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敏  韩锋 《城市建筑》2014,(24):184-184
都江堰世界遗产是世界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文章以城市历史景观作为方法论,以真实性、完整性、可持续性为视角,将涵盖整个都江堰城乡完整的农田系统和水利系统纳入研究范畴,重新识别都江堰世界遗产价值的内涵和外延,丰富世界遗产价值认知,以探索城乡历史景观的整体性保护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都江堰世界遗产是世界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文章以城市历史景观作为方法论,以真实性、完整性、可持续性为视角,将涵盖整个都江堰城乡完整的农田系统和水利系统纳入研究范畴,重新识别都江堰世界遗产价值的内涵和外延,丰富世界遗产价值认知,以探索城乡历史景观的整体性保护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2013年06月23日柬埔寨金边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突出普遍价值”在于红河哈尼族在相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依据其独特的社会宗教文化体系与自然和谐相处并实现农业耕作。它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以及蕴含深厚的生态智慧典型案例。从遗产地聚落选址、森林保护、水资源管理利用、一体化的农耕方式、独特的社会宗教文化体系等方面阐述了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世界遗产中蕴含的生态智慧,从另一视野深刻揭示了世界遗产的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持续千余年的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世界遗产地对景观及城市规划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文化景观自1992年成为世界遗产新类型,20余年来理论探讨与名录实践持续良性互动,影响深远。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一新类型带来的价值认知扩展,以截至2015年8月的共计95处世界遗产文化景观为研究对象,按人类有意设计和创造的景观、有机演进的景观、文化关联性景观3类,进行类型判断和深化阐释。经分析,呈现出空间、时间、精神3种不同维度的价值,分别归纳为人类创造所得、人类栖居所得、人类信仰所得,则3种维度可架构起一套文化景观价值体系。并据此对我国目前建立在历史、科学、艺术三大价值基础上的遗产认知体系做出反思,建议在空间价值之外,加强对时间与精神维度价值的包容。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藏传佛教寺院塔尔寺空间形态的分析,探讨了影响其形成的主导因素,体现了塔尔寺空间形态所富含的宗教思想与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6.
世界遗产文化景观及其国际新动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韩锋 《中国园林》2007,23(11):18-21
文化景观是当前国际风景园林界和遗产界的热点。以文化景观的实践领域——世界遗产文化景观为切入点,来梳理文化景观的理论和实践脉络,剖析文化景观议题的意义,分析国际发展动向,从而为建立中国国家景观保护体系提供参考框架,使中国的景观保护为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的文化多样性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景观及景观文化概念的理解,了解了宗教景观文化的范畴。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两河圣山”旅游景区总体规划为例,解析了宗教景观文化在宗教旅游景区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李路平 《室内设计》2015,(5):107-114
在我国境内的世界遗产往往是国 家级风景名胜区内的核心景观资源,如何体 现世界遗产价值应该是风景名胜区规划工 作的重点。麦积山石窟是“丝绸之路”世界 文化遗产中重要的一处遗产点,本文结合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围绕麦积山石 窟世界遗产价值体现这一中心思想,从研究 其遗产价值体系入手,进一步识别承载遗产 价值的空间载体,最后在总体规划的大框架 下,提出落实遗产价值体系保护和利用的具 体规划措施。  相似文献   

9.
吕舟 《风景园林》2022,29(4):20-25
针对世界遗产中城镇类遗产的保护问题所提出的城市历史景观概念,提供了具有整体性的方法.这一方法不仅考虑到对城镇遗产的物质形态特征的保护,也考虑到城镇社会生活的延续和可持续发展.城市历史景观源于文化景观的概念.文化景观概念的形成深刻地影响了世界遗产的发展.城市历史景观是否能够成为一种城镇遗产的新类型,形成自身的价值特征和形...  相似文献   

