-cooked and cooked-dried raw material.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我国北方主要刺参产区3种不同养殖模式刺参营养组成与功能性成分的差异。方法从山东和辽宁采集底播养殖、围堰养殖和池塘养殖3种不同养殖模式共75个刺参样品,依据国家标准中的方法,比较分析刺参体壁中营养成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脂肪酸)和功能性成分(胶原蛋白、刺身多糖和刺身皂苷)的含量。结果 3种养殖模式刺参体壁中的灰分、粗脂肪、粗蛋白、氨基酸(包括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等)、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刺身多糖、刺身皂苷等含量均无显著差异。底播养殖模式刺参的甘氨酸、胶原蛋白、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含量含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模式,围堰养殖刺参的含量位于中间水平;池塘养殖模式刺参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底播养殖模式,K、Na、Mg、Ca和P含量显著高于围堰养殖模式,而V含量显著低于围堰养殖模式,底播养殖刺参位于中间水平。结论 3种不同养殖模式刺参的营养成分组成存在一定差异。研究结果为促进和完善刺身营养及品质评价体系建设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0.
海参作为营养丰富的海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其较高的商品价格导致食品欺诈行为时有发生。海参物种、产地和生产方式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都可能被不法商家利用进行制伪掺假,因此,对商品海参进行溯源分析(物种溯源、产地溯源和生产方式溯源)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商品海参在市场上制伪掺假现状,对目前常用方法包括DNA分析、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分析和组学分析(包括蛋白质组学分析、脂质组学分析、糖组学分析)在海参溯源分析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展望了海参溯源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