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反硝化除磷过程中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反硝化除磷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讨论并分析了NO3-、NO2-、碳源、污泥龄、溶解氧、碳氮比和碳磷比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并指出了反硝化除磷作为一种绿色可持续发展污水处理工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反硝化除磷的影响因素及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反硝化除磷的概念、机理以及影响因素,主要讨论了COD、pH值、NO2-浓度、NO3-浓度以及SRT等对反硝化除磷效果的影响,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对反硝化除磷工艺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试验对不同电子受体对生物除磷的影响和各自优势进行了研究。在3个SBR反应器中,分别考察了以NO3--N和NO2--N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现象,以及传统以O2为电子受体的生物聚磷现象。试验结果表明传统生物聚磷在吸磷效果上要优于两种反硝化除磷方式,但后两者的耗氧量和碳源需求减少。以NO3--N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在除磷效果上要优于以NO2--N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但脱氮效果差。  相似文献   

4.
反硝化除磷理论及运用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介绍反硝化除磷理论的基础上,对反硝化除磷机理和工艺作了综合概括,并与传统好氧除磷进行了比较,重点说明了反硝化聚磷菌的研究现状和最新反硝化除磷工艺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反硝化聚磷菌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靖  何泽超  张陵 《化工设计》2007,17(2):48-51
综合国内外反硝化除磷技术的最新研究,着重分析反硝化聚磷菌的脱氮除磷机理和对反硝化除磷工艺有较大影响的各种因素,介绍反硝化聚磷菌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及目前反硝化除磷技术在工艺上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传统生物除磷脱氮工艺和反硝化除磷工艺对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介绍了传统生物除磷脱氮和反硝化除磷的机理,比较了几个有代表性的传统除磷脱氮工艺和反硝化除磷工艺。通过分析认为反硝化除磷菌(DPB)能够以硝态氮为电子受体,从而大大节省耗氧量,缓解常规工艺对外加碳源的需求。如何在不增加工艺流程复杂性的同时,在工艺中充分富集DPB是反硝化除磷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反硝化除磷技术能够实现以相同的基质同时除磷和脱氮,是国内外污水脱氮除磷研究领域的新热点。本文先介绍了反硝化除磷机理,对反硝化除磷技术与传统除磷技术进行了比较,探讨了缺氧池内NO3--N和NO2--N对反硝化除磷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进水方式及水质对厌氧/缺氧系统反硝化聚磷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厌氧/缺氧(A/A)SBR和人工废水,研究了不同硝酸盐投加方式下反硝化除磷的效果,探讨了进水方式以及水质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厌氧段进水,反应器内初期形成的较高浓度磷会对聚磷菌释磷及其吸收碳源产生抑制作用.控制投加的COD量,使反应器内在厌氧段存在充足的碳源而在缺氧段时基本不残留碳源,则有利于提高除磷效果.厌氧/缺氧交替的环境,若厌氧段初始进水后反应器内初期磷浓度较高则有利于反硝化而非反硝化聚磷.  相似文献   

