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于为  马龙  王秋丽 《土工基础》2011,25(3):77-80,97
在新疆北天山山麓地带广泛堆积的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黄土层,属粘粒含量较少、水溶盐含量较高的低液限粉土层.对于这类粉土层,若简单采用现行规范中分散性土鉴别的试验方法,往往得出发生分散性破坏的试验结果.因此,对土样应在野外从地形地貌、岩性上先进行宏观判断,然后结合室内的颗粒分析、离子含量试验等综合判定其分散性.  相似文献   

2.
城市废弃地景观与生态恢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弃地是一种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影响城市形象并且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的土地类型,如何进行合理的改造以形成可持续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是十分棘手的问题。利用徐州市夏桥工业遗址公园的废弃地改造项目进行了废弃地"变废为宝"的探索,对合理进行废弃地的景观与生态恢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通过对该废弃地现状的分析,得出对其进行合理的景观与生态恢复的必要性。依据景观设计与生态恢复的理论、方法与原则,提出场地景观设计与生态恢复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一项跨世纪的重大工程,被列为上海市“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经过调水、截污、疏浚、环卫码头搬迁、两岸整治等系列工程,苏州河的污染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和减负,但距生态恢复还有距离,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为此,木文从生态恢复的概念、原则、目标、评估、策略与技术几方面,探讨苏州河的生态恢复及其评估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作品《生态孵化器》对景观恢复不同阶段的表现手法,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其关于水土流失、植被恢复等的分析都具有明确的图示,展现了良好的逻辑思维。同学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更可从中窥见一斑,这也是当下风景园林行业的重大责任。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进一步加快,煤炭开采技术的不断提高,矿产资源需求不断加大,煤炭开采后造成的地表塌陷,生态环境破坏得程度也在不断加剧。现如今,城市用地日趋紧缺,文章探讨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些地块,使塌陷区从景观生态恢复的角度出发,运用综合的治理办法,使得采煤塌陷区景观生态得以有效地恢复。  相似文献   

6.
陈文术 《山西建筑》2011,37(29):177-179
通过对三亚河红树林湿地现状分析,运用生态设计原理,探讨了三亚河红树林湿地的功能系统、道路系统、竖向结构、景观结构、景观小品以及植物配置的生态设计,以期引起广大公众对红树林湿地的关注和保护。  相似文献   

7.
博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首府,是闻名世界的亚欧大陆桥的西桥头堡,"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博乐博河新区系列景观桥梁设计包含了团结路桥、博河大桥改造、文化路桥以及南城水系北京路桥及文化路桥,桥梁设计从实际与业主要求出发,进行桥梁方案、景观尺度、桥梁美学等方面的综合考量与组织,在满足功能、技术、经济的前提下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桥梁功能、美学、历史文化、环保、功能、技术、经济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城市中的水域空间是一种对环境具有特殊敏感性的地区.在景观规划设计中不仅要创造美的景观.更应注重使城市发展与水域自然系统达到相容共生。  相似文献   

