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虽然结构主义建筑思潮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淡去,但是以赫曼赫兹伯格为代表的秉承结构主义思想的建筑师所创作的优秀作品依然值得学习和借鉴,尤其是作品中蕴含的社会学思想,能够带给我们建筑创作上的思考和启示。文章通过对赫曼赫兹伯格的代表作品比希尔办公大楼的空间解读,剖析了以赫曼赫兹伯格为代表的结构主义建筑师的社会学思想及其建筑空间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2.
滥觞于语言学的结构主义思想强调构成事物各元素间关系的存在性优于元素本身,这一思想方法由凡·艾克等结构主义建筑师引入建筑学领域中并得以延伸和拓展。本文对结构主义建筑观及其方法论进行了阐释,并从环境元结构、形态元结构、属性元结构三种结构系统对结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建筑空间建构句法进行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结构主义的阐述与分析,总结结构主义思想在建筑中的运用和体现。并从结构主义多个特点出发对某国建筑师丹下健三的建筑作品代代木体育馆进行分析,从而更深层次的理解结构主义建筑特征以及如何将其设计方法运用与设计中。  相似文献   

4.
该文在对结构主义方法论理解的基础上,对建筑大师赫曼·赫兹伯格的著作及作品进行了分析,并围绕结构主义方法论对其设计思想和方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芦正懋 《山西建筑》2009,35(17):15-16
介绍了结构主义是一种认识事物、解析现象的方法,指出民居独特的文化地理因素有着原型的价值,对结构主义与中国传统之民居建筑进行了分析,从民居建筑空间进行了论述,以达到重新思考结构主义建筑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结构主义的方法论 D结构主义理论把建筑看成是表达人类环境的空间关系与特征的象征系统,那么结构主义理论是通过什么方法论把地方(site)转化为具有特定性格与意义的存在空间(Place)的呢? 方法(a)类型学(Typology) 类型学是一种分组归类的方法体系,它能够在各种变量因素影响下分析事物本质结构与变化规律。结构主义理论正是应用类型学这一特点,作为理解研究建筑象征形态的演变结构,探索和指导建筑创作——场所的建立。建筑类型学的研究一般从三个方向着手。 (1)作为“阅读”城市与建筑的工具。所谓“阅读”就是通过对个别符号的有顺序的识别来达  相似文献   

7.
20世纪60年代以来,彼得·埃森曼以其理论和实践为现代建筑形式语言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对特拉尼建筑的分析、卡纸板建筑概念的应用以及概念建筑理论的制定是埃森曼在结构主义时期,三个不可分的相关联的研究项目。本文试图分析这一时期埃森曼的建筑思想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赫曼·赫兹伯格的“多价性”建筑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荷兰建筑师赫曼·赫兹伯格(Herman Hertzberger)是结构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思想上继承了阿尔多·凡·艾克将"深层无意识结构"这种结构人类学的思想运用于建筑设计中的理念,更进一步提出了"多价性"空间(Polyvalence)这一全新理论,并将其运用于自己的设计作品当中。  相似文献   

9.
从立体主义绘画中演绎出来的现象透明性理论,对于交叠、渗透及空间维度矛盾等一系列空间操作方法起到了深层引导作用。文章主要选取了SANAA建筑事务所的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并对其形式操作与空间特征加以分析,探究SANAA建筑作品呈现现象透明性特征背后所蕴含的诗意逻辑。  相似文献   

