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化工》2022,(4):798-800
对离子液体[emim]Ac的密度和电导率进行了实验测定与理论模型关联。结果表明,离子液体[emim]Ac的密度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小,当温度范围为298.15~338.15 K时,[emim]Ac的密度值变化范围为1 072~1 024 kg/m3;离子液体[emim]Ac的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当温度范围为298.15~338.15 K时,[emim]Ac的电导率值变化范围为0.369~0.983 S/m;通过比较离子液体[emim]Ac密度及电导率的理论模型关联数据与实验测定数据,得出[emim]Ac密度及电导率的理论模型关联平均相对偏差和最大相对偏差分别为:0.82%,2.65%和1.43%,2.91%,关联结果与实验测定结果一致,故认为所选模型可用于实验数据关联。  相似文献   

2.
对离子液体[emim]Ac的密度和电导率进行了实验测定与理论模型关联。结果表明,离子液体[emim]Ac的密度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小,当温度范围为298.15~338.15 K时,[emim]Ac的密度值变化范围为1 072~1 024 kg/m~3;离子液体[emim]Ac的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当温度范围为298.15~338.15 K时,[emim]Ac的电导率值变化范围为0.369~0.983 S/m;通过比较离子液体[emim]Ac密度及电导率的理论模型关联数据与实验测定数据,得出[emim]Ac密度及电导率的理论模型关联平均相对偏差和最大相对偏差分别为:0.82%,2.65%和1.43%,2.91%,关联结果与实验测定结果一致,故认为所选模型可用于实验数据关联。  相似文献   

3.
在298.15~338.15 K 0.1 MPa工况下测定了离子液体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emim][Tf_2N])的表面张力、密度、黏度及电导率;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了实验数据,得到了表面张力和密度随温度的回归方程;在相同工况下,同其他实验数据以及采用基团贡献法得到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同时,研究了相关物性参数同离子液体结构和温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离子液体的表面张力随阳离子取代基碳链长度的增大而减小,随阴离子尺寸的增加而减小;其表面张力和密度随温度的升高均呈线性减小变化;黏度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电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以上物性的测定和研究,填补了离子液体[emim][Tf_2N]相关物性参数的空白,同时也为该种离子液体的应用,尤其是在吸收式制冷系统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烷基咪唑磷酸酯离子液体的热物性数据较少的问题,本文在常压下测定了1-乙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氢盐([EMIM][DHP])、1-乙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甲酯盐([EMIM][DMP])、1-乙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乙酯盐([EMIM][DEP])、1-丁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丁酯盐([BMIM][DBP])四种烷基咪唑磷酸酯离子液体的密度、黏度(293.15~353.15K)和电导率(293.15~343.15K),并且测定了四种离子液体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离子液体的密度、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采用自然对数方程关联四种离子液体的密度,根据实验值计算到了离子液体体积性质;采用VFT方程关联离子液体黏度和电导率,其中密度与电导率的实验值与模型相关系数R2达到0.9999,黏度相关系数R2达到0.99999,实验测定的数据与模型一致;四种离子液体的热稳定性相近,分解温度均在271.9~278.6℃范围内;瓦尔登规则分析表明,四种烷基咪唑磷酸酯离子液体符合Walden规则,而[EMIM][DMP]和[EMIM][DEP]被归类为“good ionic liq...  相似文献   