9.
裸露的岩石、稀少的植被、大量的水土流失,废弃采石场的这些景象触目惊心,人类大肆开采给原有生态系统与环境景观带来极大程度的破坏,废弃地急需有效的技术与方法来恢复与重建。从废弃采石场特点、国内外废弃采石场恢复与重建概况、恢复与重建的策略、坡面稳定、土壤—植被系统等方面概述,以期为废弃采石场的生态修复与景观重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风景园林》2014,(4):26-33
无节制开发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意大利南部港口城市的卡拉布利亚沿海区域萨宁约利时(Saline Joniche)曾长期沉迷于短期的开发生产,且没有评估这一行为所带来的风险。然而,保持健康环境平衡取代强行开发的时代已经来临了。我们是时候为恢复原有生态系统,并使其成为一个有能力作为生态共存的世界可以拿来参考的、有吸引力的生态系统而出一份力了。这一生态系统将吸引有能力的使用者为其带来真正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废弃采石场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同时也对城市形象产生影响,并且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对废弃采石场进行合理的改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让它保持持续旅游环保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是对其进行生态恢复和景观重建的根本目的。文章通过对伊斯坦布尔卡尔塔尔地区的采石场进行深入的研究与SWOT分析,提出了设计原则和具体改造方案,包括工业建筑改造、集装箱改造、竖向设计和水体设计等,营造出层次丰富的生态景观和具有传统地域文化记忆的场所,从而为废弃采石场的生态恢复和景观重建探索一条科学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北方城市河流景观生态恢复设计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河流生态防洪、改善河流水体环境、岸线形态修复、生态堤岸的设计、河流缓冲带的设计等几方面探讨河流生态恢复的方法和改造措施,为北方城市河流建设提供一种基于生态观的河流生态恢复与建设思路。从而恢复河流的自然形态,达到河流生态恢复治理与开发的双赢结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工业弃置地的生态恢复与景观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钱静 《江苏建筑》2003,(1):29-32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方面伴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导致了许多传统工业基地的结构性衰落,功能性的衰退和物质性更新,甚至沦为弃置地,这些用途单一,功能过时但是具有严格逻辑的工业弃置地的再生潜力,历史价值和景观特色越来越受到重视,其改造,更新和开发实践的成功与失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大地艺术的思想对工业弃置地的生态恢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景观再生的手法更加丰富,启发了景观建筑师对生态恢复的再思考,事实上很多景观建筑师都借鉴了大地艺术的手法,延续了历史记忆,改善了人地关系,丰富了人们的深生态体验。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取得一系列的进步,本文主要介绍了水利水电工程的变化特征,并结合景观生态方面的知识内容,分析扰动区建设的目标及原则,最后根据目前景观生态的现状,提出几点思考意见,希望以此能促进扰动区景观生态恢复和建设,推动水利水电工程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工程创面生态恢复技术的典型案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贵州六盘水大河经济开发区天湖景观大道边坡、珠海斗门泗喜加油站后山边坡和深圳盐田区大水坑东信采石场边坡3个工程创面生态恢复设计为例,综合阐述了裸露工程创面对生态环境、工程建设安全与效益以及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的破坏和影响。依据对工程创面生态恢复设计中采用的水土保持、土壤改良、植被恢复等生态恢复措施在裸露坡面设计中的运用及最后达成的效果,提出在工程创面生态恢复设计中引入土工防护技术与植物护坡技术相结合的思路,同时也提出了工程创面生态恢复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即从重视人工植物群落构建向近自然植物群落模式演化,以真正达到生态恢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该项目北临埃布罗河右岸,位于河床与Tenerias、Fuentes两区北部楼群之间,东至规划待建的大坝——弗赖·路易斯·乌尔巴诺大坝,西达Hierro桥(建于19世纪的一座铁桥)。该项目包含埃切加赖和卡瓦列罗步道以及一座纵向延伸的公园,公园两端分别为步道和埃布罗河。  相似文献   

17.
聂庆娟  韩炳越 《工业建筑》2006,36(Z1):163-166
针对目前我国日益增多的被破坏地段提出了用生态恢复设计的方法进行景观整合,将景观设计与生态恢复设计有机结合,使得生态环境恶化、景观破败的地段重新焕发生机,成为良好的生态境域。具体分析了国外采用生态恢复方法对工业废弃地改造的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18.
颜婷  陈亮明 《中外建筑》2010,(5):142-143
洪水频发和由此引发的"重防洪工程,轻滨水景观"的倾向是呼图壁天然河谷景观规划设计中面临的两个主要问题,本文在"设计结合自然"思想指导下,受生态修复理论的启发,分析了呼图壁天然河谷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与自然洪水过程相适应的景观规划设计对策,以达到修复河谷生态和营造城市景观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9.
王磊  方维萱  刘增仁  鲁佳  张立新 《矿产勘查》2020,11(10):2283-2292
新疆乌恰-康苏地区典型干旱荒漠生态脆弱区,水-岩-土-植生态景观异质性及耦合作用,直接影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该文根据景观异质性理论,通过遥感、水文地质调查、生态样方测量等综合调查方法,研究生态区划、水文地质与植被分布特征,将研究区分为高中山荒漠基岩裂隙水、中山侵蚀山地裂隙孔隙层间水、山前洪-冲积扇盆地孔隙水、河流阶地孔隙水4个主要生态水文景观类型。高、中山区及河流阶地绿洲受大气降水及地面蒸发作用控制,冲洪积扇缘绿洲受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及地下水水位变化控制。以期对乌恰-康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有色金属资源基地建设、绿洲生态稳定及生态功能区划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一座城市的更新与繁荣,离不开灵动的水系。而水系周边的滨水近岸植被带,已成为市民与游客休闲漫步的景致,同时,它也承载着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然而,河湖沟渠的近岸植被带在快速奔跑的城市化进程中,已经丧失了大部分生态功能。因此,如何重建与恢复城市水系景观近岸植被带的生态功能,演变成重塑城市文化的又一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