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晓茜 《新建筑》2006,(1):64-68
中国近代教会大学的校园建设始终伴随着移植和本土化的二重奏,即其格局、建筑形态和技术应用等层面集中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共同作用。以我国近代最早成立的教会大学之一——东吴大学为例证,通过分析其校园规划和建设特色,一方面为我们解读那段特殊的建筑发展历程和中西文化交流史提供参考,同时为当代校园建设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
沪江大学校园空间形态及历史建筑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教会大学是近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传教士将建筑视为一种文化参照物,在输入西方文化的同时也将其建筑形式引入中国。文章以沪江大学为例,结合20世纪初中国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及教会大学的教育理念,分析其特殊的校园空间形态及历史建筑风格的成因。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教会建筑的适应性策略是以西方建筑的空间模式、构图法则和建筑技术为基础,融合中国传统建筑语汇,使建筑形态呈现中西混合的特征。但在推广过程中,由于面向对象和拓展目标的不同,这些中国风格的教会建筑对于中国元素的选取从一开始就面临着规划化和地方化的分歧,这一分歧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近代教会建筑形式的多样性发展。文章以岭南为中心考察中国近代教会建筑的适应性策略, 梳理教会建筑本土化发展的历史脉络,探究教会建筑规范化或地方化建筑策略的形成和内涵。  相似文献   

4.
近代教会校舍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随着基督教第四次大规模传入,教会学校大量在中国出现。初期的教会学校没有专用的校舍,后来教会校园及建筑的设计建造发展起来。二十世纪的教会校舍在校园规划、群体布局、个体设计方面均进行了努力。做为中国近代建筑的新类型,校舍建筑呈现出形式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董黎 《南方建筑》1996,(3):11-15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西方教会迫于中国国内政治局势的压力,采取了“中国化”和“世俗化”的传教策略,其主要表现之一就是首先倡导了中西合壁的近代大屋顶建筑形式,并在所属的教会大学建设中广泛运用,这是一种以建筑形式传达某种社会意义的典型文化现象。本文以此为例,探讨了建筑的符号与意义之间的内在联系及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6.
本规划设计主要基于下述几个个要点: 组织结构的条理性:一所成功的新建大学校区依赖一个有条理的空间结构的组织原则。在每个建筑单体和校园整体之间必须建立起一种关联性。其组织原则必须能将各个建筑单体有理地分区并调整好其功能布局。 网络结构:本校园的道路系统和建筑空间结构系统以希腊古典城市结构原理为范例而设计为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7.
杨秉德 《新建筑》2005,(1):48-51
从三个领域整体研究中国近代建筑史时期(1840~1949)民族形式建筑的探索历程:源自民间的无意识探索、西方建筑师在教会大学校舍建筑领域的探索,以及中国近代建筑史发展兴盛期的后期(1927~1937)第一代中国建筑师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新建筑》2017,(5)
近代中国体育建筑经历了从被动植入到内化吸收、从租界启蒙到华界壮大的发展过程,目前国内针对此阶段体育建筑的研究较为匮乏且价值认知不足。通过探索近代中国体育建筑在四个方面的演变,即从外来到本土的设计主体、从"西方古典式"到"中国固有式"的形式、从娱乐到竞技的功能、从海外舶来到内化吸收的技术,由此构建其内化发展的整体框架,以期丰富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研究层次,完善有关中国体育建筑发展历程的整体研究,并对当代中国体育建筑建设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任静  林广思 《风景园林》2019,26(4):105-1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流行于美国的布扎式规划(Beaux-arts Planning)影响了中国的一批校园规划和城市规划建设。岭南大学作为一所完全由美国人建立起来的教会大学,其规划布局及建筑和园林的设计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当时美国校园建设的影响。目前对岭南大学的研究中,主要侧重于对其建筑的研究,而在校园规划及环境方面的研究内容甚少。通过采用档案研究、情境分析和形式分析等方法,研究岭南大学的规划思想来源、规划演变过程及其规划方案在本土的落地性,不仅可促进人们对岭南大学更加全面的认知,有利于为现今中山大学历史建筑和园林的保护在真实性和完整性方面提供素材和依据,还为研究布扎式规划对近代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的影响提供重要案例。  相似文献   

