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晓冬  吴涛 《山西建筑》2007,33(8):353-354
介绍了街旁绿地的概念,阐述了街旁绿地的功能和作用,并从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两方面对街旁绿地的规划进行了论述,分析了街旁绿地设计过程中的设计要点,指出加强街旁绿地建设是今后绿地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街旁绿地相较城市公园分布更加广泛,是缓解高密度城区市民就近游憩需要的重要节点。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环境需要,街旁绿地建设日益迫切。基于共词聚类法对国外与国内近年来有关街旁绿地理论研究前沿议题分析表明,国外研究关注领域为公众健康、受伤防范、环境正义、空间生态系统服务;国内为景观特色、人性化设计、存量空间优化、空间生态性研究。通过对比两者在研究广度、深度、方法方面的差异,国内研究在认知、目标、方法、内容方面相较国外存在一定不足。参考国外研究的一般经验,并充分结合中国城市发展的总体要求,提出未来中国街旁绿地理论研究可从4个方面推进:一是推进空间分布的公平性及规划对策研究;二是加强围绕提升使用效果的空间研究;三是重视与加强对空间社会性与生态性的协同-交互关系研究;四是注重多学科思想的融入及综合方法应用。  相似文献   

3.
街旁绿地的休闲、美化功能及其环境设计已有大量的讨论,而生态功能尤其是生物多样性支持功能却常常被忽略。通过上海浦东世纪大道沿线街旁绿地的鸟类多样性实测调查与统计,对街旁绿地与其他对照组绿地的鸟种数量、密度和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街旁绿地与周边绿地的鸟类物种丰富度与相似性,探讨对鸟类等物种多样性有支持功能的环境影响要素。研究结果表明:1)街旁绿地作为一种面积有限的微型绿地,可以成为鸟类等城市野生动物的庇护所和中转站,在城市绿地系统布局中应该重视该类"边角料"用地的生物多样性支持功能;2)干扰边界比例和首层乔木退界率对街旁绿地的鸟类物种多样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尽可能降低周边人工环境对生物的干扰是提升街旁绿地生物多样性的主要路径。研究为街旁绿地的生态功能及其环境影响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研究结论可为设计、建设和管理城市生物友好型街旁绿地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也为进一步探讨街旁绿地在高密度城市生态绿网中的生物"踏脚石"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街旁绿地的休闲、美化功能及其环境设计已有大量的讨论,而生态功能尤其是生物多样性支持功能却常常被忽略。通过上海浦东世纪大道沿线街旁绿地的鸟类多样性实测调查与统计,对街旁绿地与其他对照组绿地的鸟种数量、密度和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街旁绿地与周边绿地的鸟类物种丰富度与相似性,探讨对鸟类等物种多样性有支持功能的环境影响要素。研究结果表明:1)街旁绿地作为一种面积有限的微型绿地,可以成为鸟类等城市野生动物的庇护所和中转站,在城市绿地系统布局中应该重视该类“边角料”用地的生物多样性支持功能;2)干扰边界比例和首层乔木退界率对街旁绿地的鸟类物种多样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尽可能降低周边人工环境对生物的干扰是提升街旁绿地生物多样性的主要路径。研究为街旁绿地的生态功能及其环境影响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研究结论可为设计、建设和管理城市生物友好型街旁绿地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也为进一步探讨街旁绿地在高密度城市生态绿网中的生物“踏脚石”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城市街旁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生活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对街旁绿地的景观设计要素与景观空间进行具体分析,提出街旁绿地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6.
街旁绿地与社会性活动的耦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街旁绿地的可达性和灵活多变性使其在城市物质空间环境中成为具有重要意义的过渡空间,同时带动了社会性活动的发生。探索和研究二者的耦合规律以达到综合效率最大化成为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若干个街旁绿地的环境位置、空间布局、社会性活动的密度、频率等方面分析研究,试图寻求街旁绿地与社会性活动之间的耦合关系,为街旁绿地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街旁绿地在现代的生活中与人们的需求紧密结合,然而由于开发后期关注的缺失,出现老旧住区街旁绿地的绿化种植缺乏管理、缺少无障碍设施的设置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研究老旧住区街旁绿地再生问题对于我国的现状具有积极意义。文章选取大连某小区街旁绿地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总结分析国内外住区街旁绿地更新中的理论与实践经验,通过问卷调查,行为观察法等方式对老旧住区街旁绿地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再生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游人是城市街旁绿地的行为主体,其行为喜好与绿地的出入口、活动、休息空间及路径空间的组织关系是绿地空间设计的核心内容。以邻北京市三环辅路的街旁绿地为研究对象,提取居住、商业、商务办公等城市街区中的绿地为样本,以环境行为学为理论基础,结合实地观察、访问调查,对街旁绿地行为空间的类型及空间组织进行研究。最后,从游人行为与空间关系的角度,剖析现存问题及其原因,提出相应建议,力图弥补当前绿地系统规划在中观层面研究的不足,以建构科学有效的绿色街区规划方法体系,探讨绿色生态理念在街区层面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9.
生态、休闲的街旁公园作为公园绿地的一部分是最为便利且最受人们喜爱的公园绿地。通过对街旁公园相关概念的认知,以福清市石竹街道西侧街旁公园景观设计项目为例,从现状概况、总体设计、专项设计3个方面对街旁公园的建设进行了阐述与分析。以求为今后生态、休闲的街旁公园发展与建设提供案例借鉴。  相似文献   

