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详细论述了在社会物质文化水平发展迅速的新形势下,培养具有跨专业背景和复合专业能力人才的必要性。通过比较和分析国际上已有的复合专业课程体系,提出适用于中国高校的复合专业课程培养模式,并以土木工程专业与法学专业为例,论述土木-法学复合专业课程设立的可行性,提出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方案,探索土木-法学人才培养的多元化途径,完成对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相似文献   

2.
综合性大学本应凭借自身多学科优势,成为法学教育发展的重要平台,但长期以来的学科划分及管理机制成为制约复合型法学教育发展的巨大阻碍。如何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为复合型法律人才提供外部支撑,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通过梳理工程法学人才培养现状,分析造成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困境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以土木法学人才培养为例,梳理“双路径”复合人才培养目标并建立学习方向分流制度,从课程体系、实务训练模式等方面进行优化改革,落实“双路径”交叉学科试验区模式,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结合“宽口径”法律硕士培养模式探索,完成了对土木法学本研贯穿培养体系的探究。  相似文献   

3.
湖北工业大学于2005年在国内首创土木工程(防水材料与工程)专业方向,通过校企合作培养适应防水行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从办学思路、人才培养模式及实施措施等方面介绍了防水专业的建设经验,可为同类院校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专业型研究生培养中的诸多问题,以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暖通空调方向)培养过程中的关键实践环节为研究对象,提出分类实施实践的思路。以教育部等相关指导部门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指导意见为基础,建立加强实践环节质量保证的体系;基于按方向分类培养的思路,提出质量保证体系的具体实施方法;通过专业型研究生的具体实践案例进行过程分析。通过关键实践环节的探索,为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整体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涉海类及应用型普通本科学生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时期下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从实践教学中心的转变、区域经济的机遇以及信息化管理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校外实训基地的遴选采取固定与动态方式,而对应的是按学生规模和学生需求来设置,后者设置要优于前者设置,常规与海洋特色的校外实训基地可并存设置;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以充分利用实验室为依托,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工程可操作性能力培养。旨在为海洋特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提供指导或参考。  相似文献   

6.
工程地质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运用工程地质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专业基础课程。文章以内蒙古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公路工程地质课程为例,结合多年来教学实际情况,就非地质学专业工程地质课程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的联系,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问题,提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课程改革模式,以期为其他课程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一带一路"格局下国内BIM技术发展及人才培养现状,并从建设BIM课程体系、教学平台、师资队伍和教学实践基地等方面,对高校土木类BIM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高校BIM人才旨在将BIM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及有效提升土木类学生的BIM工程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校企合作、产学融合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理念,充分发挥企业优势和资源,提升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广度和深度,文章以地方性高校温州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例,从校企共同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指导等人才培养全过程详细介绍校企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探索实践,为同类地方性高校基于校企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5)
理工科高校法学专业的国际化建设有着自身的优势,例如,如果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专业较强,就会加强计算机犯罪法和通信信息法的建设,如果在环境、资源和安全工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就会发展环境、资源法和工程安全法。具有航空航天技术优势的高校,便会加强如航空航天法的发展等。他们的法律人才培训的国际化,往往与他们自己的主导学科的发展需求有关。因此,在培养法学人才的过程中,如果理工科高校能牢牢把握住自身的独特优势,适应国家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可以凭借其他类型高校不具备的特点,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9)
造成当前法学教育困境的重要原因是我国法学教育师从德国,以培养法官作为目标,与社会人才需求脱节。现代社会对法律人才需求的显著特色是非诉法律人才的涌现,并已成为一种独立的人才类型。我国法学教育应顺应非诉法律人才的培养趋势,进行课程体系的设计与重组。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土木工程行业的转型升级对复合型人才需求迫切,而另一方面,本科院校该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却不断增加,两者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文章以综合性本科院校为例,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建设,提出利用学科群资源优势,探索复合型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目标与途径,建立"工程+信息+地质+力学"多学科交叉渗透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更好地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复合型应用人才,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重点分析了传统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结合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提出了改革措施,并在岩土与地下工程专业方向进行了实践。实践证明,实行本科生导师制,能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高素质、能力强的土木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为代表的第三次信息化浪潮开始涌现。在土木工程领域,大数据技术变得不可或缺,社会对土木工程和大数据的人才需求也日益迫切。文章简要介绍了大数据概念,并分析了国内外大数据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现状,提出培养土木工程与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必要性,对土木工程和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4.
以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高职工程管理专业BIM创新人才培养问题。研究表明,BIM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四位一体主体模型的良性运作、校企合作协同培养平台的有力支撑、兼顾理论与实践的BIM课程体系的顺利实施,为此需要多方位强化师资、构建BIM教学平台、启动课程改革、优化教学模式、重建师徒式师生关系、多元多层次协同共享资源。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重原理,轻设计”“重课堂,轻实习”“重本专业,轻相关、相邻专业”“重理性培养,轻人文教育”等问题,通过与研究型、管理型人才培养的比较分析,从工程技术人员职业能力的角度出发,构建基于P—KTS—D模型的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既适应行业环境又具有突出职业能力的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各高校土建类专业面临向应用型专业转型的巨大挑战,结合大连海洋大学土建类专业实际情况,针对现有人才培养机制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以执业资格注册工程师制度为导向,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优化课程知识结构和内容、善用互联网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完善人才考核与评价机制、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土建类专业进行全方位的工程教育改革,实现与最新执业注册知识体系的合理衔接,并构建区域性高校特色鲜明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以期提高学生工程综合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也为全国同类院校土建类专业建设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经过十余年的探索,结构设计竞赛的目标越来越倾向于模拟和简化当今时代面临的重大工程问题,从而彰显出其在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工程意识培养方面的突出优势。文章针对工程综合意识的内涵和结构设计竞赛的自身特点,构建了包含工程应用意识、结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工作信心构建四个方面及其子项目在内的综合工程意识培养效果检验指标体系。以两年的校级结构设计竞赛调研数据为依托,对竞赛前后学生综合工程意识的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结合多年组织和参加各类竞赛的经验,提出了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综合工程意识培养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8.
土木工程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为适应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土木工程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运用系统论的基本原理,基于整体性、连续性和可持续性等原则构建了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分析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研究成果对土木工专业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土木工程专业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及办学区域性要求,深入分析土木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实践教学体系基本特征,从实施主体、培养标准及能力培养等探讨卓越计划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提出以执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实践教学体系,以适应土木工程人才卓越计划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