10.
宗教是一种社会人文现象,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类生产活动等多个方面。而宗教文化景观是对宗教文化的完美诠释,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一笔宝贵财富。本文以五台山佛教文化景观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佛教活动轨迹,从自然环境要素、建筑行为要素以及精神文化要素来研究其独特的佛教文化景观的空间构成和价值。最后,针对目前城镇化发展和景区建设情况对佛教文化景观的影响,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为文化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宗教是一种社会人文现象,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类生产活动等多个方面。而宗教文化景观是对宗教文化的完美诠释,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一笔宝贵财富。本文以五台山佛教文化景观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佛教活动轨迹,从自然环境要素、建筑行为要素以及精神文化要素来研究其独特的佛教文化景观的空间构成和价值。最后,针对目前城镇化发展和景区建设情况对佛教文化景观的影响,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为文化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校园景观遗产作为历史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注度较之历史建筑亟待提升。以北美唯一一处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大学校园——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学术村为例,探究其将历史校园作为文化景观的保护理念和措施:基于档案调查,梳理再现校园景观的时空变迁;基于考古研究,发掘物理遗迹与蕴藏的人文信息,同档案调查互为补充;结合宏观背景揭示文化动因,诠释校园作为文化景观的多重价值和变迁,开展相应的展示、导览与纪念宣传。以期为中国众多历史校园的景观遗产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与全球茶文化景观研究历程概述2023年9月,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在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审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茶文化景观”作为茶文化载体,鲜明地反映了茶组植物对自然环境条件的要求,也反映了种茶、制茶、售茶、饮茶环节不同人群对茶文化景观的影响。我国茶文化景观遗产申报,历经十余年的漫长探索,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态智慧的弘扬、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7月8日,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在第41届世界遗产遗产大会上被列入世界遗产。从2008年启动申遗准备工作,历经9年的努力,这个一度被旅游热潮困扰的历史社区,在复兴社区文化,转向可持续发展的路上,踏出了坚实而又影响深远的一步(图1)。改革开放之后,厦门市政府就针对鼓浪屿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景观价值制定了整体保护的基本策略~([1])。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从古代自然的精神灵性着手,梳理西方景观的精神与审美发展历史,强调文化诠释在遗产景观中的差异性和重要性。东西方古代景观在最初均具有强烈的精神和道德价值。在中国,自然对于精神的重要性,通过儒、释、道等文化的糅杂一直延续至今。在西方,古代自然的精神性价值并未得到延续。景观及其自然本身所蕴含的精神价值转变为对伦理和美的形式的关注,直至17世纪审美科学的引入。西方理性主义、科学和计量学自17世纪始不断发展,至今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18—20世纪,德国和英国哲学家们就审美、景观、遗产和自然的议题进一步争论。21世纪,世界遗产价值仍依照西方一贯的计量评价方法,在既有标准下,以客观价值评价为主导,排斥与主观因素相关的精神和审美价值,导致了中西方景观遗产保护和管理的价值分歧。  相似文献   

16.
世界遗产的"不可再生"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世界遗产特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自然景观与文物古迹.是人类罕见的且目前无法取代的财产。世界遗产分为自然与文化遗产(即双遗产)、自然遗产.文化遗产文化景观(档次略低于文化遗产)4种。截至2001年底,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各国景观和景点共有730处。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深化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突出普遍价值(OUV)认知,依托申报世界遗产文本的编制实践,结合工业遗产、世界遗产的价值评价体系和文化景观研究方法,从《世界遗产名录》的分析框架、遗产构成和适用标准3个方面重新审视和提炼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的内容构架,提出由生产设施类遗迹、社会生活类遗迹、衍生关联类遗迹3类遗迹组成的遗产构成框架及新的遗产申报策略。研究认为,黄石矿冶工业遗产可以被视为一种特殊的工业“景观”,能够补充《世界遗产名录》亚太地区工业遗产的类型,且在宏大时空视野下,技术发展与社会情境相互交织,形成一系列极富特点的遗产的聚合,呈现出人与自然资源、社会治理、国家运作相融合的区域特征,是世界遗产实践领域具有较高申报潜力的新类型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8.
《城乡建设》2005,(8):6-15
策划人语 世界遗产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是鬼斧神工的大自然抑或人类自身的杰出创造,珍爱它们,并将其完美地献给未来是我们的责任. 当越来越多的世界遗产出现在我们面前时,人们会在不经意间认为一些古老的、美丽的景观就应该是世界遗产,比如贵州的黄果树瀑布、云南石林.事实上,它们都不是.因为它们没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为世界遗产.  相似文献   

19.
<正>1引言世界遗产保护运动正呈现区域化整体保护的趋势。首先,遗产内涵和保护范围不断扩大,新增加的文化景观、历史城镇、遗产运河、文化线路等遗产类型需要在景观或区域尺度上进行保护[1]。其次,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衡量标准已经统一为真实完整地突出普遍价值,并且在区域尺度上有相互融合的趋势[2]。  相似文献   

20.
世界遗产由点到线的发展体现了世界遗产保护工作的进步,"文化线路"也随之产生,成为国际遗产保护领域的一种新的保护理念。线性文化遗产打破了人们对于世界遗产的固有印象,它不只有景观的依托,更是文化的展示。文章以丝绸之路为例,参考国外同类型遗产保护的成功案例,思考新时代的背景下,此类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