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述了近年来火炸药废水处理技术: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以及各种其它技术的综合应用。从废水处理的效果及经济效益等方面,对各种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同时介绍了近年来的一种新工艺-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技术在火炸药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对传统处理方法与新工艺各自的特点进行了对比,指出了超临界CO2技术在火炸药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优势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正火炸药燃烧与爆炸技术是影响火炸药技术发展的共性问题和基础问题。近年来,新型材料如CL-20、DNTF、ADN以及高活性材料相继合成及应用,其相关研究也十分活跃,对提高整个武器装备的动力和威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了更好地促进火炸药燃烧与爆炸技术的发展,《火炸药学报》将于2014年第4期出版《火炸药燃烧与爆炸技术》专辑。征稿截稿日期:2014年6月30日。  相似文献   

3.
从原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3个方面总结了5种光谱技术,分别为紫外吸收光谱、近红外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太赫兹光谱在火炸药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分析总结了这5种技术的应用方向、优点和局限性,并进一步探讨了机器学习技术在火炸药光谱数据分析中的应用。研究发现,光谱分析技术凭借其安全、快速和准确的特点在火炸药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最后对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建议,指出光谱分析技术不应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要充分发挥其优势,扩大光谱分析技术在火炸药领域的应用范围;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多光谱联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微型化技术和在线监测技术。附参考文献101篇。  相似文献   

4.
针对国内外火工品、炸药、发射药、推进剂增材制造技术,按照增材制造的技术特点和应用方向,综述了国内外增材制造技术在火炸药成型中的研究现状。概述了材料喷射成型(Material jetting)、材料挤出成型(Material extruding)、光聚合固化技术(Vat photopolymerization)的成型原理、工艺特点及在火炸药成型中的应用情况,介绍了各类增材制造技术中火炸药的物料特性,并对火炸药增材制造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指出火炸药增材制造应按照火炸药的应用背景,对增材制造火炸药配方(即耗材)的能量特性、力学特性、能量释放特性及工艺适配性等进行系统研究,以满足不同应用背景的发展需求。附参考文献97篇。  相似文献   

5.
在火炸药计量技术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火炸药技术发展对其计量技术的需求,阐明了火炸药计量技术近期发展方向、目标和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系统介绍了墨水直写(DIW)增材制造技术及其在含能材料领域的应用,重点综述了近年来DIW技术在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铝热剂、铝-氟聚物)、复杂异型火炸药装药结构(固体推进剂装药、炸药装药)及火工品药剂中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与之相关的机遇和挑战。指出DIW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传统装药技术的不足,在新型多孔/特殊结构装药和能量密度递变的火炸药装药研发与制造方面极具开发应用潜力,未来可进一步加强增材制造火炸药配方应用基础研究、光-热协同固化体系研究以及弹药壳体-装药一体化制造等方面的研究,为我国新型、高精度战略武器装备的发展提供新思路与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火炸药领域中引用激光技术是一个新的课题。本文就激光作为光源和能源两个方面,结合国外已有工作作了概略介绍。认为激光在炸药起爆,火炸药光谱分析,炸药合成技术,火炸药测试技术上的应用前景是肯定的。并对国内应用研究如何开展提出了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国内外双螺杆挤出技术的发展,分析了火炸药双螺杆挤出技术在新型高能火炸药加工中的重要性,综合比较了国内外火炸药双螺杆挤出技术发展状况,指出国内火炸药双螺杆挤出技术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探讨了在火炸药基础性研究、安全代用料研究、双螺杆加工机理、研发组织形式、学术交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针对性措施,整合国内资源,加强"产、学、研"稳定合作,以促进双螺杆挤出技术应用水平达到新高度。  相似文献   

9.
火炸药废水中含有多种有毒成分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生存。本文介绍了火炸药废水的处理技术,并对各种方法的特点及应用现状做了深入的分析,指出多种处理方法的联合应用,将是今后火炸药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重点从与火炸药行业相关的降粘防蜡、萃取、乳化分散、雾化、洗涤等五个方面进行总结,提出了在火炸药行业应用的前景及可行性。在军民融合的大背景下,流体动力超声技术在火炸药的生产过程中将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1.
重点从与火炸药行业相关的降粘防蜡、萃取、乳化分散、雾化、洗涤等五个方面进行总结,提出了在火炸药行业应用的前景及可行性。在军民融合的大背景下,流体动力超声技术在火炸药的生产过程中将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2.
火炸药废水中含有多种有毒物质,对人类和环境有较大危害。介绍了目前火炸药废水处理中常用的几种技术,分析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可应用范围,指出多种方法的联合使用将是今后火炸药废水处理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火炸药的概念及分类,指出了中文文献中火炸药按应用分类所出现的混乱现象,就火炸药分类及其英语词汇汉译问题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4.
<正>为完善和修改现有的火炸药试验方法标准,推动火炸药计量、理化分析及性能检测新技术、新方法、新装置的应用,搭建火炸药行业计量检测交流平台,由中国兵器工业第二〇四研究所(国防科技工业火炸药一级计量站)、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与材料研究所、总装备部西安军代局共同主办"2015年火炸药计量测试技术交流会",会议拟定于2015年10-11月在西安召开。  相似文献   