10.
金鑫 《建筑师》2021,(1):26-33
文本、结构、类型学的观念贯穿了中国建筑师王澍的理论、设计以及教学实践.随着王澍作品影响力的扩大,其博士论文《虚构城市》的核心观念"语言隐喻"也从一个个人理论立场发展成了一种集体建筑文化.本文通过话语、建筑形式分析等综合手段对这种建筑文化进行评介,并着重讨论了其中3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语言隐喻的模式问题;类型学的内涵问题;类比的认识论问题.本文指出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语言模型在王澍的理论写作中同时存在,两相冲突;王澍类型学设计实践的开放文本性质未能引起评论界足够重视;语言隐喻延伸至王澍在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系的研究生教学活动且成果颇丰,但王澍及其后学较少对隐喻在建筑研究文化中的正当性提供严格的方法论解释.本文在作为一种研究文化的"虚构城市"未完结处立论,并指出它20年前的承诺——为建筑研究文化的想象力正名——似乎还未完全兑现.  相似文献   

11.
黄正骊  王灏 《时代建筑》2013,(5):96-105
位于宁波春晓镇的佚人营造设计的建筑师自宅是事务所在“自由结构”方面探索的第一步。文章通过对话再现了建筑师在自宅建构过程中对结构、材料、空间的思考,揭示了建筑师对中西方建筑结构主义精神的反思,及其在建构新的建筑与结构美学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文化中心建筑为研究载体,梳理以建筑为主体的结构体系空间介入逻辑,尝试从形态元层面整合结构主义理论下的文化中心空间体系介入性建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13.
埃森曼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埃森曼是当今国际上著名的前卫派建筑师,美国建筑界对他的作品评价很高。本本文介绍了他在70年代对住宅的研究和近年来两项重要作品──辛辛那提设计、建筑、艺术与规划(DAAP)学院与俄亥俄州立大学韦克斯纳艺术中心。埃森曼自称是后现代主义,他的设计理论早期受结构主义哲学影响,近期受解构主义影响。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日本建筑师在继承传统的建筑空间理论方面最有代表性的三种理论 ,即 :新陈代谢理论、奥空间理论、灰空间理论 ,并结合具体的建筑作品 ,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日本建筑师在现代化、西方化的进程中如何继承发扬传统的、民族的建筑文化形式。  相似文献   

15.
荷兰建筑师赫曼·赫兹伯格(Herman Hertzberger)是结构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思想上继承了阿尔多·凡·艾克将"深层无意识结构"这种结构人类学的思想运用于建筑设计中的理念,更进一步提出了"多价性"空间(Polyvalence)这一全新理论,并将其运用于自己的设计作品当中。  相似文献   

16.
刘璟 《建筑与文化》2016,(1):133-135
在当今世界建筑领域中,扎哈·哈迪德是最前卫、激进的建筑大师,成为推动非线性建筑发展的旗手。扎哈不仅开创了新的建筑语言形式,而且以其独特的视角对建筑进行重新解读,形成了非传统的理论体系,并将理论积极地付诸建筑实践活动之中。她改变了人们以往的建筑思维模式,同时解放了传统建筑形式语言和空间构成。本论文将从扎哈特有的非线性建筑语言形式,以及其背后的形式逻辑进行分析、论证,以便更深入、理性地理解其作品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通过阅读有关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Tadao Ando)及其作品和理论的文章、访谈录以及他本人的论文,总结了他在建筑中实践用光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结合中国的传统建筑,重点从利用光的设计对空间特质进行营造,从传统建筑精神场所的构建角度入手,尝试提出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中介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把结构主义相对层级间转换介入的“中介空间”概念应用于中国传统建筑,并深入探讨了中国传统建筑不同结构层级中的“中介空间”所呈现的形态及其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建筑形态学和结构主义理论为基础,阐述了从基本要素、概念结构到形态结构和形式的建筑设计转换过程,说明形态结构对建筑形式产生的重要作用。对建筑形态学与结构主义的发展趋势进行简要的分析,并以功能结构、材料结构、环境结构、形式结构和有机结构为代表的建筑形态结构为框架,对新时代的建筑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结构主义的视角下,以中国传统庭院空间这种基本的建筑空间类型和组织方式为研究对象,从理论研究出发,用案例论证,探讨庭院空间单元、结构和系统的概念及特点,详细分析控制中国传统庭院空间的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