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工学结合"为核心,从人才培养主体、人才培养平台和人才培养手段三个层面进行整合创新,构建了"三维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此体系中,通过创建"实习实训、创新创业、实践就业"的实践教学平台,以及对与之相匹配的"定型、打磨、精炼"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证研究,建立了电子商务职业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融合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基于文献研究法、典型高校专业调研和典型高校院系主任专家咨询等方法,以知识融合为核心,以"全生命周期执业能力"和"能力教育"为导向,构建了由实践教学体系、能力导向及全生命周期三个维度穿插在一起的工程管理专业平台课程融合"三维体系"。最后,针对课程整合"三维体系"提出了坚持以知识融合为核心思维,以学科交叉为重要载体的教学改革思路,重点打造"国际化、博士化、双师型"的工程管理专业教学科研团队,注重校企合作,强化社会网络,促进"政产学研"融合三点实施性的建议,以期为新形势下工程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思维和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4.
《Planning》2017,(10)
"专业+语言"是实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经过7年的摸索,玉溪师范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立足滇中,以培养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经贸人才为目标,初步形成了"专业+语言"的人才培养模式。未来应基于社会对专业语言技能的要求,以学生能力形成为核心,着重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等方面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5.
"二元制"是福建省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又一突破,特点是招工即招生,更加突出强调校企共同育人。以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为例,探讨了学校及合作企业共商制定测量专业"二元制"班的(即企业员工)学习模式、人才培养目标方案、课程体系、考核机制等,丰富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了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工程管理专业的产生入手,分析了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外向型本科人才的重要性,然后针对当今工程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工程管理专业外向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7.
从营业状况、营业领域和企业数量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企业在国际承包商市场的现状,得出培养“拥有国际化视野,熟悉国际规则、标准、规范,适应国际化环境,具备国际化竞争力”的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对比国内高校课程设置发现,大部分高校人才培养仅注重知识维度方面的培养,对国际化视野、跨文化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较弱,因此结合Byram的跨文化能力评价模式理论,运用复杂网络理论中的DEMATEL方法,从知识、技能、态度和意识四个维度建立包含15个指标的国际化人才能力维度评价体系,通过计算15个指标的影响程度、被影响度、原因度与中心度确定各因素对国际化综合人才能力培养的重要程度,得到影响度最大的因素为独立思考能力(1.963),被影响度最大的因素为社会责任意识(1.696),中心度最大的因素为判断决策能力(2.981),原因因素最大的是独立思考能力(1.114),结果因素最大的是创新意识和能力(-1.452)。  相似文献   

8.
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处于核心地位,而我国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工程化不足、对创新素质教育课程不重视的现象还很严重。目前,对于创新与应用并重下的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尚无深入研究。本文运用系统论和课程论,在总结创新应用型人才内涵的基础上,从课程体系的目标要素、内容要素和过程要素三个方面,探讨了我国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及实施手段。  相似文献   

9.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缺乏工程造价专业国际化人才的问题日益凸显,有必要借鉴工程造价专业国际认证标准对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分析工程造价专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需求,明确了其需具备复合型、外向型和创新型特征。鉴于目前对我国工程造价专业进行国际化认证的主要是 PAQS、 RICS 认证,采用比较研究法,对 PAQS、 RICS的认证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了学生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实践等人才培养要求。并构建我国工程造价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合理化方案,为工程造价专业国际化人才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BIM教学特点分析,构建多阶段、多层次工程管理专业BIM能力培养体系。通过概念导入期、核心教学期、强化提高期和持续追踪期等不同阶段的各种教学方式,加强人才培养效果。根据社会对BIM人才的需求,将人才培养体系划分为普及型、进阶型和高端型,确定不同层次人才培养需求,从而构建适应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BIM培养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刘元芳  蔡彬清 《福建建筑》2010,(10):109-112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近年来一直是高等教育系统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热点。本文结合福建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管理类专业十多年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发展状况和经验总结,从更新教育观念、产学合作新机制、深化教学改革、学生实践性创新性能力培育、与国际接轨的教育新模式等方面论述建筑工程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期为同类院校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特色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介绍工程管理专业发展演变过程和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开办的背景基础上,分析了我校工程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并剖析了新培养方案在专业定位、课程体系的优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实践教学、拓宽学生发展空间等方面具有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工程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内涵及培养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大部分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都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当代社会急需创新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为了实现工程管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文章分析了工程管理专业创新人才的内涵,并结合调研结果提出从调整培养方案、改革培养模式、建设创新型师资队伍三方面进行改革,以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分析实践教学与就业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模拟企业实践教学模式,采用教学管理和企业运营合一、学校教育与企业工程建设合一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提前融入企业,实现实践教学与就业一体化,为毕业生快速适应就业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建设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礼 《山西建筑》2010,36(36):200-201
从国家基本建设以及企业设备保有情况,对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的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以及新专业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思考,为新形势下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系统的角度合理设计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和要素。文章从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培养内容的合理设计、培养条件的设置、培养管理协调优化,以及人才培养评价机制的建立等方面全方位地构建了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从而促使工程管理专业达到培养高素质工程管理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大学启动了09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为了确保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黑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到同济大学、上海交大、东南大学和河海大学四所知名高校进行了调研。基于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情况,针对09版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不足,结合调研考察获得的兄弟院校的经验,文章对黑龙江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并对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作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中国交通建设企业"走出去"发展对国际化工程人才的需要,重庆交通大学与行业企业开展了10年校企协同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围绕国际工程人才在工程知识、工程实践、工程管理三个维度的能力素养,构建了短线定制"3+1"海外班、长线培养"1+3"国际工程班和柔性设置的"2+2"跨界复合实验班等多样化校企育人模式。通过校企协同选聘学员、设计课程计划、开设课程讲座、组织科技竞赛、指导毕业实践、评价培养质量,形成互惠共赢的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其间,为中国交建、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企业输送海外交通建设人才3 500余名,较好地满足了海外交通建设国际化、多样化和高质量人才需求,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19.
科技创新与发展对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基于“大工程观”理念与“新工科”背景,提出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共享机制、校企合作、国际交流与研发平台等方面完善了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了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体系。教学改革成果已纳入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并取得了显著效果,对工科专业教育教学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为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导向性支持。  相似文献   

20.
在“一带一路”、技术创新等发展背景下,中国建设工程领域逐步扩张,行业大规模发展,呈现工业化、国际化、智能化的新趋势,行业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新需求,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亟待改革。通过文献研究法,结合半结构化访谈对行业人士进行调查,并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得出当前行业对人才素质需求的5个方面——个人品质素养、专业技能、个人职业发展能力、专业学科知识及应用、基础学科知识及应用。以该结果作为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出五大重点课程群、三大教学平台及相关的核心培养内容,为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