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漏损分区控制是漏损控制中非常实用有效的方法。在管网建模的基础上进行漏损分区设计,可通过模型得知管网系统的拓扑及水力特性,结合流量数据的实时采集与通讯技术,对分区的流量变化进行实时监控,为漏损分区控制提供数据分析的真实可靠来源。  相似文献   

2.
管网漏损控制是供水企业进行产销差管理的最有效措施之一,针对不同的漏损影响因素,顺德供水有限公司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管网漏损控制,利用听音杆、Pamalog区域监测仪等设备进行主动探漏;采用分区供水方式实现漏损细化管理;利用SCADA系统以及远传大表监控系统提高管网漏损监测效率;建立供水管网水力模型以合理调控管网水压。实践表明,结合上述漏损控制技术,顺德供水公司所辖管网漏损控制效果明显,将漏损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3.
水务系统中的基础设施供水管网在漏损管理方面存在着检漏复杂、投入成本高等问题。基于此,通过算例管网参数构建水力模型进行漏损水力模拟,利用管网压力监测点的观测数据与模拟数据之间的最小差值建立目标函数,采用布谷鸟算法(CS)和遗传算法(GA)对管网漏损定位模型进行优化求解验证,以实现供水管网的漏损定位。结果表明,基于CS算法的管网漏损定位模型,在设置3个压力监测点进行漏损节点定位时精准率可达74%,设置2个压力监测点进行漏损节点定位时精准率约为60%,均比传统遗传算法定位性能好。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管网压力控制模型的功能及建立过程,并将其应用于桂城水厂。运行结果表明,采用管网压力控制模型后,桂城水厂平均出厂压力为0.483 4 MPa,千吨水电耗及漏损率分别降低6.28%和3.14%;用管网压力控制模型修正的压力代替宏观模型优化后的压力,有利于在供水调度过程中实现节能节水;管网压力控制模型与DMA分区阀门减漏联合作用,可以有效降低管网的漏损率;基于管网压力控制模型建立压力流量预测控制系统,使泵群按照管网压力曲线运行,可以降低电耗并减少漏损。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管网漏损的研究现状,系统介绍了管网漏损的数学模型应用、智能化控制、计算机数字化管理系统集成方面的研究应用及进展.着重指出当前漏损控制模型如漏损预测模型、漏损定位模型在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智能化削减技术中的理论依据及其重要地位.强调了城市管网的智能化漏损控制研究是漏损控制数字化、集成化的基础,需要科研人员不断地完善,为今后城市供水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大数据时代下管网漏损控制面临的机遇和难点入手,结合绍兴水务连续十余年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5%以下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基于大数据管控的管网漏损控制的整体解决方案与措施,以及降低漏损的总结和体会,可供相关公司及部门参考。本文还探索了通过建立全国首家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实训基地,致力于"绍兴漏损控制经验"的输出和交流,服务行业发展的尝试与举措。  相似文献   

7.
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是供水企业长期开展的一项工作,随着国家对管网漏损率要求的越来越高,供水单位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而同时,各种智能传感器、信息技术与计算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管网漏损控制的高效实施。本文以青浦自来水公司为例,解析了漏损控制的主要措施,针对性地对建立分区计量管理体系、搭建分区计量管理平台、基于分区计量管理建立绩效指标、抄表改革、压力优化管理、管网改造的实践进行探讨,并且面向未来提出DMA全覆盖、数据中台建设、建立供水管网风险评估模型、智慧化平台升级的规划。  相似文献   

8.
如何有效控制供水管网漏损以及准确、客观评定供水管网漏损率是供水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2016)提供了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措施及其评定方法。郑州水司在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工作中始终坚持以技术指导为基础,以精细化管理为常态的管理模式,依据《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通过水量平衡分析技术,深入细化、量化影响漏损率的关键因素,并采取漏失水量管理、计量分区管理、表具计量管理等一系列管控措施,有效降低漏损率,确保既定目标的实现。本文重点介绍了郑州水司在开展漏损控制过程中的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9.
城市供水管网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命脉。以我国西南地区城市管网漏损现状为研究对象,结合近九年的西南地区供水管网运营数据,采用MATLAB软件,运用统计回归法,对影响供水管网的五大因素包括年代、管网密度、管径、管材、管网压力进行分析并建立西南地区城市供水管网漏损估计模型。根据所建立的模型,提出降低我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管网漏损是自来水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较为严重,如何有效控制管网漏损率,已成为供水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文章通过分析管网漏损产生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方法,探讨如何降低管网漏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