15.
绿色火炸药及相关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王昕 《火炸药学报》2006,29(5):67-71
综述了绿色火炸药及其生产工艺、销毁以及回收利用方面具有“绿色”特征的改进和应用研究成果。绿色火炸药包括洁净固体推进剂、无铅双基推进剂、TPE发射药、无毒发射药、无铅点火药和起爆药。绿色制造技术包括N2O5作硝化剂的含能硝基化合物化学合成,过硝酸盐作硝化剂、微生物作催化剂的生物合成技术,连续化柔性制造技术,基于双螺杆混合成型火炸药生产技术,火炸药生产中挥发性污染物的安全消除技术和纳米复合含能材料的Sol-Gel制备技术。绿色销毁和回收利用技术包括销毁产品的熔盐氧化技术、摧毁含含能化合物废水的光催化技术以及火炸药的回收再利用(R^3)技术。评述了上述火炸药及相关技术的最新状况和发展方向,附参考文献25篇。  相似文献   

16.
《火炸药学报》2008,31(2):I0001
星移斗转,岁月更迭,转瞬六十载。伴随着我国军工事业的发展,二0四所迎来了辉煌而璀璨的六十华诞。 六十年艰苦创业,丰碑永驻。六十年来,二0四所建立了完整的科研体系和基础科研平台。军品形成了火炸药技术、弹药技术、动力技术和计量技术四大重点专业,建立了以含能化合物合成、混合炸药、推进剂、发射药、导弹战斗部设计及应用技术研究为龙头,以火炸药理化检测、火炸药计量、火炸药燃烧、靶场测试、火炸药工艺为支撑的军品科研试制体系。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国外火炸药双螺杆挤出工艺安全技术发展状况,介绍了国内在双螺杆设备结构与承载力、新型火炸药产品研制、数值模拟技术应用等方面所做的安全改进工作,指出了与国外先进安全控制技术存在较大差距。重点分析了在火炸药基础研究、安全可加工性研究、双螺杆硬件设施与自动控制装置的完善,以及复合型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建议通过整合国内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有效促进国内火炸药双螺杆挤出工艺安全技术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满足海、陆、空、天毁伤目标多元化发展和武器装备宽环境适应性、长寿命、高安全性的要求,提高火炸药及装药安全性、环境适应性、贮存及使用寿命,促进火炸药及装药相关领域的创新与发展,中国兵器工业第二○四研究所与中国兵工学会火炸药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火炸药及装药安全性与寿命评估技术研讨会",会议拟定于2014年10月在西安召开。一、征文内容:(1)火炸药及装药安全性评估技术;(2)火炸药及装药寿命评估技术;(3)火炸药装药环境试验及环境适应性评估技术;(4)火炸药热分解及热安全性评估新技术;(5)火炸药相容性及其评价新技术;(6)火炸药及  相似文献   

19.
在系统跟踪近3年来国外研发动态的基础上,综述了新型熔铸炸药、火炸药绿色与安全工艺技术、富氮化合物、先进发射装药技术和火炸药新概念新技术等的最新研究与进展,从5个方面详细分析了研究新动向:美国陆军开启二硝基茴香醚基不敏感熔铸炸药的应用时代;CL-20合成与制备工艺技术的蓬勃发展;富氮化合物合成研究不断推陈出新;先进发射装药技术日趋成熟并推向应用;火炸药新概念和新技术探索研究取得可喜成果。附参考文献23篇。  相似文献   

20.
<正>纳米催化材料分散性的提高在改善火炸药综合性能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南京理工大学国家特种超细粉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姜炜教授团队郝嘎子副研究员发展了纳米催化材料分散性的表征方法,并探究了其分散性与催化性能之间的内在关系,旨在促进纳米催化材料在火炸药中的应用进程。纳米催化材料的分散性及其意义纳米催化材料分散性是指纳米催化材料单独存在,或其在含能材料组分及含能材料体系中的分散均匀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