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雪 《建筑与文化》2022,(5):203-205
“纪念性”一词出自西方语境。西方的纪念性建筑以特定的建筑类型、富于变化的建筑风格、不朽的建筑材料为后人留下了永恒的“石造”史书。在该语境下反观中国建筑,无论宗庙、宫殿或民宅的形制、外观皆极为相似,材料亦无永恒性可言。对此,如弗莱彻、弗格森等建筑史学家曾片面指出中国建筑“千篇一律、毫无变化”而不具有纪念性。然从广义角度看建筑的纪念性,它们便具有帮助延续和传承一个国族之集体记忆的价值。从这一点来说,中国传统建筑在权力意识的礼法规范与集体意识的稳定传承下,是围护权力统治、保证社会安定的象征,本身就具有特殊的纪念性价值。文章将首先对“纪念性”的英文词源和语义进行辨析,进而由“纪念性”与“记忆”的关系引出纪念性在意识维度下的表达及作用,最后概括性地提出中国传统建筑的纪念性表达。  相似文献   

2.
3.
本文以武汉市辛亥革命博物馆为例,通过对其在场域环境、总体布局、空间营造以及细节表现等方面的研究和剖析,简述纪念性建筑的主要设计构成手法。  相似文献   

4.
纪念性建筑设计与地景在当代结合日益密切,但关于纪念性建筑地景化设计方法缺乏总结.由此从整体环境、建筑形象和空间营造三个方面分别讨论了主客转换、异质缝合、模拟重构、形象隐喻、空间沉浸五种纪念性建筑地景化设计策略,并对五种设计策略分别举例分析,以期为纪念性建筑地景化设计提供支撑,对当代纪念性建筑设计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绘画中的留白手法无形胜有形,传达画作意境之美.本文以绘画作品中二维的留白意象为切入点,引出建筑作品三维性“留白”空间.分析建筑设计中的留白空间,以丹尼尔·里伯斯金的柏林犹太人纪念馆为例,试图阐述留白意向在纪念性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及对空间精神性的影响,进而探索“留白”在当代纪念性建筑设计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中国传统建筑的中介空间从单体建筑,群体建筑,城市三个层次作了较透彻的分析,指出了正是这些中介空间使得中国传统建筑的建筑形体与空间相互依存,并形成多样而富于变化的人性空间。  相似文献   

7.
8.
张小刚 《四川建筑》1999,19(2):10-11
现代主义的规划原则带来了城市的无限扩大,导致城市中心区的衰亡。因此城市的复兴在于复建城市的公共领域,而纪念性城市空间构成了大部分城市的公共领域,因此复兴的关键就在于纪念性城市空间的重新塑造。本文通过对城市的形态构成的分析,得出几点纪念性城市空间的设计与视觉、艺术处理手法,探索一条城市的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9.
建筑承载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空间和时间的综合信息,是人类思想传承的重要媒介之一.它以独特的语言形式表达出丰富而含蓄的意义,所以对建筑空间予以的理解就成为人们认识世界、体验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哈尔滨市长青公园红色主题纪念性场所的设计理念,从空间设计的功能、景观、文化三方面入手,阐述了纪念性空间的设计方式,旨在加强公园的纪念性意义,提升城市的景观特色和文化内涵,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操和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11.
《门窗》2019,(12)
本文着重分析纪念性空间的生成方式,从纪念情感的表达入手,辅以空间设计的要点,研究了纪念空间中所需表达的内容的设计规划,从而加深记忆的提取再进行输出的表达,总结了纪念性空间情感表达应注意的特点和结构。  相似文献   

12.
纪念性是建筑艺术的永恒追求,通过对工业建筑史中纪念性表达的探求,试图阐明这样一种观点:即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纪念性,才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14.
龙可汉 《华中建筑》1999,17(4):85-91
中国伟大思想宝库成就中,其数一数二者,莫过于“求本之道”而“求本之道”则只要求勿伤其生,可见生之重要要了解,认识,。保护生,莫过于认识自然,社会,环境存在因素中的生气。讲自然环境,人类社会的则是上至科学家,社会活动家,领袖下至平民百姓做人佑事,做科学,办社会所必须了解的知识。  相似文献   

15.
纪念性园林以怀缅、纪念历史人物,记录历史事件为主要目的,常采用直述或抽象的叙事性设计手法。洛阳白园是依托白居易墓冢建设而成的纪念性园林。为了更好地展示白居易的文化、思想和精神,白园采用多样的叙事性设计手法进行表达。该文对白园这一纪念性园林进行了研究,并从观瞻序列、山水格局、楹联匾额和园林君子比德思想四个方面对其纪念性园林空间营造的特点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应从场景的角度去理解和表现纪念性建筑的纪念性。结合中外实例,从场景的事件、空间和情感三个层面深入地剖析了纪念性建筑的场景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7.
颜朝星 《山西建筑》2000,26(4):18-19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以一定的思想行为和方法世代相袭而形成的文化要素。它亦是千百万劳动者生活习俗和精神上的共识而自觉的被认可。建筑作为一种与自然、人、社会有密切相关的载体,除满足人类自身的生存和生活的需要之外,在传统上要处理好空间与环境的融合。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中国传统建筑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中极为宝贵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地形象矗立在世界建筑之林。其影响远远超过了当今中国的现代建筑。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深思吗?作为“石头和  相似文献   

18.
高婧  傅红  林阳 《四川建筑》2009,29(5):43-44
传统建筑的保护,从浅层次上,是对建筑的维护、修复和重建;从深层次上,是对空间与功能之间关系的研究以及对空间的有效再利用。文章讨论了在国内现有的保护机制下,如何进一步的将建筑保护深入,使其在保护传统建筑的同时有效地发展旅游业经济,而非令建筑保护屈从于经济利益之下。  相似文献   

19.
结合纪念性建筑实例,依据纪念性建筑的结构特征,从建筑的空间、体量、色彩、材料、质感、光影等方面分析了纪念性建筑基本要素的特征,对建筑创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中从建筑艺术角度出发,讨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组合方式,深入研究了我国传统建筑的空间组合形态和综合美学特点,为研究和创新现代建筑空间组合艺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