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环境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幼儿园建筑空间是幼儿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但目前很多幼儿园在建筑空间色彩设计中忽视了科学性的色彩选择。色彩作为幼儿园环境中重要的要素之一,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感受,以及他们的心理状态。文章先是介绍了视知觉理论的基本概念,再从幼儿视知觉的感知特性着手,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探究视知觉效应在幼儿园建筑空间色彩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广州太古汇是由建筑公司Arquitectonica设计的商业建筑综合体。本文以其大型购物中心为例,首先从动力方面分析了使用者的视知觉和心理感受。然后结合视知觉特性充分考虑,从建筑空间的边界、导向和序列、光影、色彩、材质、符号等建筑空间形态要素及其表达进行了分析介绍。太古汇在很多方面值得借鉴和参考,尤其是如何利用艺术手段和设计方法创造出优的视觉效应,塑造人性化的内部商业空间。  相似文献   

3.
该文从视知觉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儿童的色彩心理进行分析,总结不同色彩在小学建筑中的具体应用,提出小学建筑色彩的设计原则,为以后小学建筑在色彩方面的设计提供一些新思路与方向,使其能更适应于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使用者的心理需求,探讨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建筑空间舒适性,从人的行为规律角度出发划分出不同空间类型,经过调查取证分析了在不同空间类型中人们不同的心理需求,以及舒适性的确定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类比和推论,提出针对特定行为环境下舒适性的设计指导,以达到空间的人性化,为设计提供更有效的验证方法。  相似文献   

5.
由于现在很多建筑的设计都是比较浮躁的,并没有充分考虑到人们的使用和欣赏时候的心理感知,因此加强对建筑心理学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笔者从建筑具有强迫性、建筑的物理属性对人们心理知觉的影响、人们的心里知觉对建筑空间的营造以及人们的心里知觉对建筑空间的营造等方面对建筑心理学对建筑设计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城市作为一种社会的产物,它甚至也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其空间的复杂性是人类多元的心理知觉特性的必然需求。人类的这种心理知觉特性不仅仅要存在于城市大尺度的空间中,在复杂、多元的建筑内部空间中也会得以体现。文章借助散点透视法、行为体验理论及类型学,以城市空间和层消解空间为研究对象,从非正交空间、公共空间、空间原型角度入手探究城市设计与建筑层消解空间设计逻辑的相似性,结合国内外优秀事例,从空间布局形态、使用者行为感受、空间关系构成等方面分析总结出两空间设计逻辑的相似性,为日后层消解空间体现城市性设计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日本福冈县的博多水城是由美国捷得事务所设计建造的商业建筑综合体。本文以建筑评析的方式,在方案总览的基础上,结合鲁道夫-阿恩海姆的视觉心理学原理,首先从建筑的方向与位置、路线、拱形和敞口的动力四个方面分析了该建筑给人们带来的视知觉和心理感受;然后从动力的表现、概念的获得这两个方面探讨了建筑设计中的造型方法。最后作者认为,该方案的设计是充分考虑使用者的视知觉和心理感受,塑造了人性化的内部商业空间,成功地用"弧形"的视觉元素表达了"水城"这一抽象的概念。本案在很多方面,尤其在建筑的空间和造型策略方面值得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住宅是最能体现人们生活及精神需求的场所。作为建构建筑空间的一大要素的光,借助住宅建筑空间形体的虚实,为空间赋予个性和生命。由此可见,光照不再仅仅为满足居住者视看的生理需要。本文尝试拓展视野,阐述视知觉理论的特性,研究在视知觉理论下光环境设计的目标要求,探讨如何应用视知觉理论对住宅室内人工光环境进行人性化设计。  相似文献   

9.
从视知觉的角度看,人感知空间的基础在于眼睛接收到能产生视觉意义的信息,而非简单地看到空间实体。因此,建筑空间设计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在其设计中需要基于视知觉特性对光和空间实体进行双向的互动考量,以进一步拓展建筑空间设计的视觉表现力。  相似文献   

