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预制混凝土构件是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关键要素,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实施的综合效益有重要影响。对预制混凝土构件在拆分生成、深化设计、生产制作等关键环节的发展现状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了推行标准化理念、强化基于BIM技术开展预制构件设计和生产、提升预制构件生产质量管控水平等高质量发展展望,以期为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预制混凝土构件安装是装配式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安装过程中应按照精准的技术模式完成,减少安装的风险问题,提高安装的可靠性、可行性,创造较高的效益,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推动建筑行业的进步。文章就预制混凝土构件安装技术的应用原则展开论述,深入探讨预制混凝土构件安装技术的应用及效益。 相似文献
4.
装配式建筑设计阶段的成果直接影响后续构件的生产和施工质量,为有效解决设计阶段风险所造成的项目进度、成本、质量问题,从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全过程角度出发,对装配式建筑设计阶段风险进行定量分析与定性评价,通过文献整理方法识别出该阶段主要风险并发放调查问卷,利用所获取的有效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装配式建筑成本受设计阶段风险影响较为显著,且主要来自于技术风险,设计—生产—安装各环节间缺少协同管理平台、构件划分不合理等是设计阶段率先考虑的风险因素。并提出该阶段发展建议,为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6.
7.
8.
装配式建筑供应链参与方众多,任一环节的风险因素都会对供应链的整体运行造成影响。基于文献研究,考虑装配式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存在的风险,确定20个风险因素,构建装配式建筑供应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挑选出的样本项目进行整体评价。将12个项目的评分作为样本数据,利用BP神经网络算法构建风险评价模型,对样本进行训练和检验,证明该模型的准确性较高。基于研究结论,针对装配式建筑供应链风险管理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共同发展,我国建筑行业有了较大的进步,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针对预制装配式建筑进行概述,分析其在建筑施工中的优势及注意事项,对各个构件进行阐述,结合相关工程案例,研究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流程,以便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概述了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造价;分析了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造价的特点;提出了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造价的控制策略,包括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构件生产及运输阶段的造价控制、现场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分析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关键建造质量风险因素,提高相关方质量管理水平,对建造质量风险因素进行收 集归纳,建立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建造质量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基于模糊 TOPSIS 和变权法改进的 FMEA 风险评价模型。 考虑装配式混凝建筑风险指标评价要素状态值的多变性,将惩罚型变权法引入评价要素客观权重确定中,建立各风险指标 评价要素的加权规范化矩阵,再利用 TOPSIS 逼近理想解的原理进行风险排序,得到风险优先等级,并结合实例验证该方 法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为装配式混凝土建造质量风险管理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房地产整体产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房地产市场,与此同时各种不确定因素所造成的投资风险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在房地产投资行为中建立一个完整的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在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的相关理论基础上,通过 AHP 和物元理论的评价方法,建立相关风险评价体系,结合尧沙房地产项目的实际情况收集相关数据,对投资风险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由于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政策法规、文化宗教和社会条件等方面存在着国情差异,海外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在实施中会面临着诸多社会风险。为了厘清社会风险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运用文献研究法从项目和环境层面识别海外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社会风险因素,建立社会风险因素的解释结构模型(ISM)以确定其层级结构。基于社会风险因素的可达矩阵,采用优化的MICMAC模型计算不同因素的驱动力和依赖性,从整体上分析风险因素间的影响关系和四类风险因素的特点,为海外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社会风险管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社会背景下,装配式建筑具有“四节一环保”的优点得到全面推广。由于装配式建筑构件的生产、运输和现场装配等多维空间作业,而其特征和施工特点决定对于装配式建筑建设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风险评价复杂程度高,且风险易叠加。因此,开展装配式建筑质量风险评价研究具有其重要性。分析装配式建筑质量风险管理特点,引入熵权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风险评价模型。为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将其应用于具体项目中,为装配式建筑安全质量风险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的发展趋势,其摒弃了工地湿作业的建筑方式,转变为工业化、信息化的制造模式,符合“可持续发展”“四节一环保”等观念,是建筑产业化的重要内容,为实现“绿色建筑”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在建筑行业中仍存在政策、技术、市场、环境等诸多因素阻碍其发展。利用文献梳理法及专家访谈法,以施工单位为视角,分析总结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实施障碍因素,对障碍因素进行 KMO 及 Bartlett 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这些指标进行探讨,研究得出在施工单位视角下的装配式建筑推广的主要障碍,通过 DEMATEL 模型将障碍因素分成原因因素及结果因素,并根据各障碍因素之间的层级关系以及因果关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根据碳排放系数法构建模型,结合工程量清单对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的碳排放进行测算, 探讨预制率对施工阶段碳排放的影响, 深入探究工程造价、总建筑面积与碳排放总量的关系。以漳州某住宅楼为例, 探讨施工阶段碳排放的排放规律并提出减排路径。 结果表明: 施工阶段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一般土建工程;单位面积的碳排放在 671 kgCO2/m2左右波动,单位造价的碳排放在 2749.33 kgCO2/万元左右波动; 混凝土工程和钢筋工程的碳排放随着预制率的升高而增加; 碳排放总量与工程造价、建筑面积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
进行进度风险评价是装配式建筑风险管理的重点,也是提高装配式建筑工期效益的关键。从设计生产、运输供应、施工管理及环境 4 个方面识别影响因素并进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在此基础上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 ANP)构建指标关系网络并进行权重计算。同时针对传统 BP 神经网络评估精度低的问题,引入麻雀搜索算法( SSA)优化 BP 神经网络,建立起基于 ANP 与 SSA-BP 神经网络的评价模型实现对装配式建筑进度风险的评价研究,通过与 ANP-BP 神经网络评价模型的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建筑工业化的推行,装配式建筑已逐步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然而该类建筑的质量安全仍然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国内外文献研究,构建了以生产过程、操作规范、工作环境、组织管理为外因潜变量,以预制构配件质量安全为内因潜变量的假设模型,并以问卷调研的方式收集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揭示预制构配件质量安全受多因素影响。研究发现预制构配件质量安全受生产过程、操作规范、工作环境、组织管理4 个关键因素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对提高预制构配件质量安全和推进建筑工业化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