10.
自从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佩雷公园正式开园,"街旁绿地"便成了一种新形式的城市公共空间。"街旁绿地"作为一种小型公园因其数量多、分布广而一直得到提倡和鼓励,并在近几十年我国城市建设中大量应用。"街旁绿地"也称为"街头绿地"或"街头游园",在我国绿地系统建设中,"街旁绿地"属于城市公园绿地范  相似文献   

11.
城市街旁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生活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街旁绿地更直接地影响着城市景观。街旁绿地一般包括街道广场绿地、沿街绿化用地等,这些绿地一般面积小、数量多、分布广、可达性强,可为市民休闲、健身、交往、出行等多元行为模式提供场所。该文通过对街旁绿地中游人的构成、活动特征及街旁绿地设计的现状问题分析,提出了设计应"以人为本",并注重以"细节提升品质",从便利性、安全性、舒适性、参与性、愉悦性、私密性和整洁性七个方面论述设计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正在磨灭地域性景观,导致街旁绿地的面貌呈现一定的趋同性,进而加快了城市特色的消亡。该研究分析了街旁绿地的特点、功能及其在地域性景观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阐释了新时期地域性景观的概念,重点从自然环境、精神文化和园林要素三个方面对建设具有地域性景观特色的街旁绿地提出建议,以期能为街旁绿地的规划设计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广州市旧城更新中街旁绿地景观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理论性指导的问题,从街旁绿地特征、分类依据等方面做了综合分析,并介绍了相应的改进策略,为广州老城区街旁绿地的改造提供行之有效的策略方案,有利于推动广州市旧城更新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采用行为观察法与比较法,调查分析了天津滨海新区街旁绿地夏季和冬季使用者的活动规律及空间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影响使用者分布的主要因素,为街旁绿地的空间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民俗文化与现代生活需求的结合是民俗文化再生的重要途径,街旁绿地是民俗文化的最好载体,民俗文化产生于大街小巷,回归于街旁,这是其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街旁绿地文化建设对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树立独具特色城市形象具有重要作用,街旁绿地与民俗文化建设的结合创造丰富多样的城市街头生活。九子公园通过雕塑、活动、景观环境等方面的创意设计探索促进民俗文化再生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通过连续监测苏州市工业园区现代大道30块街旁绿地内PM2.5的质量浓度、群落微气候因子及植物结构因子,探究城市街旁绿地的PM2.5浓度消减能力,并从颗粒物消减视角提出城市街旁绿地优化设计策略。结果表明:1)植株郁闭度、种植密度、常绿植株数量占比与PM2.5浓度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PM2.5浓度与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空气温度呈负相关关系,在研究中应将两者统筹兼顾,缺一不可,PM2.5浓度的日变化趋势为早晨、上午、傍晚浓度值高,变化趋势曲线呈现“U”字形;3)在绿地空间植物配置中,多选用当地的乡土树种和优势树种进行种植。在植物配置模式中,“乔灌草-乔灌”多层种植模式的消减作用最强,能有效消减绿地PM2.5浓度。研究结果为城市绿地的系统布局提供较有效的布置建议,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思路和参照。  相似文献   

17.
面对当前城市建设从增量发展转向存量规划,对城乡绿地生态空间的发展提出精确空间布局和效益提升的迫切要求,项目组组织开展城乡绿地生态空间优化预测及绩效评估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本研究集合多学科多类型技术手段,形成四大类城乡绿地生态空间优化预测技术、两类城乡绿地生态空间建设示范应用以及五大类城乡绿地生态空间景观绩效评估技术.研究以"规划、建设、评估流程一体化"的研究思路引入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关注生态过程,应对重大生态问题,协同社会经济因素,实现城乡绿地生态空间规划设计与建设过程的空间布局以及综合效益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快速城市化导致土壤结构发生改变,影响其渗透和蓄水能力。为探索海绵城市建设对绿地土壤的影响,在上海市域范围内选取20块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绿地,对绿地土壤的质量含水量、孔隙度、紧实度、容重等土壤物理性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四类样地土壤质量含水量和蓄水空间差异较大,绿地土壤蓄水能力表现为有海绵设施绿地街旁绿地无海绵设施绿地隔离带绿地。对天山公园和黄道婆绿地改造前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经过海绵化改造可有效改善绿地土壤的理化性质,明显提升其蓄水能力。  相似文献   

19.
宅旁绿地面积占住区绿地总面积的35%左右,且比小区公共绿地面积指标大2~3倍,人均绿地可达4~6m~2,对居民居住环境质量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居住区绿地环境的规划设计常常存在重中心绿地建设、轻宅旁绿地的问题,使宅旁绿地环境过于单调,往往不能形成良好的居民活动空间。本文以齐齐哈尔市宅旁绿地的虚实空间营造为例,详细介绍如何打造舒适宜人的宅旁空间,以进一步提高居住区的园林绿地水平。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市绿色空间从数量化 发展向质量化发展的模式转变,其效能评 估及优化亟需有针对性的数据库的建设与 应用。同济大学数字景观实验室通过跨学 科的合作平台,结合公园绿地、街旁绿地、 立体绿化的效能特点,建立了相应的绿色空 间信息数据库,并开展了其在高密度环境中 的效能评估与分析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