9.
反硝化除磷技术的理论、工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彬  郑冰 《广东化工》2009,36(11):121-123
废水的反硝化除磷技术作为生物除磷的一个新思路,因其能够解决传统脱氮除磷工艺运行中碳源不足、菌群竞争、泥龄难以控制等诸多问题,已成为废水生物处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概括反硝化处理的基本理论与优点,阐述A2/O、A2N工艺中实现反硝化除磷的控制方法及研究应甩情况,重点讨论C/N比、缺氧泡NO2负荷及污泥回流比对反硝化除磷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的发展,检测手段和设备水平的提高,污水处理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综述了当前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的研究进展,对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同时硝化反硝化工艺、厌氧氨氧化工艺及反硝化除磷工艺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1.
低碳源城市污水生物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如何提高低碳源污水的除磷脱氮效果,已成为城市污水处理的难题。许多研究学者从降低碳源无效利用或减少处理过程中除磷脱氮对碳需求2个角度进行研究。一方面开发先进工艺诸如同时硝化反硝化、反硝化除磷等;另一方面进行工艺优化从而达到提高低碳源污水的除磷脱氮效率的目的。详细介绍了生物除磷脱氮新工艺与优化工艺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并对这些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鱼藤酮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张庭英  徐汉虹  王长宏 《农药》2005,44(8):352-355
鱼藤酮是一种天然的植物质杀虫剂和杀螨剂,主要从热带和亚热带的鱼藤属(Derris)、尖荚豆属(Lonchocarpus)和灰叶属(Tephrosia)植物中提取,其杀虫谱广,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推荐使用品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简要介绍了鱼藤酮的产品及应用范围、鱼藤酮的应用开发现状以及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并对今后进一步开发应用鱼藤酮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甲乙酮作为性能优良的溶剂,用途广泛。而国内生产能力较小,大部分依赖进口。本文对其国内外的生产、贸易情况及消费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陶瓷生产袋式除尘器参数的选择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志红 《陶瓷》2008,(1):48-51
介绍了袋式除尘器的原理、特点及在陶瓷行业的应用.分析了袋式除尘器的主要设计参数对其除尘效率和安全可靠运行的影响,提出了袋式除尘器除尘主要参数的选择和设计方法,包括:滤袋材料结构、过滤速度、过滤面积、清灰方式等.针对目前一些陶瓷厂袋式除尘器的运行状态不良、除尘效率不佳的现状,指出了通过全面分析袋式除尘器各参数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优化组合设计参数,使除尘器的运行状态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为陶瓷企业袋式除尘器的设计、使用和维护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牙膏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牙膏市场发展迅速,竞争激烈。外资品牌凭借强大的资金和科技实力以及一流的管理和灵活和营销加紧拓展中国市场。民族品牌面对竞争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从品牌、产品、科研和管理等方面提高综合竞争力,与外资品牌进行全方位竞争。  相似文献   

16.
Arginine is a conditionally essential amino acid that is involved in protein synthesis, the detoxification of ammonia, and its conversion to glucose as well as being catabolized to produce energy. In addition to thes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arginine has been purported to have ergogenic potential. Athletes have taken arginine for three main reasons: 1) its role in the secretion of endogenous growth hormone; 2) its involvement in the synthesis of creatine; 3) its role in augmenting nitric oxide. These aspects of arginine supplementation will be discussed as well as a review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s involving exercise performance and arginine ingestion.  相似文献   

17.
18.
煤气管道补偿采用波纹补偿器,并改进管托结构设计,减少系统受力,从而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煤气管道装备水平及运行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乐俊超 《净水技术》2013,32(3):46-51
垃圾焚烧厂渗沥液的特点是渗沥液内的污染物种类繁多且渗沥液的变化性大。在众多渗沥液的处理工艺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厌氧生化处理技术和MBR及其组合工艺。MBR组合工艺是现今世界上较为先进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工艺。上海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渗沥液处理工程采用MBR组合工艺处理渗沥液,其效果显著,各项指标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该工程证明了MBR系统能适应焚烧厂渗沥液水质和水量变化大的特点,并且MBR工艺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工艺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的优点。该技术非常适应上海地区的垃圾焚烧厂的渗沥液处理。  相似文献   

20.
Chitosan (CS) is well known as one of the natural polymers. It is one of the familiar antibacterial materials owing to its safety, non-toxicity and biocompatibility. However, its prolonged capability to act as an antibacterial agent is not yet investigated in detail. i.e., as to how much time it can withstand its ability as an antibacterial agent is very significant for practical purposes. Hence, in the present study, CS solution and thin films in different ratios were prepared and were stored up to 24 months. Later observations were carried on different samples after storage time to assess its potential towar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It was noted that CS thin films had superior properties even after storage time of 24 months when compared to solution and powder forms. In addition to the above, morphology of the nanofilms and the presence of functional groups were also studied in deta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