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以新疆塔里木和吐哈盆地现存佛塔为例,通过对比分析,重点研究西域佛塔的建筑特征。以丝绸之路佛教文化为背景,探讨西域佛塔的渊源关系,分析佛塔与佛寺之间的空间关系,对现存佛塔遗址,结合周边环境分析其西域佛塔自身特征,阐述覆钵式佛塔和楼阁式佛塔的传承关系等,以便揭示丝绸之路新疆段建筑文化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
广东地区现存宋代及更早时代楼阁式砖塔计17座,其中15座位于粤北地区,显示了粤北地区在宋代之前佛教建筑的兴盛。自汉武帝统一岭南至于唐宋,伴随着大量北方汉人的南迁,岭南地区广泛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粤北佛塔也不例外。现存粤北宋塔的形制与内地的联系密切,且呈现出受北方与江南等地多重影响的现象。以粤北宋代楼阁式仿木砖塔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置于全国宋代佛塔的视角之下,通过粤北与北方、江西和江浙等地宋塔形制的对比研究,提出粤北仿木宋代楼阁式砖塔的发展路线与源流。  相似文献   

3.
五台山佛光寺祖师塔和嵩岳寺塔,被建筑学家梁思成、刘敦桢认为是北朝建筑。笔者通过分析北朝佛塔与唐代佛塔的形制特点,并结合史料与新近考古资料,更正为唐代建筑。同时认为,国内外现存北凉石塔并非完整佛塔,而是塔刹;佛光寺东大殿檐柱莲花础的年代,比东大殿木构建筑年代更早;各地佛教遗址、博物馆保存的塔、幢,存在年代标示错误、构件错置等情况,部分造像为赝品,亟待纠正。  相似文献   

4.
美哉,繁塔!     
正作为河南乃至全国宋代佛塔的代表,繁塔是开封地区兴建的第一座佛塔,也是开封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为四角形佛塔向八角形佛塔过渡的典型。岁月悠悠,繁塔以它奇特的造型、悠久的历史和诸多不解之谜吸引了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开封神秘古塔繁塔,位于河南省开封市的东南方向,老开封人都称之为"Po塔"。这种叫法来源于有人认为塔是建在姓繁的人聚居的繁台之上的,"繁"字作为姓氏来念就是Po,这就有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22)
文章通过对比桑奇大塔和热瓦克佛塔的形制和结构,进一步论证佛教传入新疆后佛塔发生的变化,对研究佛塔传入中原的进一步改变起到过渡作用。因未能进行实地考察,笔者依靠收集、整理资料,并对两座塔建筑特点进行对比,最后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6.
一、古代建筑佛塔 《辞海》记载“塔”是由印度在公元一世纪随着佛教传人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建筑类型,它并非我国所固有。从佛教经典记述中知道,“塔”就是保存或埋葬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舍利”用的建筑物,故又称佛塔。塔的梵文是坟冢的意思,古印度文称做“率堵坡”。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沈阳地区汉传佛教寺院现状调研,选取6个重点寺院进行测绘及历史资料收集,分析这些寺院的环境选址、规划布局、建筑类型、建筑的尺寸比例等要素,并与其他地区典型的汉传佛教寺院进行对比,总结沈阳地区汉传佛教寺院的特征,最后运用Ecotect软件对寺院内风环境进行模拟分析。研究成果可为今后沈阳汉传佛教寺院的保护、修复、重建等工作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洁 《建筑与环境》2010,(6):162-164
佛塔,在所有佛教建筑类型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和不朽的精神内涵,是佛教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类型。而塔刹,那个挺立在塔尖直上云霄的物件,是佛塔中的一个重要造型元素,承载着无数佛教徒和佛德崇拜者殷切希望。本文分析了佛塔的源流及塔刹的构成要素,重点探讨了刺天式、宝葫芦式、宝瓶式塔刹的造型特征及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9.
法明寺位于昆明市宜良县匡远镇,自唐初建,至今香火延绵不断,虽然目前仅存一殿一塔,但其对云南汉传佛教寺庙建筑研究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本论文在实测调研的基础上,参考法明寺碑文记载及梳理相关史料,结合法明寺的历史发展,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法明寺大殿的建构技艺特征,进一步明晰汉传佛教寺院建筑在云南边疆地区的传播发展与地方建构技术的灵活创新运用。  相似文献   

10.
林辉 《石材》2003,(10):39-40
1.层塔的历史 层塔是石塔的一大类型,是印度、中国佛教文化的产物,印度的佛塔在中国被音译为浮屠,或简称为塔,公元前486年释迦圆寂之后作为供奉佛舍利而建造的。印度的佛教在一世纪开始传入中国,并开始了寺院的建造。随着南北朝以后佛教的发展,特别是唐代佛教的盛行,建寺造塔也就流行起来了。伴随着中日经济、文化的交流,佛教也就在这时传入日本,并  相似文献   

