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Planning》2019,(18)
粤港澳大湾区这一概念的提出,是中国社会从政策开放转向制度开放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迈向开放型经济的必经之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点,同时,也符合粤港澳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内在需要。本文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意识,重点分析了该湾区城市群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3.
《Planning》2019,(9)
通过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建设中的产业协同发展问题,梳理城市建设中产业协同发展的相关理论,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中的产业协同发展的状况以及趋势,研究分析结果,并提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建设中产业协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2)
在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也有了全新的目标,即按照国家的战略部署对标世界一流湾区,秉承协调、开放、共享的理念,推动智慧物流的发展,构建集国际化、现代化于一身的粤港澳物流体系。本文从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体系构建优势出发,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体系暴露出的区域管理机制差异化、物流企业各自微站以及物流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问题,并从加强交通物流建设、鼓励物流业错位发展以及保证公共政策协同三个方面提出了物流体系构建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6.
7.
粤港澳大湾区大学规划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骏 《南方建筑》2019,(5):20-25
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目标是要打造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而在此过程中,以大湾区大学规划与人才培养为基础建立的科研创新平台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大湾区能否实现产业升级并培育原创性科技发展的关键。通过与世界著名的三大湾区(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和东京湾区)的比较研究,以宏观的大湾区视角为起点,提出高校规划的宏观整体性,应形成多层次多结构的大学集群规划。同时依托高水平大学集群的发展实现知识创新与知识应用的统一,在城市空间上形成城校一体的良性互动格局,并提倡大学高效综合的规划发展模式,实现大湾区高校规划地域特色的文化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8)
最近几年,伴随我国工业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传统能源的消耗日渐加剧,环境问题也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点的新能源逐步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全球经济开启了调整的步伐,新能源产业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本文选择粤港澳大湾区作为研究对象,为其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策略进行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是新形势下国家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从2009年首次将"湾区发展计划"列为空间总体布局协调计划的一环,到2017年,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见证下签署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8年的时间为大湾区建设谋划了更多发展空间。本文通过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的基本经济情况,认为该地区产业协作已具备成熟的条件,但也存在政策联动性差等潜在问题,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6)
粤港澳大湾区是改革开放深化的产物,是顺应"一带一路"倡议,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的规划。人工智能产业在当前高新科技产业中,收益较快、参与国际竞争能力较强,是集科技、环保、职能等特点为一体的产业,发展该产业有利于提升区域整体实力。粤港澳大湾区内香港、澳门是改革开放的门户,与广州、深圳等9座城市的联合发展,为经济的互动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人才是发展的源动力,是创新的关键。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内人工智能产业人才资源,有利于引导各高校及研究所有目标的培养人才、实现企业与高校及研究所的合作,为该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叶枫  李辉  徐艳 《风景园林》2020,27(10):19-22
城市中的自然空间在城市生态格局中具有重要意义。以基于湿地资源调查评价的深圳市湿地资源保护总体规划为例,并在以往城市生态规划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生态学角度的城市自然空间保护方法及建议:1)湿地保护规划从“零”突破;2)科学管控城市自然空间,坚持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协同发展;3)注重城市自然空间与城市合理的干扰互动,并加强城市自然空间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  相似文献   

12.
绿色城市设计是当代城市设计发展的一种重要范型,生态韧性、可持续性、气候适应性等是其基本特征.在世界各大湾区中,粤港澳大湾区的自然、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特色鲜明,地区的绿色城市设计实践也极具多样性和创新性.梳理近现代城市发展代表性理论对绿色城市设计起源及内涵的重要影响,进一步细化绿色城市设计的定义.运用实证研究和系统建构...  相似文献   

