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工科”的浪潮下,教育部全面启动“新工科”建设,各高校积极开展“新工科”研究和实践,将建设工程教育强国的蓝图实现。本文以“新工科”为背景,分析了目前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工科”理论,详细提出了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建议,最后对改革后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及总结。  相似文献   

2.
张会 《河南建材》2021,(8):107-108
开展"新工科"研究,对工科原本就有模式进行优化改革,不仅有利于专业人才培养,还有利于人才创新和人才发展,推进学科后续发展和未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后续培养综合性多元化专业人才做出贡献打下坚实基础.文章对"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并为后续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新工科"计划作为工程教育转型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返本开新为目标,以协同育人为方略,取得了显著成效与长足进展。同时,把"新工科"建设作为高校综合改革的"催化剂",系统推进工程教育的理念创新、模式创新与文化创新,以"新工科"建设引领高等工程教育创新与变革。  相似文献   

4.
基于新工科背景深入分析了工科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为例,以思政铸魂育人为初心,通过组建多学科融合导师团队,以研究生双创双实一体化教学为主要载体,以生教协同平台、医企合作平台、科企共双创平台、教科研平台为依托,以"律、查、讲、谈、评、督"六位一体督查教学监察体系为保证,对工科研究生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实现了对学生知识结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思维模式的全覆盖和全融入,形成了充满生机活力、多层次、可选择、具有专业特色的新工科研究生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2)
"新工科"建设提出工程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科学基础厚、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要围绕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与时俱进,不断地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为新工科建设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2)
本文简述了"新工科"建设的提出过程及其背景,首先对多样化、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进行能力要求分析,继而深入探讨高校多样化、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路径和实施办法,引发对培养机制的丰富内涵和重要表征的思考,多方面、多维度研究"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多样化、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土木工程专业以"新工科"理念推进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并从管理模式转变、"新工科"建设、工程教育认证制度和学科发展以及新时代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剖析。土木工程专业建设和改革要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传统理念,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拓展校企合作模式,进一步推进校内外实训平台建设,完善学科竞赛机制,利用互联网做好专业知识普及,全面深化专业改革,构建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土木工程专业是典型的传统工科专业,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普遍面临教育理念落后、课堂教学有效性差、创新培养方式单一、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吉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以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教育理念为统领,以培养符合科技发展和产业革命需求的土木工程创新人才为目标,系统设计“思政、课程、实践、竞赛、科研”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以“夯实基础、强化实践、激励创新”为原则构建课程体系,以“注重基础、融合前沿、聚焦工程”为指导建设课程内容,“以学生为中心”索教学方法,通过“多要素课堂教学改革”“多方式协同创新能力培养”“多课程育人”推进土木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6)
材料类研究与实践项目为教育部要求推进的首批"新工科"建设项目之一,而"新工科"对高等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针对"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围绕本专业本科生培养教育理念更新、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式与技术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展开探讨和建设,为探索综合性大学培养高素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新途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面向“新工科”和建筑业发展需求,以黑龙江工程学院校企合作共建智慧建筑学院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研究对象,面向建筑工业化和智能化培养目标,通过构建“工科通识平台、土木专业基础平台、新技术与交叉学科模块、工程与社会模块、创新创业模块和智慧建造方向模块”,形成适应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改造升级的课程体系,并以智慧建筑学院为载体,通过“引企入教”和校企多主体合作的“3+1”培养模式开展实践研究,在培养企业急需的适应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新工科的提出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多媒体课件赋予了新内涵。基于新工科专业建设和土木工程行业装配式建筑大发展的新形势,分析总结了目前高校专业课程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现状,提出了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四项原则——教学性、灵活性、创新性和人文性,并以太原理工大学钢结构设计基本原理课程为例,详述了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基本思路。范例展示的多媒体课件内容丰富、时代特征强烈、地域特色明显、思政理念深入、适用情形广泛,实践表明课堂效果良好,可为类似工科专业课程多媒体课件制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4)
自"新工科"建设提出以来,得到了国内高校的高度重视,各工科专业针对"新工科"内涵建设在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课题组结合传统工科专业矿物加工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矿物加工"培养理念陈旧、模式单一,课程设置单一,教学设施平台单一"等特点,同时针对专业本身面临着"资源复杂化、工程技术自动化、就业方向多样化"的趋势,提出了"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树立"新工科"理念、课程设置改革、产学研相结合、条件制度保障相结合的新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2000年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掀起了新办建筑学专业的热潮。作为地方院校新办专业,厦门理工学院建筑学专业在十余年的建设中,以国家专业评估标准为纲领,以八闽建筑文化与地方建设需求为依托,以“改革、开放、实践、服务”为建设理念,建成了教学、科研、服务融为一体的地方院校建筑学专业体系,2018年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成为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点。通过对厦门理工学院建筑学专业建设过程的全面梳理,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地方院校建筑学专业体系的建设路径与方法,为地方院校建筑学专业体系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侯红 《四川建材》2022,(3):250-251
"新工科"要求培养具备较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工程科技人才.除人才培养方案需体现这一要求外,课程设置时也应该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以西安翻译学院工程造价专业为例,对其核心课程(工程经济课)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重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导入思政元素、实施过程性考试改革等方式...  相似文献   

