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试验室砂槽模型中利用不同截面形状的入渗池模拟清水回灌过程,通过观测潜水水丘变化,研究了水丘位置与回灌效率的关系,比较了相同时刻瞬时入渗量与回灌总量的数据,并分析了不同截面形状入渗池的回灌效率.试验结果表明,入渗池回灌效率受截面形状影响,截面为正三角形时入渗池回灌效率最高,依次为矩形、正方形和圆形,且截面周长与入渗池的...  相似文献   

2.
3.
根据管井理论和实践经验,分析影响水源热泵重力回灌的各种因素,介绍了回灌失败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采用室内砂槽模型试验研究了回灌井回灌过程中水丘变化规律与井深对补给效率的影响,通过观测地下水位变化,分析了不同井深条件下水丘变化规律,测定了不同时刻的回灌流量、出流量及总回灌量,基于试验的有效性分析了井深变化对总回灌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回灌井与水丘位置关系决定水丘壅堵的效应,单位井深回灌量最大值出现于包气带与包气带井潜水井的临界井深处.  相似文献   

5.
6.
探讨不同的回灌及回灌后开采方式对地下水位的影响,将有助于对水资源的时空再调度并达到高效开发利用水资源。以新疆温宿县台兰河流域地下水库为例,在分析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构建了地下水流场数值模型,确定了回灌井及开采井、观测井的位置及回灌、回灌后开采方案,分析了HG1、HG2回灌井各自在全年回灌、汛期回灌时的地下水位变化情况,指出汛期回灌效果最佳;通过比较无回灌、开采无回灌、开采回灌、回灌无开采四种情况下地下水位变化情况,指出回灌后开采对区域地下水位影响显著,从而确定出HG1为最佳回灌井位。研究结果表明,摸清回灌及回灌后开采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将有利于台兰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的优化调度。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人工回灌过程中松散砂层(介质)及其有效粒径大小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给出了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选择有效粒径不同的两组砂样做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所提供的回灌水水源相比,松散砂层及其有效粒径大小对TOC、TN、TP的去除能力较强,砂层的有效粒径越小去除能力越强,但对阴离子Cl-、SO2-4、NO-3的去除能力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吐鲁番盆地坎儿井冬闲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回补区域地下水,亟需建设地下水回灌工程,并确定合理的工程建设位置及有效的回灌方式。首先基于坎儿井流量、回灌水源距离、含水层渗透系数、地下水埋深、机井密度及地形坡度6项指标构建地下水回灌适宜性评价体系,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进行地下水回灌适宜性区划,并在典型回灌适宜区开展现场试验确定地下水回灌方式。结果表明,高昌区中部、鄯善县北盆地灌区及托克逊县东北部部分区域具有丰富的回灌水源及储水空间,整体渗透系数均大于15 m/d,适宜开展坎儿井冬闲水回灌;利用机电井回灌的井灌方式,能实现对地下水的有效回补,适用于研究区坎儿井冬闲水回灌。  相似文献   

9.
玉符河大型人工回灌补给地下水保泉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玉符河进行两次大型人工补给地下水试验,确定了河道渗漏水能力与渗漏水区,提出了回灌补给泉水效果好、市区与西郊同属济南泉域、关闭开采西郊地下水的自来水厂等观点。  相似文献   