13.
以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介绍了大湾区在知识经济宏观背景下的创新内涵,提出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作为当前指导和统筹创新驱动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围绕这一目标,结合大湾区的创新特点与要求,针对产业经济、空间结构、宜居环境、人才环境等4个核心方面,探讨了加强创新导向的产业合作、完善承载创新活动的空间结构、改善和提升创新氛围等重点议题,对大湾区的创新发展路径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思考,总结了构建大湾区区域创新体系的框架结构与核心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文  张敏  陈震  唐灵 《矿产勘查》2023,14(12):2301-2315
惠州断裂是惠州盆地的西边界断裂,横穿惠州市城区,前人对惠州断裂活动性的调查研究较薄弱。因此,厘定惠州断裂的构造特征和活动性,对惠州市的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及开发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在野外地质构造调查解析、物探和钻探等工作基础上,结合第四纪地层年代学测试分析对惠州断裂展开研究工作。构造解析及钻孔揭露表明,惠州断裂为正断层,表现出了右行走滑的特征,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力学性质具张性、压扭性、张扭性多期次交替转换特征,对第四纪地貌具有控制作用。结合物探和第四纪地层年代学研究表明,惠州断裂错断了第四纪地层,其在晚更新世末期仍有活动,最新一次活动的时间应在距今10~(24±2)ka,可将惠州断裂定为活动断层。研究成果可为惠州市今后的城市工程选址、规划和建设提供重要的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5.
熊亮  王晓迪 《风景园林》2022,29(12):20-26
随着对人类-环境耦合系统的深入认识,空间发展和治理进入了强调多时空尺度、跨组织分层的新阶段;在领土开发和治理的过程中,对蓝绿基础设施(blue-green infrastructure, BGI)的概念认知和构建方法提出新要求。为了理解和识别多尺度蓝绿系统耦合关系的发展与变化,提出复杂适应性系统视角下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的跨尺度图析方法,结合多尺度空间数据与形态类型学,剖析和比较景观基底、基础网络、聚落发展3个层面之间的空间关系。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采用跨尺度图析方法识别并呈现BGI发展过程,揭示各个时期BGI在组成、格局和尺度上的发展规律,提出在国土空间发展、治理尺度和格局发生剧变的当下,BGI是延续和完善国土空间稳态的支撑,可以将上述规律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尤其是对BGI历史格局和尺度的重现和延续,尝试构建内涵更丰富、更有韧性的BGI。  相似文献   

16.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为3个极点。其中广州、佛山两市在2000年后分别经历了“撤县(市)设区”的“城市区域化”,2008年又在省政府推动下顺应市场需求启动了“广佛同城化”,为珠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探路。通过文献研究、大数据分析和空间解析得出,广佛不仅形成了一个完整“核心-边缘”模型的大都市区,实现了空间结构的再造,还正在以3条城市轴线重构基于历史上广东省城(Canton)“古南海-古番禺”的人文山水意向。  相似文献   

17.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治水模式分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港澳大湾区黑臭水体治理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水环境质量与世界一流湾区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在水环境质量升级并达到水体使用功能要求下,传统治水模式面临着水体氮磷指标降解难的问题。为此,提出碧道建设创新治水模式。介绍了碧道建设创新治水模式的内涵,以及珠海、深圳和广州碧道试点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果。结合广州珠江西航道鸦岗断面水质改善及中支涌、鸭涌河的治理效果,阐述了碧道建设通过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文化构建的有机结合,可实现水体使用功能恢复,为粤港澳大湾区水环境质量升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全球视角下的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视角下的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研究,将为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方向。立足全球化背景下创新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对比和总结归纳,识别当前大湾区区域和城市在创新发展的特征、问题和原因,并对大湾区提升全球创新地位提出建议。分析发现,大湾区创新主体高度集聚,创新产出和创新服务具有全球竞争力,但仍存在基础创新较弱、创新协作不足、创新服务品质不高等问题。基于以上结论,进一步提出了提升大湾区在全球创新地位的有关建议,包括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加强多元创新协同、优化创新环境品质等。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20,(2)
世界大湾区发展经验显示,人口集聚是中国粤港澳大湾区不可逆转的基本发展趋势。人口集聚通过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两大机制影响劳动生产率。为了考察人口集聚对粤港澳大湾区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建立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应用固定效应、广义矩、校准最小二乘虚拟变量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人口集聚显著提升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劳动生产率,而外商直接投资影响不显著;人口集聚对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约是第二产业的1.5倍;人口集聚对粤港澳大湾区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在国际金融危机后增大了约20%,对珠三角九市的作用增大了约80%。粤港澳大湾区应进一步加强港澳和内地人才的交流,发挥服务业高素质人才集聚的人力资本效应,支持人口集聚引发的知识信息积累、传播与创新,将技术进步的重心转移到依赖人口集聚等内源性力量上来。  相似文献   

20.
孙丽辉  彭逸生  丁浩虹 《中国园林》2020,36(10):110-115
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湾区为引领,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的生态文明建设区域。珠海处于粤港澳大湾区中最典型的珠江口地区,以该区域城镇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珠海西部河口湿地为研究对象,对其植物景观群落的观赏性、耐盐性、抗风性、耐涝性、耐旱性和耐污性等特质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对典型河口湿地景观植物种类及立地条件开展调查,对河口湿地植物立地影响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与评价。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综合评估现阶段该区域湿地景观植物的适宜性、观赏性,并提出今后适宜河口环境的景观植物种类,为河口湿地景观植物选择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