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对于隔震建筑的检测与鉴定研究成果较少,本文通过对隔震建筑进行检测与鉴定研究,提出了针对隔震建筑的检测、鉴定内容与方法。因隔震层设置部位不同,对隔震建筑的检测主要通过地基基础、下部结构、隔震层结构、上部结构检测四个(或三个)方面进行。隔震建筑的鉴定主要通过安全性鉴定和抗震鉴定两个方面进行。尤其是隔震建筑鉴定层级的划分和提出隔震层检测鉴定内容与方法,解决了隔震建筑检测与鉴定的问题和难点,为后续相关的工程实践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既有框架剪力墙结构隔震处理后的的隔震性能,本文采用SAP2000软件对既有框架剪力墙抗震加固结构和既有框架剪力墙隔震加固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对比二者在地震作用的层间剪力、层间位移,得出与抗震加固结构相比,隔震加固结构周期延长、层间剪力、层间位移均变小。说明采用隔震加固能有效地减小地震对结构的不利影响,提高了结构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既有建筑混合隔震性能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既有建筑结构整体移位后可采用隔震连接技术就位。为某移位保护性建筑结构就位进行了混合隔震层设计,对所采用的叠层橡胶滑板支座及铅芯橡胶隔震支座进行了静力试验,获得其隔震性能参数,并采用SAP2000对采用混合隔震的整体结构进行了弹塑性分析,与未采取隔震措施时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工程采用混合隔震技术融合了两种隔震支座的优点,大大提高了该既有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满足建筑保护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以某通信设备机房楼为例,从隔震支座设计、上部结构隔震计算、隔震层设计等方面,对该楼结构采用的隔震设计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介绍了采取隔震技术后的隔震措施及构造措施,提高了建筑结构的抗震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吴宏磊  丁洁民  陈长嘉 《建筑结构》2020,50(3):45-51,113
合理地应用隔震技术可保证建筑在中、大震后的正常使用性能,对高烈度区体育馆建筑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以唐山新体育中心体育馆为例,对高烈度区体育馆建筑进行隔震设计研究。首先,对此体育馆进行刚性结构方案和隔震结构方案比选,以证明此体育馆采用隔震结构方案可减小构件截面尺寸、增大建筑使用空间,同时降低工程造价。其次,着重讨论了隔震层开洞、黏滞阻尼器布置及其位置等问题,通过在隔震层比赛场地区开洞且沿洞口周边布置黏滞阻尼器的方式,在实现经济性的同时保证隔震层的整体性,为带比赛场地的体育馆类建筑隔震设计提供参考。最后,详细阐述此体育馆隔震设计的主要计算结果,证明隔震技术在此项目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抗震设防烈度8度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医院砖混结构为算例,介绍了砖混建筑结构采用基础隔震加固的设计计算方法、施工工艺及其关键技术.研究表明,隔震加固可以通过大大减小隔震层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极大的提高结构的安全性,从而减低上部结构的抗震设防烈度,使其满足抗震鉴定的要求,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建筑抗震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7.
建筑中为了满足不同结构体系间的转换往往会采用厚板转换形式,以一高烈度区某厚板转换层作为隔震层的工程实例,设计并分析隔震建筑结构各部分的抗震性能要求,采用时程分析法对隔震建筑结构进行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反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隔震建筑延长了结构周期,减少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从而优化了建筑的使用功能,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铁16号线北安河车辆段综合利用项目,既有运行地铁停车库、检修库上盖二次开发装配式住宅群体建筑,通过设置隔震转换层,将地铁大库结构与上部住宅结构有机结合,提高上盖建筑的抗震性能和居住的舒适度。本工程创新采用隔震转换型钢混凝土梁替代隔震上柱墩,可降低隔震转换层高度与重量,满足地铁上盖既有结构限载要求,为开发更多标准住宅楼层创造条件。通过对该工程隔震转换层施工总结,丰富地铁上盖工程开发的技术体系,为后续地铁结构的开发利用提供工程案例借鉴。  相似文献   