5.
《应用化工》2022,(7):1666-1669
针对离子液体[BMP][Tf_2N]的物性数据缺乏的问题,在101.325 kPa下对[BMP][Tf_2N]在温度范围为278.15~338.15 K的黏度和温度范围为298.15~338.15 K的密度、电导率进行了实验测定。结果表明,黏度、密度和电导率在温度范围内的值分别是21.6~193.4 mPa·s、1 356.0~1 389.2 kg/m3和0.273~0.893 S/m,黏度、密度和电导率均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当压力一定时,[BMP][Tf_2N]的黏度、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分别采用Arrhenius方程、自然对数方程和VFT方程关联[BMP][Tf_2N]的黏度、密度和电导率的实验数据表明,模型值与实验值的最大相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分别是2.25%和0.94%,5.74%和5.39%,4.412%和4.245%;进一步说明关联模型与实验数据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离子液体[BMP][Tf_2N]的物性数据缺乏的问题,在101.325 kPa下对[BMP][Tf_2N]在温度范围为278.15~338.15 K的黏度和温度范围为298.15~338.15 K的密度、电导率进行了实验测定。结果表明,黏度、密度和电导率在温度范围内的值分别是21.6~193.4 mPa·s、1 356.0~1 389.2 kg/m~3和0.273~0.893 S/m,黏度、密度和电导率均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当压力一定时,[BMP][Tf_2N]的黏度、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分别采用Arrhenius方程、自然对数方程和VFT方程关联[BMP][Tf_2N]的黏度、密度和电导率的实验数据表明,模型值与实验值的最大相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分别是2.25%和0.94%,5.74%和5.39%,4.412%和4.245%;进一步说明关联模型与实验数据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应用化工》2022,(4):697-701
通过实验测定[emim]Ac-CO_2二元体系的相平衡数据,研究[emim]Ac吸收CO_2的性能。结果表明,当压力一定时,CO_2在[emim]Ac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当温度一定时,CO_2在[emim]Ac中的溶解度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增大;在温度和压力的耦合作用下,CO_2在[emim]Ac中的溶解度,在温度263.15K、压力1.37 MPa时高达0.391 6,由此可知[emim]Ac是一种良好的CO_2吸收剂。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验测定[emim]Ac-CO_2二元体系的相平衡数据,研究[emim]Ac吸收CO_2的性能。结果表明,当压力一定时,CO_2在[emim]Ac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当温度一定时,CO_2在[emim]Ac中的溶解度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增大;在温度和压力的耦合作用下,CO_2在[emim]Ac中的溶解度,在温度263.15K、压力1.37 MPa时高达0.391 6,由此可知[emim]Ac是一种良好的CO_2吸收剂。  相似文献   

9.
基于Krichevsky–Kasarnovsky(K-K)方程,首先通过将实验测得的溶解度数据与K-K方程相关联,得到不同温度下CO_2的亨利常数和无限稀释偏摩尔体积,然后运用改进的K-K(MKK)方程计算了温度为293.15~333.15 K及压力为0~5.0 MPa内CO_2在离子液体[emim][FAP]、[bmim][FAP]和[hmim][FAP]中的溶解度。结果表明:降低温度和升高压力都有助于提高CO_2的溶解度;同族离子液体阳离子的烷基链长度越长,CO_2的溶解度越大;当压力为5 MPa及温度为293.15 K时,CO_2在离子液体[hmim][FAP]中的溶解度值达到最大值为0.764 1;在相同条件下,CO_2在以上3种离子液体中的亨利常数与CO_2的溶解度大小次序相反,表明亨利常数越小,溶解度越大。由MKK方程计算得到的CO_2在3种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值与实验值之间的总相对偏差绝对平均值分别为1.55%、2.09%和2.73%,表明MKK方程能以较好的精度预测CO_2在所研究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1-丁基咪唑醋酸盐([Bim]Ac)离子液体,通过1H-NMR、13C-NMR和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在303.15K和常压下,采用U形振荡管密度计测定了[Bim]Ac+甲醇、乙醇和正丙醇二元体系的密度,用乌氏黏度计测定了体系的黏度。由密度数据计算得到了体系的超额摩尔体积(VE)、表观摩尔体积(iVφ)、偏摩尔体积(m,iV)和超额偏摩尔体积(Em,iV),由黏度数据获得了体系的混合黏度变化(?η),并采用Redlich-Kister方程分别关联了VE、?η与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上述体系的VE在全浓度范围内均为负值,且在[Bim]Ac摩尔分数x1=0.3~0.4处出现极小值;Δη在全浓度范围也均为负值,在x1=0.4~0.5处出现极小值;[Bim]Ac+醇体系VE或?η的极值大小为:[Bim]Ac+甲醇[Bim]Ac+乙醇[Bim]Ac+正丙醇,表明[Bim]Ac与醇之间的相互作用随着醇极性的增加而增大。Redlich-Kister方程能较好地关联上述体系VE、?η与组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