15.
智能建造技术的发展及新工科建设都要求培养适应产业升级需求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目前已有部分高校开展了针对服务于土木工程建设的智能建造专业的探索,但是针对给排水专业智能化人才培养的研究寥寥无几。在院校和企业调研、文献调研、毕业生调研的基础上,掌握了给排水专业智能化人才培养的知识和技能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给排水专业智能化培养方向课程群,采用新建课程与融入课程相结合的方式,设置了BIM应用技术及软件实训、Python语言程序设计、物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爬虫与数据分析等新建课程并将新兴信息技术融入现有专业课程,以培养智能化水务人才,服务国家智慧水务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6.
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新工科建设作为积极回应应运而生,成为当下中国工程教育的热点。文章通过对新工科教育理念和建筑行业人才新需求的解析,阐释了在以信息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建筑产业转型背景下,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建设"智慧建筑与建造"新工科专业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建立了"智慧建筑与建造"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建构了其专业课程体系,提出了与其相适应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安徽建筑》2021,(1):130-132
新工科对城乡规划专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文章从专业结构、知识体系、教育方式、激励机制、内外资源等方面解析了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面临的专业发展和教育转型的要求,探讨新工科背景下的城乡规划专业发展趋势,积极推进以评促建,将为具体实施方案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积极应对新领域、新行业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我国近年来大力推进新工科教育。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跨学科知识迁移能力,从而实现跨学科创新能力成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结合西南交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分析了风景园林专业跨学科能力培养在专业配置差异性、课程体系独特性和教学环境局限性等方面的复杂性,论述了该专业跨学科能力培养的途径,包括构建“学生—平台—教师”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更新教学理念,完善知识架构,细化培养过程,以及建立多重的科学评价方法等,并探讨了该专业跨学科能力培养的发展趋势,包括运用人居环境科学理念、突出学科优势和平台资源、强化关键培养环节等。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21,(1)
伴随着我国传统产业的升级和工业4.0的到来,经济结构和产业模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这意味着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要适应需求做出应对。新工科专业的建设和探索,一方面可以主动适应工业生产和科技创新背景下对人才需求的改变,另一方面也是推动高校体制改革和内涵发展的动力。文章以大连民族大学为例,根据民族高校的办学要求和新工科的发展要求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致力于培养适合国家发展、符合时代变化与少数民族地区实际需求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时代建筑行业的产业化升级,传统建筑学专业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市场对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文章基于新工科建设理念,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建筑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中,构建了虚拟现实建筑设计实践教学平台。首先,分析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实践教学中的优势,从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平台4个方面探索建设思路,然后阐述了虚拟现实建筑设计实践教学系统的建设内容,最后通过问卷对虚拟现实实践教学进行成效评价。实践表明:虚拟现实技术与教学结合形成的多元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水平,对建筑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