10.
地热水资源开发利用往往伴生诸多环境地质问题,人工回灌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影响人工回灌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回灌水源类型,热储层厚度、渗透性能、储水能力,地热水头大小及溶气状况等。本文就东营市城区馆陶组、东营组地热水资源的人工回灌条件进行了论述,并利用综合方法开展了分区评价,划分出回灌条件好区、较好区、一般区和较差区。并对各区地热水资源人工回灌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合理模拟给定井内水头条件下地下水人工补给井补给过程,在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有限差法程序中加入Thiem公式校正。通过理想算例分析了含水层渗透系数、给水度、地下水埋深及数值模型时空离散尺度对补给井流量计算精度的影响,经实例分析探讨该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给水度、渗透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变化对模拟计算结果影响明显,与给定补给流量的传统模拟方法相比,Thiem公式修正法考虑了水头变化对补给量的影响,合理模拟了补给量的动态变化过程。研究成果为模拟补给量的动态变化过程提供了一种方法,为深入分析水文地质参数非均质性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石川河河谷阶地区地下水资源长期大量超采,致使一定区域的含水层被疏干,利用疏干的含水层储水空间进行水资源的人工调蓄对恢复区域地下水位意义重大。对此,设计并模拟了在维持开采、压缩开采和增加开采的基础上进行人工回灌等调蓄方案,对石川河河谷区阶地区进行水资源人工调蓄,并分析了各方案下的地下水位恢复情况。结果表明,地下水调蓄可显著改善该区域地下水的失衡状况,增加回灌量与减少开采量相结合的调蓄方案,使地下水环境的恢复效果明显。在压缩开采量的基础上,可采取分季节人工回灌4.6×107 m3/a的方案;在增加开采量的基础上,可采取分季节人工回灌5.4×107 m3/a的方案。研究成果可为区域地下水资源恢复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透水模板布(CPFL)在排除模板内新浇混凝土多余水气时易产生机械淤堵进而导致渗透反滤衰减的问题,采用自研渗透淤堵装置模拟现实工况,分析了新拌混凝土流变参数(塑性粘度η和屈服应力τ0)、侧压力对CPFL淤堵特性的影响规律和淤堵主要成因,并给出CPFL孔隙变化率表征其淤堵程度。试验结果表明,几何参数是CPFL淤堵的主要成因;其淤堵程度与混凝土η及τ0呈负相关关系,而与等效侧压力则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人工神经网络和模糊识别理论作为模拟生物体的信息处理系统。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结合二者的优点构造了模糊人工神经识别网络,并将其运用于淮北市水质的综合评价中。利用淮北地表水观测资料,对该市水质进行了较为客观地评价,为水环境治理及水资源保护提供了科学、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以往河流对含水层补给方式考虑的不足,基于含水层水位与河水位及河床底板高程的关系,考虑了非饱和带的影响,借助非饱和带的相关理论获得了河流对含水层的补给量的表达式,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了非完整河对潜水含水层的补给量,并探讨了补给量与抽水井中水位变幅和非饱和带内最大基质吸力的关系。结果表明,非饱和带内的补给量不可忽略,且井中水位变幅越小、最大基质吸力越大,则补给量越大。  相似文献   

16.
流域水循环的人工影响因素及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流域中存在的水资源短缺及生态环境的恶化,探讨了流域健全水循环的概念和分析计算。从分析水循环的自然—人工二元结构性出发,以太子河流域为背景,建立了太子河流域水循环模型。通过长系列资料的演算,初步得出太子河流域水循环状况的变化趋势。摄动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太子河流域健全水循环的人工因素依次是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  相似文献   

17.
2020年第二次南海水合物试采证明水平井是实现产业化的重要途径,计划在2030年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商业开发中补齐粤港澳大湾区天然气供给的短板。但我国海洋水合物甜点多赋存在高含水、边底水丰富的非成岩泥质粉砂储层,水平井开发过程中储层水(排液)易携泥砂(出砂)脊进突入井筒导致产量降低,水平井控水控砂完井是产业化的瓶颈问题之一。针对第二次水平井开发水合物出现的新问题,分析了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开发过程中的水平井非均衡排液出砂情况,总结了国内外水平井控水控砂实验、模拟和现场的进展,提出了水平井开采水合物控水控砂的难点及我国面临的挑战。分析结果表明,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开发的水平井控水控砂与常规油气开发存在共性问题,也有其自身分解特点及其赋存的非成岩储层有关的特性问题。针对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储层间各向异性明显、潜在的“四气合采”和“碳封存”,对水合物水平井控水控砂抽取和注入提出了具体的研究思路及建议,以期推动海洋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开发进程。  相似文献   

18.
泰莱盆地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泰莱盆地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现状,选取2017年丰水期140件水样,其中,孔隙水样47件、岩溶水样61件和裂隙水样32件,运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箱型图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主要离子及水化学特征,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Wilcox图解法评价了水质现状及灌溉水质。结果表明,泰莱盆地主要阳离子为Ca~(2+)、Na~+,占阳离子总数的80%以上,主要阴离子为HCO_3~-、SO_4~(2-),占阴离子总数的67%以上,其中NO3-含量也相对较高;水化学类型以HCO3·SO4-Ca型水为主;pH值整体呈弱碱性,TDS存在孔隙水岩溶水裂隙水的关系,这与地下水径流条件有关;Ⅳ、Ⅴ类水样占总水样的29.3%,影响因子为SO_4~(2-)、NO3-、TDS、总硬度,其主要影响因素为人为活动;绝大部分区域均属于好—可用及以上级别,合理利用地下水灌溉可有效预防土壤盐碱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