9.
三维隔震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震中大分量水平与竖向地震作用导致大量建筑结构破坏。目前,隔震系统仅能减小水平地震作用,而三维隔震系统可有效控制结构的竖向和水平反应而减轻地震灾害。由于三维隔震系统竖向和水平自振频率低,三维地震作用下,结构摇摆反应难以控制。为解决这一难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三维隔震系统,该系统包括水平隔震层和竖向隔震层,抗摇摆装置安装在竖向隔震层中用于控制结构摇摆反应。为验证该三维隔震系统性能,对二层钢框架结构模型进行了振动台试验研究。振动台试验结果表明,三维隔震技术能有效减小上部结构响应,并大大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单层工业厂房中门式刚架结构是应用最主要的结构形式之一。因某些现实原因,目前需对一些既有厂房进行检测与鉴定,从而确定是否可继续使用或如何加固改造。本文结合某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对主体结构检测与鉴定工作、对后续同类型既有建筑的检测与鉴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科学地利用建筑加层技术解决既有建筑物的扩容,并保证建筑物后续使用安全,同时,更好地实现既有建筑的节能,已成为政府和相关企业关注和研究的焦点。既有建筑加层加固改造的同时建筑寿命也得到了延长,建筑寿命的延长是最大的节能。文章重点介绍既有建筑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加层的选择原则、加层形式以及隔震托换技术在加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应用外套结构加固方法及加层减振体系的设计方法,对既有14层剪力墙结构进行外套增层隔震加固设计,研究增层隔震对加固效果的影响。建立1/6缩尺结构试验模型,设计橡胶隔震支座,通过调整隔震层刚度完成层间隔震结构与非隔震结构的振动台试验。对比分析隔震与非隔震结构前两阶频率变化,分析隔震与非隔震结构位移、加速度、混凝土应变响应以及破坏现象的区别。结果表明:增层隔震加固体系能够明显延长结构的二阶周期,并有效地控制结构地震响应;外套结构与原结构协同作用良好,均未发生破坏;既有结构外套增层隔震加固设计方法是可行性的。研究为既有结构抗震加固设计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建筑隔震设计标准》为依据,通过介绍隔震设计的关键指标,总结该类建筑的隔震设计特点,并提供一种可用于该类型建筑隔震层设计的参考方法,分析了隔震设计的主要内容,提出进行隔震层设计时隔震支座面压控制的建议,并根据对比研究得出:采用常规橡胶支座隔震层的建筑的安全裕量基本上可以满足建筑的一般性改造要求;隔震建筑对结构荷载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4.
滑移隔震技术在我国新建建筑中已得到广泛使用,利用隔震技术对既有建筑进行抗震加固也有一定的应用.在砖砌体结构的抗震加固中使用隔震技术可以缩短工期,降低加固恢复费用.以建筑物滑移隔震技术为基础,介绍了砌体结构使用滑移隔震技术加固的施工方法,为砌体结构滑移隔震加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层间隔震建筑结构设计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概括了国内外层间隔震技术的应用发展状况,并介绍了层间隔震结构的各种反应分析模型。对层间隔震结构的简化分析方法进行了讨论,并通过对目前隔震设计方法的总结研究以及在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关于隔震结构的简化计算方法的有关规定,提出了许多层间隔震结构设计方法的建议和意见。这将更好的推广层间隔震技术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基础隔震技术在平面不规则建筑结构中的应用前景,以汕头市某既有9层L型混凝土框剪住宅为例,使用ETABS建立了FS,FSI和FTI模型,分析了多遇和罕遇地震下各模型的结构反应和技术经济性,结果表明,基础隔震技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适用性,经济上也较实惠。  相似文献   

17.
某高位层间隔震加固结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层间隔震技术对某建筑进行加层与加固的减震设计,并对高位层间隔震结构和加层后无隔震传统结构进了对比分析,包括反应谱和局部非线性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高位层间隔震结构能明显减小结构的地震反应,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从而减少底部原有结构构件的加固数量,并且能使结构满足现行抗震设计规范要求。最后还提出采用高位层间隔震技术时电梯井的处理方法,可供相关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8.
吴俊杰 《福建建筑》2013,(6):19-21,31
对厦门某一幼儿园教学楼进行基础隔震设计,分析结构在设防烈度下地震作用的结构反应。通过有限元软件分析和对比抗震结构和隔震结构两者的周期,层间剪力和层间位移。结果表明,隔震结构的周期延长;减震系数小于0.4;层间位移集中在隔震支座,上部结构的层间位移明显减小,减震效果明显。证明隔震设计提高了结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部分既有建筑的规模和功能已不能满足新的使用要求,急需处理。对于因建造地段限制和文化因素等影响而不能拆除新建的建筑,需要进行维修改造和现代化改造。对此类建筑首先进行主体结构安全性鉴定,再根据鉴定结果,结合业主的使用要求进行改造设计,而后在改造设计的基础上结合鉴定结果进行加固设计。通过改造与加固设计,使得改造的既有建筑继续发挥余热,减少浪费。  相似文献   

20.
为达到建筑使用品质及抗震性能的协调统一,在高烈度地区大底盘多塔高层建筑结构采用层间隔震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对某大底盘多塔高层建筑的结构方案比选分析,最终采用层间隔震技术方案,并对其地震反应及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层间隔震技术整体减震效果良好,可以大幅减小地震反应,是提高结构抗震安全性的有效手段;综合考虑项目结构特点、经济性及建筑品质的提升,在高烈度区大底盘多塔结构中采用层间隔震技术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最后针对大底盘层间隔震技术的组合隔震方案、隔震支座附加弯矩、支座抗拉装置等若干关键技术问题进行讨论,可为类似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