10.
薛颖 《福建建筑》2004,(3):21-23
福州的近代教育是在教会办学和地方办学的交替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以教会办学活动影响最大。本文从教会早期的办学活动、新学及新学堂的建立与推广、教会后期的办学活动、收回教育权后的地方办学状况四个方面对福州近代校园建设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生产性景观因其具备诸多潜在价值受到广泛关注。 校园生产性景观作为一种新兴的设计理念,在中国较少应用于 农林、医药、设计类等具有生产或实验用地的大学中。岭南大 学是我国近代教会大学中开办农科的典范,其农科教育和校园 生产性景观的关系及发展过程值得探究。通过档案研究、社会 情境分析和形式分析等方法,综述我国校园生产性景观的历史 渊源和现代实践,梳理岭南大学农科的办学背景,分析其校园 生产性景观的特征及其动因。研究发现,岭南大学校园生产性 景观源于早期的农业造园活动,并伴随着农科教育逐渐丰富, 最终以面状分布在校园周边。以期完善我国校园生产性景观发 展的认知,为今后我国校园生产性景观建设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2.
刘红红  吴薇 《华中建筑》2014,(4):137-141,161
建筑类型与形式问题是城市的客观存在,它能够实现对于城市空间结构的解释。对历史建筑类型与形式的研究,可以为当前的城市历史文化和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近代武昌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等影响,催生了西方近代建筑类型,由此形成了城市建筑类型的多样化特征。同时,西方建筑形式的出现使得传统城市空间中出现新的空间要素与空间景象,改变了城市面貌。在外来文化以及本土文化的双重影响之下,近代武昌城市建筑形态的拼贴与杂糅,更多地显示出"表皮西化、内核中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广州五山近代高校校园规划建设于1932-1937年间,堪称中国近代大学规划建设的典范。从山水校园空间、校园规划体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校园建设务实与远见3方面,分析总结了校园规划建设的特点。指出五山校园的规划建设为学校创造了坚实的基础和长足的发展空间,值得当代高校建设以为借鉴。  相似文献   

14.
董黎 《南方建筑》2008,(3):34-39
近代西方教会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中,首先在教会大学中倡导了中西合璧新式样建筑,拉开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复兴的序幕,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现代建筑风格。该文探讨了岭南大学创建时的社会文化背景,追溯了岭南大学的创建过程,归纳其校园规划特点,评析了岭南大学建筑的艺术特征,并对建筑形态的成因进行了合理的推论,进而指出了这一案例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积极作用和社会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论述了当今教育建筑的功能与作用,并从校园功能空间的角度详细论述了校园建筑规划与设计的注意要点,并结合实际案例阐述了功能分区在教育建筑的规划与设计的重要性,并最终阐明校园建筑规划设计不同于普通建筑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6.
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强调城市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生态为导向的城乡空间结构。本文以资源型城市宁夏石嘴山市为例,在石嘴山建设生态城市目标的基础上,提出生态功能分区与经济发展引导相结合的措施,利用GIS多准则评价技术,建立城乡生态功能分区和经济发展引导模型,构建以生态为导向的资源型城市城乡空间结构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7.
王波 《建材与装饰》2013,(37):12-13
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建筑史,很多建筑设计都能体现出我国民族特性,尤其到了近代我国建筑形式受西方建筑影响很深,在建筑功能、结构分区等形式上进行细化设计,本文针对近代中国建筑设计形式和西方建筑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近代中国住宅设计的要点。  相似文献   

18.
庄丽娥 《工业建筑》2013,43(2):172-174
基于地域性建筑理论,从总体布局、形式表征、功能空间、材料细部四方面入手,对形成于近代、至今已有百年历史的"嘉庚建筑"在1990—2010年代的新一轮发展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梳理,研究其如何汲取近代"嘉庚建筑"在应对地方自然条件、延续地方建筑文化、发展地方建筑技艺等方面的智慧,进行当代校园建筑的创作,最终形成既有嘉庚风貌,又具时代风采的新建筑,为当代地域性建筑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校园规划设计中出现的形式雷同问题,本文提出以园林空间组织手法对建筑群组进行组织和安排;让具有地域性的建筑形式,按照中国传统园林空间组合方式设计出变化丰富的建筑序列空间,形成具有传统韵味的景观环境。本文从设计布局原则、功能分区及空间结构、平面交通组织布局、竖向设计、绿化规划、消防规划六个方面分析了南安一中江北校区的规划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20.
卢永毅  陈艳 《建筑师》2017,(5):49-58
1934年,由建筑师奚福泉设计的上海虹桥疗养院落成。该建筑充分考虑功能需要,外观呈现"国际式"特征,被建筑史学家普遍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现代主义建筑"。本文回溯虹桥疗养院建设的历史背景、业主身份和建筑师的设计思想,对建筑作品的空间和形式展开阅读,通过案例探讨深入认识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特征的研究方法。同时,本文以追溯西方现代运动的思想渊源和实践的多样性,从比较分析中对现代建筑的核心理论——功能主义在观念构成与形式探索间的复杂关系展开一次批判性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