10.
作者从视知觉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论述当代影像媒介对空间知觉所进行的反向训练,并以“深度”、“框”和“序列”为例,具体分析有关空间的概念在这一训练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进而指出空间知觉在当代传媒环境下的一种总体趋向,以及这一转变的认知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在视知觉认知建筑的过程中,作为主体的“人”由于经验、背景、专业程度都不尽相同,在认知过程中会出现视认知差异,进而从视知觉的角度可以将主体分为“大众”与“精英”两类,并总结出各自在认知建筑客体过程中的不同视知觉特性。  相似文献   

12.
《华中建筑》2021,39(5)
文艺复兴时期,舞台布景创造错觉,其设计与绘画研究及建筑学发展息息相关,无论是人工透视学还是剧场建筑的理论与实践都是其发展的基础。该文以文献研究与案例分析为主要方法,研究了这一时期舞台空间从透视法的兴起、到立体布景成为主流、再到换景技术的发展这三个阶段,以绘图与建模为辅助手段完善对研究对象的分析。从而得出从视觉角度出发的空间设计是一个拥有完整的设计逻辑与方法的设计过程,错觉空间在建筑学与视知觉研究等领域有其独特的价值,在建筑、舞台、装置等设计中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的建筑美术教育,可以归纳为“传统技法训练”“结构素描训练”以及更符合当下趋势的“视知觉训练”三大体系。通过分析它们的发源和特点,对比不同学者的教学总结,可以归纳出现今国内建筑美术教育概况及其革新方向。同时,在深入分析“视知觉训练”体系之具体教学构架、特性及不足的基础上,针对地方院校建筑美术教育现状,从“在地性”“课程联动”“个人情感”等方面入手能够提出某种批判视角下的“视知觉训练”新构想,并据此进行相应的教改实验。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视知觉感光特性的分析,提出在建筑中利用光进行设计时的要点,以及利用它来更好地表达建筑的实体与空间。用视知觉感光特性原理对建筑设计加以指导。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贵谷名人堂为例,对名人堂的建筑群空间进行视知觉分析。首先以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从封闭性和相似性的层面进行剖析,研究名人堂内部建筑的空间布局形式。并且将阿恩海姆的建筑空间观与《街道美学》的高宽比理论相结合,分析其空间视觉环境,试图探索建筑组群空间中,不同的视觉距离和空间尺度是如何影响着人们对于建筑组群空间的感知、认识。同时从视觉艺术的角度出发,对建筑的形式和立面色彩进行分析,探寻和谐的空间意蕴。  相似文献   

16.
王渝柯 《华中建筑》2008,26(5):134-140
公共空间的社会价值——公共性体现归根究底取决于“人与空间”之间的相互支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必须对人在公共空间中的社会心理有所把握才能创造出积极有效的空间;又加之视知觉因素是人在空间活动最为基本和关键部分,于是将公共空间研究诉诸于“看与被看”关系这一全新视角,从这个角度出发,主体要素得以突显。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视觉心理学角度出发,分析了视知觉的基本要素特征,界定了视觉感知、视觉思维、视觉抽象以及视觉心理四个概念。同时,以建筑的平面、立面、剖面为基准,解析了美国密歇根州市中心大湍城艺术博物馆的形态构成,其构成规律符合建筑形态构成理论中的八个基本点。希望人们从中获得某种启示,并能够以某种理性的态度来认识和掌握建筑形态的构成。  相似文献   

18.
鞠伟  马兰 《华中建筑》2007,25(7):54-56
该文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建筑空间中由"光元素"带来的审美体验,以及构成这种审美体验的思维特征和视知觉特点,为设计人性化建筑光环境提出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试利用在格式塔心理学的原理,从其几个重要的属性出发,对电影建筑空间的审美进行分析,通过其实例和理论依据在心理学层次上的研究分析和比较.达到从视知觉的角度上探索其审美实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在研究国内外相关设计实践及理论的基础上.本文重点从材料的知觉特性与空间关系的角度.总结出建筑材料的几种组合方式,并分析其对建筑表现的影响,为今后的设计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