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荟 《古建园林技术》2024,(172):100-115
从中心和场所、路径和序列、建成和修饰三个部分论述了佛教建筑空间的各要素及其构成形式。第一部分为佛教建筑中的两种图式,即宇宙空间图式和建筑原型图式;第二部分为佛教建筑路线及空间序列的安排;第三部分为建筑营造和装饰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中国中古时代佛教建筑空间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春华  李静 《华中建筑》2010,28(4):182-184
中国中古时代的佛教建筑是在佛教文化体系上孕育发展的一种建筑空间。该文通过分析空间的特点、形成与发展,阐述了佛教建筑空间宗教意境的塑造方法,探讨了中国中古时代佛教建筑空间是佛教意识、审美观念、风俗习惯、建筑技术的集中体现,深受佛教文化和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法则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媛媛  朱永强 《城市建筑》2022,(10):148-151
随着建筑技艺和空间需求的变化,佛教建筑逐渐突破了传统的建筑形式,开始探索建筑的现代化表达。本文对传统佛教建筑与现代佛教建筑的功能、空间和设计手法进行比较。通过分析中国大陆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非宫殿式的现代风格的佛教建筑——睢宁水月禅寺,探究现代佛教建筑与宗教空间意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安徽建筑》2020,(2):160-162
空间构造是可持续建筑设计实现的框架基础,建筑空间的可持续设计具有某种文化和情感等多维度价值可能性。文章从建筑空间的静态和动态性质入手,结合实证研究方法,从可持续建筑空间构造的四个方面,初步探索了空间人文属性的价值创造模式。  相似文献   

5.
佛教自汉朝传入中国之后,不断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佛教建筑也从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形态中吸取养分,形成了中国式的佛教建筑类型。其中山西的佛教建筑众多且历史悠久,从对其研究中不仅能够反映出佛教建筑在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空间形态,而且能反映出我国佛教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从佛教建筑外部环境与外部空间、建筑的种类与造型的宗教特征、内部空间、造像与装修风格这几个方面揭示了汉传佛教宗教空间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作为宗教、生活、游览等多功能、多层次的重要场所,佛教建筑的外部空间与其内部空间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是佛教建筑场所精神的重要体现。参照佛教历史的发展脉络,结合厦门独特的文化、地貌等地域性特征,该文将厦门佛教建筑的外部空间梳理为"佛寺型"、"佛院型"、"佛堂型"和"岩洞型"四种基本类型,并在结合实地调研成果总平面图的基础上逐一分析其主要特征,虽不能概括全貌,却能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厦门佛教建筑的外部空间。  相似文献   

8.
从可持续建筑的空间性质着手,从历时性、集体记忆、领有感、生活意义、专属情感五个维度,分析了传统建筑形式、老建筑、小空间、自建房、特殊材料在可持续设计中可以赋予建筑的人之情感价值,并阐述了当代建筑师的情感意识在其中所起到的重要促进作用,指出人的情感将在建筑可持续设计中被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9.
马皓月 《城市建筑》2022,(2):143-145
本文以空间句法为主要研究手段,通过空间整合度的分析,结合佛教寺院独有的清规管理模式,对浙江省内典型的禅宗寺院建筑空间布局进行解读,为理解寺院建筑中的功能空间与其内在设计逻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自然光影不仅展现了建筑空间的形式,也赋予了空间象征意义和精神内涵。通过引入自然光影的视觉情感概念,分析视觉情感与建筑空间的关系,强调了光影视觉情感对建筑空间的重要性。同时还借助实例分别从情感变化、情感界定和情感营造等三个角度阐述了建筑空间中自然光影视觉情感的设计手法,从而达到强调视觉情感作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