11.
吴庆洲 《华中建筑》2000,18(1):115-125
3.1斯里兰卡的佛塔(图2) 斯里兰卡为亚洲南部印度洋上的岛国,旧名锡兰,古称僧伽罗(狮子国)。其佛教为南传上座部佛教之一,相传为公元前3世纪,由阿育王之于摩哂陀等所传入。 斯里兰卡的佛塔以 堵波形式为主,但亦有其特点。其形制虽仿印度桑契等地 堵波,但规模一般较大。最古的堵波为睹波罗摩塔(图2-①),现塔基直径近17m。鲁凡韦利塞耶大塔直径约达88m,高约91.6m。前1世纪修建的无畏山寺大塔高达100以上(现高约75m)。公元3世纪建造的祗陀林寺大塔,塔基直径达112m,现存废墟高度仍达70m。…  相似文献   

12.
牛亚辉 《建筑》2008,(8):77-78
塔,起源于印度,本意为坟冢,后亦用以收藏经卷、佛像、法器等,曾有佛图、浮屠等译名,晋代方有“塔”字。中同的佛塔是佛教文化与本土建筑文化完美结合的产物。自佛教东传,各式佛塔,便遍布中华,何止百千!在这众多佛塔中,定州开元寺塔以其悠久的历史、雄美的外观和83,7米的高度而备受瞩目,被誉为“中华第一塔”。  相似文献   

13.
白马寺作为中国第一座汉传佛教寺院,虽然遭遇过多次毁坏,经历了历代的修复与重建,但依旧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该文将白马寺景观布局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探讨,早期受印度佛教影响的,以塔为中心的四方式空间布局;受中国传统礼制思想影响而不断演变的中轴对称式空间布局形式;以视线引导为切入点的当代布局手法,加深对洛阳白马寺空间布局的了解,为今后对白马寺的继续研究提供新的方向与思路。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以沈阳市内最有代表性的"四塔四寺"为例,对沈阳藏传寺院与城市建设的关系、佛寺空间布局、主要建筑和环境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将"四塔四寺"与沈阳汉传佛教重点寺院及其他地区的藏传佛寺进行比较,寻找沈阳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筑空间与内外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是辽、金、元、明、清五个朝代不同民族的都城,其中建造的寺院众多,根据《乾隆京城全图》,仅在北京城就有1200座寺院,所建佛塔数量不少,但现存的主要佛塔有30余处,达50余座。这些佛塔多分布于北京市的西部,可能是由于群山环抱,水源充沛,环境优美所致。佛塔的建筑形式丰富,建筑结构多样,包括单层培、楼阁式塔、密檐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其中密檐塔占一半以上,金刚宝座塔达到5座。这些佛塔平面呈方形和八角形,以八角形较多。塔的高低不等,以天宁寺塔为最高。塔的结构多数和是砖结构,其他有砖木混合结构,石…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佛塔塔刹形制研究(下)吴庆洲四、唐以后砖石质塔刹形制的演变唐代佛教广为流传,佛塔的修建更加普遍,这就进一步加快了塔刹中国民族化的步伐。砖石质的塔刹由于便于加工和砌筑,不似金属塔刹那样工艺精巧、难以制作,故进一步脱离了印度堵波的原型,出现了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17.
佛教从两汉之际开始传人中国,佛教之于我国虽是舶来品,发展却盛于其发源地印度。佛教流派按区域分为以下三派:南传佛教、汉传佛教以及藏传佛教。我国主要的佛教派别是汉传佛教,以及藏传佛教。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其建筑形式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佛教建筑的演变已经挣脱了原有的桎梏,已经不能用原有的形制来看待现有的佛教建筑.其建造工艺也在不断地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7,(2):44-49
佛寺佛塔不仅是佛教的圣地,也是记载和传承佛教历史与文化的载体。在探访临沧市辖区内主要佛寺佛塔的基础上,从文化学、历史系的角度研究和探寻,从佛寺佛塔的建筑与文化勾画出了佛教传入临沧地区的历史,掘示了佛教文化对临沧历史的影响,展现了临沧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与佛教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历史,从而掘示了临沧与周边国家源远流长友好往来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田歌 《城建档案》2006,(3):52-53
白族的建筑 大理地区古塔极多。据地方志书及专家调查,共有100余座。至今存于地面的约有40多座。各塔就性质而言分两类:一类是作为佛的坟墓——安放舍利用的佛塔,如崇圣寺三塔等;另类是依道教或风水先生的观念建造的各类风水塔,如文笔塔、镇蝗塔等。  相似文献   

20.
塔尔寺谈塔     
塔尔寺在吉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距西宁25公里,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丛林之一。黄教六大丛林为西藏的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扎什伦布寺,甘肃的拉卜楞寺和青海的塔尔寺。佛塔是佛教寺庙重要的建筑,塔尔寺有众多的佛塔,寺与塔有不解之缘。本文拟谈塔与塔的关系以及塔尔寺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