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250 m以上超高层建筑数量日益增加,超高层建筑由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逐渐向全国其他区域扩展,其中环渤海地区以及部分二线城市中超高层建筑发展迅速。对不同高度的超高层建筑,其常用的结构体系为:框架-核心筒、框筒-核心筒、巨型框架-核心筒和巨型框架-核心筒-巨型支撑结构。分析表明:随着结构高度的增加,巨型框架和巨型支撑应用较多,混合结构在超高层建筑结构中广泛应用。通过实际工程造价分析,研究了建筑高度、抗震设防烈度、结构材料对超高层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分别从超高层建筑形态空气动力学优化和长周期响应方面,阐明了超高层建筑结构分析、设计中的关键问题。采用黏滞阻尼器可有效降低超高层建筑结构地震响应,对黏滞阻尼器在实际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3.
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始终处于世界前列,可使用土地面积在缩小,超高层建筑逐渐走进人们视野,通过垂直建设,可以在有限的地面面积内建设更多的建筑面积,利用地面资源更高效。文章基于超高层建筑的工程项目,总结出优化设计地基基础、应用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加强合理的桩基设计、科学挑选结构抗侧力体系等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法,并提出在结构设计中的注意事项,分别是在地基建设时注意选择合适的承载力、保障复杂节点钢筋的牢靠性、明确混凝土阻尼比和施工过程、注重超高层建筑的结构延性,进而保证超高层建筑更加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4.
6.
7.
工程结构消能减震体系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介绍了工程结构消能减震体系的基本原理,对消能器的选择、数量确定方法及布置作了分析探讨,结合实际算例,提出了结构消能减震控制技术的良好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TMD系统用于高层建筑的结构控制,能有效地控制结构的侧向位移。本文介绍的电液伺服式TMD系统,以它出力大、响应速度快以及阻尼和频率可调等特点运用于超高层建筑的抗风和抗地震中,控制结构的振动更力理想。 相似文献
9.
10.
对消能减震的基本原理、在抗震设计中的应用和优点等进行了论述,提出消能减震器数量的确定方法,对安装消能减震器前后结构的地震反应进行了对比,并指出了消能减震设计面临的问题,以增强对抗震规范内容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高烈度区型钢混凝土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综合办公楼地下2层,主楼地上46层,高度188m,主楼采用型钢混凝土筒中筒结构体系,内、外筒抗震等级均为特一级。南侧入口门厅4层通高,南侧外筒柱中部6跨层1~8为呈约11.8°角的外斜柱,并在层1~4抽除一根外筒中柱,在层5形成局部高位转换。主体结构抗震设计采用抗震性能化方法进行设计。采用SATWE,PMSAP,ETABS,MIDAS等多个计算软件对该结构体系进行整体及局部的计算和分析,包括多遇地震抗震分析及弹性时程分析、中震抗震分析、罕遇地震弹塑性静力推覆分析及弹塑性时程分析,各项计算结果能够满足规范的相应要求。整栋楼模拟地震振动台模型试验与底部斜柱及斜撑转换构件静力试验结果表明,设计能够达到预设的抗震设计性能目标,说明结构体系可行,结构构件选用合理。 相似文献
12.
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及减轻地震灾害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了解建筑结构抗震的基本知识,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及基本要求作了总结,阐述了抗震结构材料与施工的相关要求,并探讨了隔震技术及消能减震技术的应用,以确保建筑物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3.
九江国际金融广场A1#楼建筑结构高度299.3m,采用型钢混凝土(钢)框架-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介绍了A1#楼的工程特点和结构分析情况,采用PKPM-SATWE软件进行了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分析,采用Perform 3D软件进行了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结构能满足设定的抗震性能目标.针对结构超限情... 相似文献
14.
宁波国华金融大厦塔楼建筑高度206. 1m,是一座5A甲级写字楼。塔楼采用斜交网格外框架-核心筒双重抗侧力体系,周边钢梁仅在节点层与斜交网格刚接,在其余楼层铰接。重力支承系统包括横跨在核心筒与外围斜交网格之间的钢梁以及钢梁支承的钢筋桁架组合楼板。主要研究了该塔楼的结构体系及特点、结构构件的性能目标、斜交网格节点的设计、整体指标的控制、弹性时程分析的地震效应以及结构主要抗震构造措施。结果表明,相对传统的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斜交网格外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中斜交网格外框架承担的剪力和倾覆力矩均较大,可视为筒中筒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5.
李晔 《建设科技(建设部)》2022,(13):109-111
超高层结构的抗震设计一直是重难点问题,需要通过复杂计算和反复论证来评价建筑的抗震能力,确保在地震灾害发生时能够尽可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本文将针对超高层结构抗震设计中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在明确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针对几个关键环节进行强调,希望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不断提升超高层结构抗震设计水平,严格遵守相关规范要求,保证超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结构抗震加固是对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进行检测、评估、补修以及加固改造过程的一个总称,对建筑物的稳定性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定量评价结构的防地震倒塌性能对于降低地震下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国际上,美国等已将结构防地震倒塌性能定量评价纳入到相应的设计指南中。为此,中勘协《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标准》亦将引入防地震倒塌设计,这对提升我国工程建设的地震安全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从分析方法、倒塌判别准则、倒塌风险评价方法三方面简要介绍了《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标准》中防地震倒塌性能设计的相关规定。进而通过两个典型案例,即中美规范设计结果对比、单重和双重结构体系对比,详细介绍了防倒塌性能设计方法在工程建设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钢框架-核心筒结构、带加强层的钢框架-核心筒结构和强外筒-核心筒结构在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上的特点,对不同结构体系的传力路径和抗震性能进行比较。通过对一个工程实例进行结构选型比较,对比分析不同结构体系下结构的变形、材料用量、结构的传力体系、多遇地震下重要构件的受力情况以及罕遇地震下结构的性能。结果发现,相比于无加强层的钢框架-核心筒结构和带加强层的钢框架-核心筒结构,强外筒-核心筒结构不仅能节约4%~17%的材料用量,还能避免结构竖向刚度突变及核心筒与外框架承载的剪力正负号相反等情况,缓解楼板翘曲等,强外筒-核心筒结构在罕遇地震下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我国超高层建筑发展十分迅速。由于超高层项目的特殊性,抗震设计应采取更为严格的技术措施以保证安全。我国规范采用三水准设防、两阶段设计的方法进行抗震设计。结合实际,对超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有关反应谱、时程分析及性能设计等要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